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带来的革命:新职业的诞生和旧工作的死亡
最近和公司的同事讨论一个话题:未来机器人会代替人类的工作吗?
我们所有人的统一答案是:会。
而我们的争论点是:是否人类所有的工作都能够被机器所替代。最后双方各执一词,并没有得到统一的结论,第二天大家也忘记了这场辩论。
但是我又陷入了深深的焦虑和思考中,因为我意识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这是一件即将发生的事情,我们即将是被淘汰的那批人:
2015年刚毕业的时候,老家的朋友劝我去考高速收费路的收费员,工作稳定待遇还高。当时我并没有选择去做,后来没过多久,etc的使用让收费站的工作更加轻松并且快捷,不需要那么多的人力来运营,既节省了人力成本又提高了效率,但是对于收费员来说,即将面临着失业和转行。
随着社会发展,必然有一些职业的诞生和消失,然而最可怕的不是我们没有意识到自己可能被替代,而是我们大概可以预见那个结果,此时此刻却又逃避去思考这件事。
于是我特意去书店找到了一本相关书籍:“机器会夺走你的工作吗”。作者是美国新兴技术政策中心的主席,奈杰尔卡梅伦博士。
作者是美国技术顶尖层次的人物,打交道的一般都是三种人:资本家、政府领导者以及科学家。
针对于人工智能发展这件事,社会的人士分为两派:
第一种是“愚蠢的人”:这种人大多数在经济部门以外,认为人工智能会使得所有的工作消失,将导致没有任何工作所做。
第二种是“聪明的人”:生产的越多,收入也就越多,因而也会产生更多需求。
而作者一开始也随作为“聪明的人”,认为后者是对的。
但是伴随着科学技术发展和自己的和社会中的上层阶级交流,发现这件事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
书中提到了一个问题:技术性失业。他的意思是由于我们发现了节约劳动力的方法,超过了我们可以找到重新使用这些劳动力的步伐,从而导致失业。
19世纪的3/4的人在做农活,在2500万匹马的帮助下工作,今天美国的农业领域受雇的劳动者已经下降到1%,但是结果没有遇到大量的失业。大量的新工作出现了,那些劳动者在工业经济起飞后重新就业。这也是那些经济学家在安抚普通人情绪常用的案例。
但是工业社会发展,机器实际上代替的是作为劳动工具的马,农民去了工厂学习机器当了工人,没有了劳作价值的马匹,只适合留在废马屠宰场里。
从本质来说,人工智能的发展也是技术革命,但是不同的是技术的发展太快,导致成人再教育的进度跟不上(量变引起质变)。
当智能机器取代了人的工作,我们会是等待重新被雇佣的农场工人,还是会成为那些马?
牛津大学的两位经济学家不辞劳苦的分析,针对劳动力进行了903个详细职业的界定分类,并继续为每种职业赋值,以评估他们对机器介入的敏感性。从最不容易受到智能化影响到列表中,排在第一位的是娱乐治疗师,而排在末尾的是电话推销员。
成人教育的改革:慕课(mooc)现象的兴起
很巧的是,我目前的工作就是成人教育工作,工作内容是为国外大学的在线硕士招生(MBA专业)。有幸听了一节MBA的课程,其中就指出了人工智能将会代替人类的基础服务性工作,未来10年将会是成人教育沉淀的一年,
MBA这个专业本身就是为了有话语权的人进修的课程,当他们有了更前沿的知识和远见,可以用自身影响力来带领一批人往未来更合适的方向走。
书中提到了美国在线教育的发展历史:邮件系统的在线课程是早在美国就有的,随着技术的发展,现在的在线课程不仅是可以完成课程讲述的直播讨论,还可以以小班为单位而对学生的问题进行解答。但是作为spoc在线课程的发源地哈佛大学在2012年提出了一项惊人的预测:在未来十五年内,一半的美国大学和学院将面临破产。因为在线学习的便捷性,会有更多的学生选择在线教育,而在线授课的形式有录播和一对多的便利性,这会导致很多的大学教授面临失业。
所以很多著名大学对于在线项目都秉持谨慎的态度,因为他们并不想削弱自己的学位市场。(美国绝大多数大学是私立大学,包括哈佛、斯坦福在内属于盈利性质)于是他们开设了有学分项目和无学分项目,有学分的最后可以获得硕士学位,但是无学分的无法获得硕士学位。
因此,我们应当如何考虑未来?我们需要非常谨慎,即使我们并不确定明天会怎样。无论我们对局势如何解读,从现在开始思考和学习,都是作为一个当代青年必须要主动思考的事情,不能被动等待技术革新的那天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