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姜文——理想与黑色幽默

2021-08-03 20:59 作者:leooooii  | 我要投稿

写诺兰的时候,总想到姜文。他们有个共同点,忍不住说实话,《黑暗骑士》之于《让子弹飞》。


《让子弹飞》像一种拼贴,即兴的演出。整合精妙的段子,糅合为情节。因为没有黏滞,进而制造出一种假象,连贯的假象。


每个场景,都像时空中的片段,独立,精干。金句频出,在戏谑的场景中抖出(当然,也只能在戏谑中说出)。笔者至今想不通,《让子弹飞》是怎么过审的。


《让子弹飞》是一部好片,与电影同样黑色幽默的是,它在十年后再次火爆。年轻人看不到好的电影,往回翻,找到了《让子弹飞》,惊为天人。这部电影不仅有观赏性,更是年轻人的“警世恒言”。


观众痴狂,对镜头狂热解读,同样落入了姜文的讽刺范围。电影中两次下跪,姜文回以两次不准跪,这不能阻止观众对他进行第三次下跪。作品的主题,或者说姜文讽刺的,不仅是过去,也是当下,未来。这种生命的黑色幽默,用他最喜欢的配乐来说——太阳照常升起。


笔者不喜欢解读电影,它容易将电影弄得狭窄。好电影的标准是什么?好看。你一眼看上去这片子不错,它就是好电影。解读,往往狐假虎威,好心办坏事,将属于永恒的东西,局限在当下。


一个电影人讲姜文:“他是天才,控制不住自己的天分,每部作品加一点灵感就可以了,加的太多,观众理解不了。” 姜文与大众审美撞到了一起,诞生出《让子弹飞》这部佳作。姜文自己走自己的,审美走审美的,下次何时相遇,未知。


《鬼子来了》是部好片,好在题材上。拿了奖,国内被封,姜文被禁止拍电影。最后马大三看清世态炎凉,他或许始终看不清自己。被愤怒驱使,清醒了一会儿,等到血液温下来,他还是那个马大三,这是种善,人性的优点,同样也是人性的死结。


《阳光灿烂的日子》,笔者先看的小说。这部小说王朔写的,有些闷骚,拍出来,不如说像年轻人打了一次飞机。春梦可以写,但也止于春梦。


电影是一门艺术,有它的边界,让观众去理解。无论是故事的,画面的,情感的,总要和观众有一个沟通桥梁。喜欢抽象,没有问题,去画《格尔尼卡》,做一个横截面,给观者空间,慢慢思考。电影的抽象,会让观众陷入混乱。


笔者很羡慕姜文在《让子弹飞》里的一身肌肉。不是练块儿练出来的,是用性格练出来的。姜文的表达根底,是个性,血肉。莽打莽撞,满是活力。只用头脑思考世界,不够,还要用肉体去思考。姜文的特点是个性,贾樟柯的特点是视野。个性容易发光,视野让人哀伤。


姜文的下一部电影是三年后,还是十年后,未知,好作品不能催,观众只能期待,用他的话来说:“让子弹,再飞一会儿。”


姜文——理想与黑色幽默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