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高宗朝前期的权力运作——基于宋高宗通过“放权”达到“集权”目的的视角》概述
历朝历代政治制度是多样,政治制度最主要的一环是官僚制度,宰相为官僚之首,起辅弼皇帝,统领百官的作用,所以在历代行政管理体系中,宰相居于举足轻重的地位。自“建炎南渡”以来,南宋的建立延续北宋的政治,但为了更适应南宋政治生态也在其基础上改造。南宋建炎三年(1129年),以尚书左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为左相,尚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为右相。宰执制度的改革,使宋高宗建立能让他满意的权力运行机制,达到了皇权的集中。本文概述了河南大学副教授孙朋朋的《南宋高宗朝前期的权力运作——基于宋高宗通过“放权”达到“集权”目的的视角》一文,以宋高宗前期的宰执制度运行来窥探宋高宗政治目的——“集权”。通过“放权”于宰相,由宰相进行“集权”,再由皇帝本人收回宰相权力,集中君权。
一.频繁换相:寻找符合自己期望的权力代理人
自南宋建炎元年至绍兴八年(1127年~1138年)秦桧拜相为止,这十二年中南宋换相达十九次之多,平均下来每位宰执在位只有六个月。以李纲、吕颐浩、赵鼎为例,李纲在位七十五天,吕颐浩在位三年零三个月,赵鼎在位四年零三个月(吕、赵不同于李纲,该时间是吕、赵为两次为相时间相加),秦桧自绍兴八年拜相至绍兴二十八年去世(1138年~1158年),期间独相长达十八年。前后对比,宋高宗前期的宰执似乎并未建立让他满意的权力运行机制,致使宋高宗频繁更换宰执,秦桧为相后,通过宋金和议等一系列手段,取得宋高宗的满意,由此稳固了自己的相位,也让高宗寻找到符合期望的权力代理人。

二.下放权力:与宰相分配权力以稳定政局
自建炎元年至绍兴二年(1127年~1132年),杭州被选为“临时行在”这段期间,南宋政局动荡,需要建立高速且有效的中枢决策系统,以达到稳定政局的目的。以建炎初为例,此时在南京(今河南商丘)登基的宋高宗仅为二十一岁,面对乱局,需要一个威望崇高的老臣来竖立这个流亡朝廷与皇帝的威望,而李纲恰为其选。其上疏高宗十事,高宗也给予充分的信任与支持,贬斥张邦昌、颜岐、范宗尹等,推行李纲所预定的政策,使南宋流亡朝廷与皇帝威望大振,初步稳定了国家政治,但在之后关于行在驻跸问题,路线的分歧使二人关系逐渐破裂,导致李纲在短短七十五天后罢相。
黄潜善、汪伯彦被罢相与苗刘兵变后,高宗授命吕颐浩为相,让其肃纲革制。但吕颐浩面对金军南下无法应对的表现与在位多专权的弹劾时,迫使高宗放弃对吕颐浩的支持,吕颐浩被罢相。
之后范宗尹为相,其为相期间帮助高宗处理河南、江北等地的藩镇与平定东南流寇李成等诸多问题,使高宗十分欣赏,并废除御营使,让范宗尹亲掌枢密,打破仁宗庆历以来宰执不兼枢密的旧制,可见高宗对其信任。然而,范宗尹犯了宋高宗政治上的忌讳,与辛氏兄弟交往甚密,且缺乏基层历练,不懂民情,民众颇有不满其政策,最后在朱胜非与沈与求的弹劾下遭到罢相。
李纲、吕颐浩、范宗尹为相时,南宋政局动荡,宋高宗需要才德兼备者为相,通过权力分配与下放来达到国家政局稳定的目标,无论是支持李纲的抗金政策,抑或吕颐浩的改制、范宗尹兼任枢密,皆是如此。
三.集中权力:建立专制权力集中的皇权政治
自绍兴二年杭州被选为“临时行在”后,南宋政局逐渐稳定,宋高宗通过权相代为行权与集权,之后收回权力,建立权力集中的皇权政治。
范宗尹罢相后,吕颐浩复相。此次任相,吕颐浩实施“经制钱”、“月椿钱”等经济改革措施,扩大中央财政,又平定内乱,准备北伐。此时秦桧自金国南渡,又有靖康间“请存赵氏”的美名与胡安国等当时大儒的赞誉,赢得南宋朝廷大量官员支持,成为呼声最高的宰相候选人,但吕颐浩凭借高宗的信任二次任相。秦桧竞位失败后,凭借自身在朝廷的影响力,反对吕颐浩的政策,对北伐造成巨大的政治压力。
在当时局势下,南宋要面对金与伪齐的军事压力,使得高宗不得不依靠各个大将的军队,但大将依靠自身军队骄横跋扈,朝廷无法控制令高宗不安,收回军权显得迫在眉睫。高宗此时需要吕颐浩的北伐收回军权,行“祖宗之法”。但北伐在四个月后草草结束,破灭了高宗的希望,使高宗思绪上更倾向于与金议和,吕颐浩也因不再受信而自辞相位。
吕颐浩、朱胜非被罢相后,张浚、赵鼎接位,张、赵二人在位期间南宋政治发展良好,然良日无多,二人在伪齐攻守问题上产生分歧,关系逐渐恶化。主政的赵鼎对主军的张浚多有不满,但此时高宗更倾向军务,赵鼎只得自辞。赵鼎去后,高宗与张浚所行政令的阻力变小,试图通过改革军制,建立督府来收归军权,可刘光世下属郦琼带军投降伪齐后,朝野震惊,众人把矛头对准张浚,导致张浚被罢免。高宗无奈召回赵鼎,受令安抚诸将,平息淮西兵变,平稳政局。
随着宋金均势,金人主动议和,高宗也想议和,但朝野上下群起反对,于是高宗起用倡导议和的秦桧主持议和事议,压制反对之声。之后高宗听信秦桧谗言,于绍兴十年(1140年)将赵鼎罢相,自此秦桧开始独相。秦桧拜相后,收军权、签和议、集地方权财,使得中央权力扩大。绍兴二十八年秦桧病死,高宗由此收回权力,从此高宗“放权于相,由相集权”的政治目的已然达成。
四.余论
宋高宗自“建炎南渡”,通过放权于相,来稳定政局与集权,最后建立了一个存活最久的南渡政权,其建立的高度集中的皇权政治,为孝宗与后世继承者奠定了专制权力集中的基础与推行新政改革的契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