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宜家鲨鱼和新出的两种鲸鱼碎碎念
关于最近一群人正在转发宜家的新宠—两只鲸鱼,一个是齿鲸小目的虎鲸,另一个是须鲸小目的蓝鲸(当然看鳍肢有些类似于座头鲸),很多人会怀疑鲨鱼宜家会不会失宠。想到最近复习到内容,在这里还需要说一下,宜家的鲨鱼看外观应该是鼠鲨目的大白鲨或者巨齿鲨这样的大型鲨鱼。和这两种新出的鲸鱼一样都是典型的成年个体大,生长周期长,繁殖策略利于提升竞争能力且在生态系统内数量较少的。两者在新生代鲸鱼从陆生的动物潜入海洋开始,逐渐开始了协同的进化。鲨鱼作为古老的软骨鱼纲,体表有鳍作为维持身体平衡和运动的主要器官,内骨骼的支鳍骨是明显的软骨。雄性的鲨鱼还有鳍脚用于交配—这是腹鳍中部的背侧褶延长,而且内部有明显的软骨支持。鳍上面是结缔组织形成的角质鳍条。体表全都为牙齿--这是牙齿的同源器官盾鳞,外层有釉质而内层是明显的齿质,中间是髓腔。真皮中埋藏有基板(多为菱形且基板底部有明显的孔,是通入神经和血管的),皮肤外面是棘且尖端朝向身体后侧,用于提升游泳速度。鲨鱼的血盆大口其实是典型的初生颌—麦氏软骨和腭方软骨构成的原始的颌。宜家的大鲨鱼明显的歪尾—部分尾椎骨上翘伸入尾鳍上叶,尾鳍上下两叶不相等且外观和内部结构全都不对称。(多种鼠鲨目鲨鱼尾鳍上叶大于下叶,是明显的正歪尾)
与此同时来自于陆生的哺乳动物变过来的海洋哺乳动物鲸鱼,尾巴的鳍肢是没有骨骼的而是皮肤的突起,且平行于水面而非垂直于水面。鲸鱼的尾巴和所有的脊椎动物一样都是典型的肛后尾,这是脊索动物基本特征之一。为了适应水中的生活和水里的鱼不免有趋同演化—不同的物种或者类群因为生活在极为相似的环境条件下经过选择作用而出现相类似的性状。鲸鱼作为四足动物的子孙,其前肢就是手—同源器官,基本结构和胚胎发育来源相同的器官。而后肢胚胎期其实是有的,但是为了适应水生近乎退化,根据个体发育的历史是系统发展历史的简单而迅速的重演这一条我们可以得知早期的鲸鱼还是四条腿(或者是有的鲸鱼个体后肢也有残存,但想必功能以及丧失或者极小)。明显的从早期四足动物那里继承的颈椎也出现了愈合现象。虎鲸作为齿鲸中海豚科的成员,自己所在的家族也曾在人科分化之时在较短的地质时间内,一个祖先历经辐射分支而形成多支密集的线丛系。渐渐变做今天的海豚科下面多个属。根据海豚科成员下面牙齿的形态和表示一侧牙齿数目的式子,我们可以鉴定其食谱和物种什么的。而大型的须鲸也是丛早期有牙齿的冠齿鲸变为牙齿退化,依靠口部有表皮形成的大型角质物来进行滤食的文质彬彬的大家伙。鲨鱼有盾鳞保护,鲸鱼表皮有发达的角质层(很多层细胞构成)。
鲨鱼会依靠卵生,胎生或者卵胎生来生孩子。而鲸鱼依靠胎生的无脱膜胎盘—绒毛膜和母体子宫结合不紧密且绒毛均匀分布绒毛膜上面的胎盘来通过较少的出血来分娩。鲨鱼是双凹型椎体,前后两端凹下去且具有珠状退化的脊索穿过锥体,而鲸鱼椎体双平型,椎体前后两端扁平且椎体之间是椎间盘相间隔,椎间盘中央是脊索残存称为髓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