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暑期青少年抑郁患者增多,他们为何总是背着家人求助?

2022-07-27 12:09 作者:18138441626  | 我要投稿


深圳优眠心理咨询师吉晶

每年暑假,打进我中心心理咨询热线求助的13-18岁青少年会明显增多。

不少孩子都是背着父母悄悄打的电话。他们中,产生过轻生念头的不在少数。

根据孩子们的描述,很多人都已经有了明显的抑郁症症状。但一谈及需要父母陪同到院看诊,孩子们却都打起了退堂鼓。

“我爸妈不相信我有病,他们认为我就是懒,是我不想去上学找的各种理由。”一位17岁女生的回答道出了所有孩子的心声。

01家长不相信孩子真的病了

二年级女生小玲(化名)在学校的心理测试中被诊断出患有抑郁症。小玲回家告诉了她的父母,但他们根本不相信她。小玲的父母认为,如果孩子可以整天睡觉吃饭没有任何异常,他怎么会得抑郁症呢?

但是刚经过学校的心理测试,小玲经常因为身体不舒服而没有去上学。她抱怨胸闷和头痛。妈妈带她去医院做了各种检查,都没有发现异常。

最后,小玲的妈妈带着女儿到我院精神科就诊。通过心理量表测试和脑功能测试,小玲被诊断出患有严重的抑郁症。

得到检测结果后,小玲的妈妈简直不敢相信。“孩子的沟通一直很正常,以前我还以为她是在装病,为不想上学找借口,没想到孩子真的病了。”

还有些父母在看到孩子的诊断书时,因为不愿接受现实,情绪会比较激动。

一位父亲得知儿子抑郁症严重后,当场质问医生:“为什么说我儿子有抑郁症?”孩子气得叫了起来:“我跟你说我病了,你不信,现在医生说你还不信。”

不得不说,青少年抑郁症治疗的最大障碍之一就是父母的病耻感。大多数父母不愿意承认他们的孩子生病了。

面对诊断证明,父母的第一感觉一般是:不可能、难以置信、无法接受。

显然,现在的生活条件比以前好多了,孩子是最好的待遇;显然我们对孩子无微不至的关注,整个家庭都围绕着他;明明所有的孩子都面临着同样的学习压力,为什么只有他一个我无法承受;明明这孩子平日里看起来很正常,并没有什么不寻常的地方……

花了很多时间、金钱和精力,为什么最终养出了不快乐的孩子?

02抑郁症-容易被忽视的痛苦

《中国国民心理健康事业发展报告(2019-2020年)》中的一份报告显示,2020年青少年抑郁症检出率为24.6%。其中,轻度抑郁症为17.2%,重度抑郁症为7.4%。

小学抑郁症检出率为10%,其中重度抑郁症为1.9-3.3%;初中抑郁症检出率约30%,其中重度抑郁症为7.6%-8.6%;高中抑郁症检出率近40%,其中重度抑郁症为10.9%-12.5%。

这不是一串冷数据。数据的背后是,中国每四个家庭就有一个需要面对抑郁症的严峻斗争。

抑郁症是一种伴有情绪问题的脑部疾病。这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确切的原因与个人性格、气质以及一些生物学原因有关。

对于青少年而言,学业压力、家庭矛盾、关系处理、抗挫能力、心理创伤等,都可能引发抑郁症。

临床还发现,那些高敏感、高智商、高纯度的孩子更容易得抑郁症。

生活中,当孩子抑郁后,却很难获得身边人的支持。

“他内心不够强大,性格太弱了,所以才得抑郁症。”

“他就是懒,只想窝在床上睡觉,所以不想去上学。”

“抑郁症又不是绝症,用得着去医院吗?”
……

在接诊抑郁症患者时,我院医生经常从家属口中听到这些话。

对抑郁症患者而言,得不到身边人的理解,会对他们的心灵造成二次伤害。有的患者因为怕指责,还会故意隐瞒病情,在家人和朋友面前装得跟没事人似的,当大家意识到ta真的生病时,可能后果已经很严重了。

03抑郁症是可以治愈的

抑郁症有典型的三低症状:情绪低落、思维迟缓、意志活动减退。

此外,当患上抑郁症后,会伴有身体上某一部位或多个部位的持续疼痛、不舒服,这在医学上称作“躯体化症状”,此类症状常常是青少年抑郁症的早期表现。

如果情绪低落等抑郁症状持续2周以上,并伴有不明原因的身体慢性疼痛或不适,就需要到医院看看了。

目前,抑郁症的确诊有一套国际化标准,轻度及以下抑郁症,可进行非药物治疗,即加大运动量、调整作息、加强社交、寻求家庭支持、心理调适;2-4周后,如果自我调整无效,再考虑用药;中重度抑郁症,建议采用药物+心理治疗的方式;如果到了重度阶段,心理治疗基本无效,必须以药物控制为主。

抑郁症是可以治愈的。在临床上,50%首次发病的患者,在经过抗抑郁治疗后不会复发;85%的患者在治疗后,症状会显著改善。 

暑期青少年抑郁患者增多,他们为何总是背着家人求助?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