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未竟之愿——法国C5与圣路易重巡洋舰计划始末

2020-11-06 18:49 作者:千本蔷薇十字  | 我要投稿

(再用一下这个窝所痛恨的游戏开发商做的游戏的图当做头图,因为这个公司虽然游戏做的不咋地,并且客服态度差,但是模型还是满漂亮的——虽然不历史)

本文会提到一些和“德格拉斯”级轻巡洋舰相关的事项,有兴趣的小伙伴可以在这里看到“德格拉斯”的故事~

在《华盛顿海军条约》签订后的15年“海军假日”时代,由于各国被禁止建造新战列舰,因此条约型(重)巡洋舰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世界各地,在法国自然也不例外。不过,由于法国经济在一战中遭到重创,再加上大萧条的冲击,法国人在《伦敦海军条约》签订后就更加青睐于吨位较小的轻巡洋舰,对造价相对昂贵的重巡洋舰则敬而远之。然而,由于日益陡增的海上威胁,法国人还是在30年代末收紧裤腰带,开始了一系列大型舰的建造计划,这其中自然也包括装备8英寸火炮的重巡洋舰。不过,这些重巡洋舰计划由于法军在二战中的快速溃败而从未走出计划阶段,而在战火中,她们的纸面信息甚至都未能完整留存下来。

1.德国海军的威胁

在《华盛顿海军条约》的体系下,一艘军舰的规定寿命是20年——这并非意味着一艘战舰服役满20年后就要强制退役拆毁,而意味着一艘战舰必须服役满20年后才能够退居二线,进而才能被新造舰取代其配额。1936年,当法国海军完成“德格拉斯”级的设计和建造规划后,下一步需要开始考虑的便是服役满20年的老舰的替换工作——在这个时间点上,法国人需要替换的是在条约签订伊始,即1922年,便开工建造的3艘“迪盖-特鲁安”级轻巡洋舰。尽管这型1926年才加入现役的巡洋舰还有10年寿命,但是法国海军认为自己新造一艘舰需要4年乃至5年的时间,因此有必要在1941年之前便确定替换舰的设计方案。

法国人开始设计新重巡的第一个理由是替换“迪盖-特鲁安”级轻巡洋舰,图为首舰“迪盖-特鲁安”号

虽然“德格拉斯”级是基于《第二次伦敦海军条约》的限制所设计,但是由于这个条约几乎是一纸空文,因此法国人计划在1946年服役的新型巡洋舰显然不能再如此循规蹈矩。新巡洋舰需要更大、更强,以能够胜任未来海战。不过,1946年毕竟是个遥远的时代,法国海军其实还有更为现实的威胁要面对。1935年,《英德海军协定》签订,德国人开始基于此文件大肆扩充海军。协定中规定德国人可以建造5艘万吨级的条约型重巡洋舰(德国可建造的条约型重巡洋舰数总吨位是英国同型舰的35%,即约5万吨),德国人也在1935年即开始动工建造新舰(即“希佩尔海军上将”),而这对于法国海军则是一项巨大的威胁。对于德国三艘装甲舰,法国人尚有两艘“敦刻尔克”级战列舰可以应对,但是对于这5艘新锐的重巡洋舰,法国人则缺少应对手段。尽管彼时法国拥有“杜肯”级、“絮弗伦”级和“阿尔及利亚”三个级别共7艘条约型重巡洋舰,但她们仅仅是勉强能够在地中海对付意大利的重巡洋舰。这7艘设计于30年代以前的老舰技术水平上肯定赶不上德国人即将建成服役的5艘新舰,而且也没有余力同时应对德国人和意大利人。法国海军因此决定,3艘“迪盖-特鲁安”级巡洋舰的替换舰应以德国新重巡为主要对手,为万吨级装备8英寸火炮的重巡洋舰。

设计新重巡的第二个理由是为了对抗德国新锐的“希佩尔海军上将”级重巡洋舰,图为二号舰“布吕歇尔”号

尽管对于新巡洋舰的要求早早确定,但是在20世纪30年代中后期,法国海军的资源都集中在新型的“黎塞留”级战列舰及大量的小型舰艇的建造上,任务相对不那么紧迫的替代重巡计划则需要往后排。当STCN在1939年春开始替代重巡的设计时,设想中的假想敌——德国“希佩尔海军上将”级重巡洋舰——已然有三艘下水,其中首舰“希佩尔海军上将”号已经接近服役。尽管德国人对外宣称该舰的吨位是10000吨,但是法国人并不相信——因为“希佩尔”实在是太大了。法国海军立即指示STCN,在替代重巡的设计方案上增加吨位,不用再执着于条约的10000吨限制。STCN在1939年5月份即提出了加重版的替代重巡方案,即为C5重巡洋舰方案。

2.A3与SA1

由于关于替代重巡方案的详细文件大部分在战争中损毁或遗失,因此如今人们已经无从得知这项计划具体的起始日期。时至今日,唯一能够获知的信息便是这型重巡洋舰的建造代号为C5(C1~C4分别是“柯尔贝尔”、“福煦”、“杜布雷”和“阿尔及利亚”四艘重巡洋舰,至于为什么是从“絮弗伦”级的二号舰“柯尔贝尔”开始编号,是因为这种建造代号是1926年以后才开始使用的),而C5重巡洋舰计划有两份详细的设计草图留世,即为A3和SA1。这其中A的意思为Aviation,即为携带航空设备(水上飞机)的方案;而SA则为Sans Aviation,即不携带飞机。

C5 A3方案线图,C5计划的一些技术指标如下:设计吨位11970吨,长185米,宽21.7米,吃水深5.55米,轮机出力100000马力,航速32.5节,主装甲带100mm内倾20度,主装甲甲板80mm(弹药库)/38mm,水下防护为300kg TNT标准
C5 SA1方案线图,注意其数量较多的高射炮,SA1方案的设计吨位相比A3较大,达到了12070吨,其他指标完全相同

关于C5重巡洋舰最早的文件可以定位至1939年5月12日,法国海军内的一份笔记标明了A3与SA1两套方案的草图与设计数据。一般相信,这份笔记表明法国海军选择了A3与SA1这两个方案以进行最后的角逐,最终选出胜者作为C5重巡洋舰的建造方案。不过,在此之前的故事则全部是谜。A3与SA1方案的舰型和舱室布置高度相似,与C4“阿尔及利亚”号重巡洋舰也并无太大差距,研究者们据此推断,C5重巡洋舰在1939年设计时高度参考仿照了“阿尔及利亚”的设计而并未做太多改变。在C5重巡洋舰上,包括平甲板舰型、舰桥位置与造型以至于防护水平均极为接近,C5的设计吨位虽说比“阿尔及利亚”大,但也并没有大太多。C5重巡洋舰在设计上与“阿尔及利亚”最大的区别在于武备,C5装备了9门8英寸口径主炮,安装于3个三联装炮塔内,炮塔布局与此前设计的“德格拉斯”级轻巡洋舰相同。副炮方面,C5则计划使用与“德格拉斯”相同的100mm Mle1933型;高射武器则计划使用带有半自动装弹机的37mm Mle1935型——尽管这型武器因为开发进度严重延误,实际上最早计划使用这型高炮的“敦刻尔克”级战列舰在1939年都未能用上。鱼雷武装方面则维持与“阿尔及利亚”相同,为两座三联装550mm鱼雷发射管。

C5重巡洋舰方案与C4“阿尔及利亚”号重巡洋舰在舰型和舱室布局上高度相似

无论是A3方案还是SA1方案,在武器布置上都能很明显地看到“德格拉斯”级的影子。C5重巡洋舰方案不仅主炮布局与德格拉斯相同,副炮也同“德格拉斯”一般,在三号主炮塔后方集中布置了三座。A3方案和SA1方案最大的不同即在于位于舰身中部的水上飞机操作设备,A3方案与“德格拉斯”相同,拥有两台弹射器和一个水上飞机操作甲板,SA1方案则没有。在SA1方案上,取消水上飞机设备而节省出的甲板空间用于增强防空火力——计划上,A3方案装备5座双联装100mm副炮塔和4座37mm ACAD炮塔(ACAD即为半自动装弹的双联装Mle1935型),而SA1则装备了7座副炮塔和6座ACAD,此外还额外加装了16挺13.2mm哈奇开斯重机枪(4×4联装)。由于增加的副炮数量,SA1由此拥有比A3方案更多的弹药库,后世也有研究者认为这是SA1相比于A3最为明显的劣势——弹药库被击中的概率更高。

尽管法国海军计划给“敦刻尔克”级之后所有的战舰都安装37mm Mle1935型ACAD炮塔,但现实里只造出了这么一座,安装在“亚眠”号巡逻舰上做测试

尽管没有任何资料表明法国海军是否在A3和SA1两个方案中做出选择,不过1939年9月份战争的爆发令这个谜题问题变得不是那么的重要——由“德格拉斯”的故事我们便可以知道,战争爆发后法国海军就叫停了所有没有在短期内完工可能的新造舰的建造工作,更遑论是一根龙骨都没有铺下的C5重巡洋舰——法国海军同时决定停止手头一切尚未开建的计划舰的设计工作,将全部工作重心转移到那些进度较快的未完成舰上(例如“黎塞留”级战列舰),以期能够尽快将这些军舰变为战斗力。1940年1月23日,法国海军部收到高层指令,要求他们依据最新的形势重新制定未来的造舰计划,战争爆发令条约已然成为历史,法国海军认为自己未来需要的是更大更强的战舰——包括战列舰和重巡洋舰。也许是受到吨位高达14000吨以上的C5假想敌——“希佩尔海军上将”级影响,法国海军将此前3艘C5型重巡洋舰的建造计划替换为吨位至少为13000吨的新方案,C5计划也就此成为历史。

3.谜一般的“圣路易”

1940年4月,法国海军部发布了一份未来造舰计划,其主要目的便是在战争已经开始的当下,保证法国海军在未来也有能力应对最新的风险——例如德国战前便开建的全新H级战列舰。这份计划中,自然包含在1月份就已经确定的三艘替代C5计划用的13000吨重巡洋舰。不过,在1940年5月27日的修订版计划中,三艘重巡洋舰的吨位上涨至14770吨——这个变动可能是因为法国人获得了其重巡洋舰的假想敌“希佩尔海军上将”的详细数据。海军部的一份文件甚至提供了6个备选舰名——“圣路易”、“亨利四世”、“查理曼”、“布雷努斯”、“查理·马特”和“维钦托利”,均是此前用于前无畏舰的名字。由此,这型14770吨的重巡洋舰计划也被后世研究者称作“圣路易”级重巡洋舰(顺便一提,“阿尔萨斯”级战列舰的名字也是同一来由)。

关于“圣路易”级的信息,留存下来的相比C5还要更少。“圣路易”留给后人的唯一窗口是一份出自1940年4月15日的草图,不过草图只画出了这份方案的武器布置方式,而没有其他任何信息。这份草图还附带了这个方案的一些技术指标以及几个可供选择的装甲防护方案——并不是详细的装甲布局,而是主装甲带是倾斜还是垂直布置的这种方案。

这是“圣路易”级重巡洋舰留存至今的唯一信息——表明武器布置的草图,原版的草图还附带一些技术指标:舰长202米,设计排水量16000吨,轮机出力120000马力,航速33节,续航力4200海里/20节

1940年5月10日,德国发动西方战役,开始入侵比利时和荷兰,并在不到一周的时间内即攻入法国本土。德国的入侵令法国人不得不停下手头所有的未来舰艇的设计工作,已开工的舰艇建造也受到极大影响。随着法国在一个多月内迅速沦陷,这一切因为德国入侵而停下来的工作也未能等到复工的那一天,这其中自然也包括“圣路易”级重巡洋舰。这型计划中应作为“希佩尔海军上将”级对等的对手的法国重巡洋舰,最终也只能落得一个连证明自己身世的文件都不能留存于世的下场。

未竟之愿——法国C5与圣路易重巡洋舰计划始末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