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给即将25的自己
不知道为什么今年即将25了,但是在父母的眼中还是那个:没什么改变、不爱打扮、不懂世俗的孩子、还跟学生时代一样没啥变化、怎么还不耍朋友这么大了在大点要结婚了、还是被嫌弃的对象。
25岁,青春之后,而立之前。
明明距离18岁成年已经过去了7年,可是又才刚刚走出象牙塔不久,大多数人尚在努力实现经济独立和精神独立;还未完全褪去青涩,但又逐渐“奔三”,年龄的压力接踵而至。
在发出关于“25”的征集后,我们收到了将近100份关于25岁的样本。
我们发现,25岁最大的烦恼大多是没钱,工作不顺利,理想和现实的碰壁;而最多的梦想,是希望找到自己热爱的事业、向往的爱情和充实的财富。

25岁,大家都在做什么呢?
..........
即将25此时的状况:
知读书好,工作才知道写简历的学习,直接被系统pass了,很难有好的公司看上自己
告诉以后的弟弟妹妹,在选专业的时候别选什么管理、什么数学、什么跟社会上的岗位不搭的专业、很坑很坑
工作上:
2019年毕业、在浙江(湖州织里)实习+工作一共1年时间、返回重庆做过很多工作(卖房子、工厂、销售期货、贷款、流水线、轻轨乘务员、电话金融、打衣服...等.)重庆我这个学历可以做的都试过,感觉都不适合自己 ,最后进入IT行业、(俗话说:什么行业都可以转it)
到2022年在Java开发这个岗位工作有一段时间了,还是满足我需求,这辈子就干这行了,等不行再想想其他路子吧
身体上:
这工作从以前的体力活变成了脑力活了,真的转的360°,长时间的久坐,我感觉长时间干这行会身体上有很多毛病,还好我是个爱运动的人(经常会打打篮球、跑跑步),多喝热水,多喝茶
状态:
感觉现在一切都还好、短期还有目标、长期看不到路很迷茫、工作技能上也迷茫没有多大的进展
心情:
还是一样的平淡无常、上班-敲代码-下班-煮饭-睡觉-重重复....... 朴实的生活
感觉25-30父母期望的路是:谈对象-结婚-生孩子-工作赚钱养他
25岁正是离开学校,步入社会的成年早期,这个阶段不再有18岁初成年的懵懂,经历了大学的熏陶,又堪堪步入社会,即将经受社会的磨练。也正是思想成熟、可以自觉履行义务并承担相应责任的时候,对自己的生活有展望,根据自身需求谋求工作与伴侣。
步入社会,意味着脱离学校和父母的庇护,大家会接触到五花八门的人,会体会到社会对学历的要求,会经历第一次彻底的迷茫。
选择喜爱的工作还是稳定的工作,选择高薪不稳定还是低薪稳定,选择去大城市闯荡还是小城市闲云野鹤,选择外表颜值高爱人还是本质内在美爱人,这些都成了问题。
资料显示:
物质需求逐渐凌驾在了精神需求之上,那么25岁拥有多少存款,似乎便成了上述问题的隐形答案。但以人生为局,每个人选择下了不同位置的棋。

社会阅历丰富:这种情况一般存在与技校或初高中学历的人身上。
虽然没有步入大学,但是在20出头甚至十几岁的年纪便步入了社会,这种情况的人到了25岁基本上已经工作了六七年。
长时间的工作,如果在市内不需要租房,至少也有五万左右的存款了。如果涉及到技工、软件行业,存款甚至会更多。
社会阅历一般:这种情况便属于大学、大专一类学历的人。
待他们到25岁的年纪时,基本已经毕业三年左右,作为从业已有2-3年经验的职场人,正处于初期学习后逐渐彰显个人能力的时刻,收入往往在从最低往上涨,所以刚开始存款不会很多,还需要司龄、考核的磨练。
而且根据城市的发展规模、是否有租房需求、日常开销、人情往来开销等,比起上述社会阅历丰富的人群,他们往往攒不了多少钱。
初期的工资可能为了能力的提升都再次投资给了自己,所以存款低是很正常的。去掉必要开销的成本,25岁的年轻人们能攒下三万左右已经实属不易。

值得一提的是,上述两类社会阅历的人中,都有崇尚物质消费的。
毕业或早或晚,工资或高或低,都会用工资满足自己非必要的消费欲望。
倘若生活在大城市,娱乐的项目或者设施更多,榨干自己的工资后,可能额外还需要父母的救济才能撑起正常的生活。还有一部分人选择读博或者技术深造,可能要到27岁才能开始步入社会,所以他们都属于无存款状态。

合法延缓期
自然,不是所有人都能在25岁的时候收获想要的人生。
即将的25

人们总习惯给特殊的年龄节点赋予一定意义,但回顾曾经走过的岁月,你会发现25岁也仅仅是25岁而已。人生的任何年纪,都可能成为下一个岔路口。
在此,新周刊邀请了其中4-60岁的读者朋友,一起分享了他们对于“25”的看法。
“Just 25”是什么意思?
孩童回答道:“刚刚25岁。”
成年人则说:“25岁而已。”
孩童们幻想,不假思索,未来是天真浪漫。
青年们憧憬,稳健务实,前进充满着激情。
而立者回忆,稍感遗憾,过往仍有小确幸。
25年,世纪的四分之一,9125天的轨迹足以立上一座里程碑。但或许也如一位受访者所说:对于“人生”这条长河,“25”本身是再普通不过的年纪,数字本身不该被过分附加其他定义。
不管经历如何,我们依然能对生活保有热爱和探索的欲望。
还能坚持与人坦诚地交流,去交志同道合的朋友,坚持运动和学习。
正值25岁的新周刊,同样面临新的挑战,但是我们依然拥有随时出发的勇气,保持新锐的锋芒。
因为无论几岁,都是Just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