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画中最贵的“颜色”—古时候堪比黄金3倍的泰里安紫色
紫色,日常生活中是指一种颜色,紫色是由温暖的红色和冷静的蓝色化合而成,是极佳的刺激色。 在中国传统里,紫色是尊贵的颜色,如北京故宫又称为“紫禁城”,亦有所谓“紫气东来”。
倘若我说紫色很丑,想必爱好紫色的网友们会生气了,如果紫色会说话,那么它也生气了;但是我们会发现,紫色这么神秘且高贵,为什么历朝历代所有的国家地区的国旗几乎都不见紫色呢?
那么今天麦子老师梳理了一遍基佬紫染料泰里安紫(Tyrian purple)的前世今生,给大家科普一下神秘紫色的故事(故事不长,容麦子老师娓娓道来~)

紫色在古今中外一直象征着权力与财富,是皇室的专用色,其本质原因就是紫色的染料非常罕有,获取极其困难,价格也因此过于昂贵。根据古罗马博物学家大普林尼(Pliny the Elder)的记载,紫色染料需要从一种紫色海螺中提取,再进行后期加工制成。
在希腊神话里,这一紫螺染色的秘密是大力神赫拉克勒斯(Ηρακλής)在沙滩上遛狗,狗咬碎了一枚骨螺意外发现的。赫拉克勒斯将自己的衣服染成了紫色,并将这个来自大海的秘密教给了腓尼基的泰尔(今黎巴嫩港口Tyre)人,泰里安紫(Tyrian purple)由此诞生。大约需要一万个骨螺才能制作出1g泰里安紫,其价值可想而知。在这种比黄金还贵重的染料助力下,腓尼基人建立了庞大的商业帝国。比利时画家彼得·保罗·鲁本斯(Peter Paul Rubens)于1636年所绘制的这幅油画就取材于此——不过遗憾的是,他把螺画错了。经过历史学家的考证,当年用于制造紫色染料的海螺主要是Murex trunculus和Murex brandaris L.,两者都属于骨螺属(Murex/Bolinus)。

到了1909年,化学家终于搞清楚了这一染料的化学成分——6,6’-二溴靛蓝(6,6’-dibromoindigotin, DBI)。它的硫酸吲哚酚前体(Tyrindoxyl sulfate)是一种含溴化合物(溴从海水溴盐中摄取),通过骨螺的鳃下腺(hypobranchial glands)随粘液分泌,被用于捕食与防御。在经过硫酸吲哚酯酶(Purpurase)的脱硫、进一步的氧化与二聚化加工之后,前体分子就变成了着色稳固,耐久鲜亮的泰里安紫染料(DBI)。通过类似的反应,还可以获得同色系的IND、MBI等分子,看看哪个颜色你更爱呢?


如果只是科普到这个层次,那可不是麦子老师的风格。现在问题来了:泰里安紫对人类的价值巨大,那它(前体物质)对于骨螺们又有什么功能呢?最初人们猜测它只是吲哚代谢无用的次级副产物,除了存在于粘液还在卵袋(egg capusle)中被发现,或许还有抗菌(antimicrobial)的功能。2015年,一项使用了质谱成像技术的研究发现,这种物质和它的酶Purpurase经常共定位出现在鳃下腺和卵袋中。前面说过,鳃下腺产生的粘液用途是捕食,这是因为作为硫酸酯酶的Purpurase同样可以做胆碱酯酶使用,具有麻痹猎物的功能,而硫酸吲哚酚则是用于调控该酶活性的抑制剂。在卵袋中,正是它们共同调节了对于幼虫的镇静效果(tranquilising effect),降低了其活动性,这对于防止过早孵化降低成活率是非常有必要的。这才是泰里安紫前体在进化中被选择的真正的原因,而抗菌只不过是这一过程中偶然获得的次要功能。

好,今天的科普就到这里了,对原文感兴趣的同学欢迎参考如下书籍与文献;对文章还有沟通讨论意见的记得随时联系我哟~


参考文献:
Biochemistry: The Chemical Reactions Of Living Cells, David E. Metzler, 2003, Academic Press.
A Review on the Archaeological Chemistry of Shellfish Purple, Sustainability, 2019, 11, 3595.
Mass spectrometry imaging reveals new biological roles for choline esters and Tyrian purple precursors in muricid molluscs, Sci. Rep., 2015, 5, 134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