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的全T尾巴-阔步向前的魅知与未知

——不要拿自己的爱好与别人吃饭的本事相提并论
和我之前的东方系列游记一样,本文同样分为游记部分和探讨部分组成。不过在此文我将打破以往按时间记叙的方式,尽可能节省篇幅突出重点。
同样,我在此声明:我所写的任何内容均仅代表我作为一名普通的东方爱好者,参与过这些东方的线下线上活动之后的浅薄看法,与任何个人与组织均无关系。欢迎大家批评指正,互相交流。
我有一个高中以来很要好的哥们在10月4日于锦州举办婚礼,所以我本次的行程从2020年10月5日凌晨,从锦州发往北京的火车开始。同样因为此事,石景山的京T部分只能完全错过。至于更早的上T,广T,乃至全国其他地方的THO,展中展,均因为今年的三次元工作安排,无法成行。
10月5日,live在北京;10月6日,幻奏在天津。所以和2018年一样,我先到北京住宿,参加live,然后第二天上午赶往天津参加幻奏。之后当天或隔天再折回北京,从北京出发回家。按照在地铁、火车站附近共享单车活动范围4km,步行活动范围1.5km规划住宿与交通工具中转。为保证确定的时效性,不考虑公共汽车与出租车。
在信息化方面,我在两地设置了2台远程电脑作为信息支持。其中一台外接了显示器和实际的音频输出设备(其实就是插了个音箱),作为直播信号的屏幕录制机,第二台备用。第一台和第二台的性能均能支撑直播+显示弹幕+屏幕录制。第二台没有实际外接显示器,在使用向日葵远程操作时候向日葵软件作为虚拟显示器,使用录屏软件掉帧明显。第一台使用物理外接显示器就没这个问题。

这二台电脑使用两部手机+向日葵远程操作。另准备两台手机备用。两台备机一台作为手机功能使用,另一台则保存了大部分工作文件,为任何时间地点实现24小时随时响应做准备。
结果这次魅族16p突然挂掉(现在返厂确认是处理器堆叠或者闪存挂了,修复价值不大),备用机派上了用处。
在其他随身物品方面,依旧是一个15寸电脑包大小的双肩包和20寸拉杆箱一个。这个尺寸应对7天左右的非冬季(若冬季出门长距离南北机动,需携带的厚重衣物太多,20寸箱捉襟见肘)旅行已经足够,同时有一定富余空间可以装“战利品”。
虽说live在幻奏之前,不过我就是想先说幻奏。
一、解锁新地域与新车站——天津滨海新区
这次参加幻奏华章,是我第一次参加在天津滨海演艺中心举办的幻奏系列演出,也是第一次到天津滨海区域。传说中的特效楼梯,也是初见。
背着背包,拖着箱子从滨海站出站之后,即按照手机地图的指向步行。地图标记滨海站离演艺中心距离在2km左右,我预计自己以散步速度1个小时走完(连带勘察地形),在途中寻找超市和小饭店作为补给点。向北走了一会儿,还真看见一个比较老的居民小区,小区门口正好有两三家饭店和一家超市。吃过饭,买过水和湿巾,继续向北走。到达滨海演艺中心的时间是11:20左右。因为已经打定主意参加过下午场幻奏之后直接返回北京,继续倒车回家,不在天津过夜;并且是第一次到这个区域,而且还有不少时间,所以我拖着箱子步行环绕演艺中心那几座建筑一周,勘察地形,以备在演出结束之后可以快速跑路赶车。

当我接近走完一周时候,发现这个区域居然有给手机使用的免费公共充电桩!我正愁按计划,未来30个小时连续机动可能只能在动车或卧铺上充电,这充电桩救了命了。在充电桩旁打完几个必要的电话,退掉天津预定的住宿,买滨海到北京,还有北京回家的车票,然后重新打包行李,减轻背包重量。12:25左右,我推着箱子准备入场。
二、一如既往的幻奏盛景
和我参加过的前两届幻奏一样,幻奏的入场排队总是最文艺的。相对秩序井然不说,场贩、打扮精心的coser、“残机”莉莉白、囧team人员均悉数在场不说,以往几届都出现的陶笛小子(这哥们真是NB,在天津,在上海,在wp会场外,都能听见他那标志性的陶笛),每次乐器都有些不一样的“野生”乐团(我相信这是个社团,但我不知名字和作品……),那位“壮实”的四季coser等等好多眼熟的人都出现了。

不过这次加上了星期六的排队场景直播,我多次出镜233333333
这次也有一些唏嘘的事情。在我排队领取场刊和票夹时候,我身后有一个明显比我岁数还大不少的人问我,凭票直接入场还是要排下队。老实说,我也不知道。因为现场没有任何指引说排队是干什么,众筹票的特典能领取那些,非众筹票能领什么等等。其实只要在现场放上一个易拉宝或者泡沫板的简要说明即可,但是就是没看到……

我只能冒蒙回答他,是的,只要手里有票,都需要排队登记一下。幸好旁边过来一个魅知的工作人员,和他说明了下众筹票和非众筹票的区别。
“你这票是众筹票还是非众筹票啊?”
“我不知道啊!”
“咱们看一下你B站ID”
“这是我儿子买的,他来不了,我替他拿下东西。”
“啊,那没事,你到前面,他们看票也知道是不是众筹票,能领什么东西。”

我唏嘘感叹,自己作为一个可能只占东方众1%比例(看THB的东方人气投票问卷调查)的“高龄社畜”,和眼前这些中学生大学生真的不在一个世界。也感谢魅知的工作人员做的这些细致工作。
至于我自己?我没买众筹票。
这是我自己对我自己的选择。我对于上瘾的东西天然抱有不安全感。我会做一些事情来让自己对这些事物适当保持距离。比如红茶和咖啡这两种含咖啡因较高的饮料,在我经历过几次咖啡因戒断反应后,坚决地戒掉了。在文化产品上也是如此。面对现在纷繁复杂的局势,我一直在想互联网中断,文娱市场高度管制,国家进入战时状态时候的自己生活。到时候要保证自己基本的行动力,就要从现在开始和让自己上瘾的文娱产品保持距离。比如抖音和快手这类短视频应用,我坚持与它们保持距离,以保证自己长文阅读和长视频观看的耐心和定力。至于现在的氪金抽卡手游,我是完全没有兴趣——毕竟那都是保存在千里之外服务器上的数据,花了钱又有了啥呢?——籍此保持社交关系则另说。
至于东方,我也是这个观点。虽说我一直挺喜欢的,但同样要摆正自己的位置,把它当做一个消费的文艺作品来看待,而不要将自己代入过深。我自己改变不了东方作品在文艺市场的地位,无法决定它的存亡,那我就要在现在保证它消逝之后自己的行动力。
所以,我是在我确定下来自己能放假,能参加上北京live和幻奏华章之后,才迅速出手购票的。我告诉我自己,我花钱买的是服务和文娱产品,我不是在给魅知投资。至于众筹票中的CD和DVD,如果我想要,我会在事后按通贩价格购买。我内心真心希望魅知和幻乐团能回到凭自己的产品就能将自己的影响力溢出圈的那个时代,回到泛亚文化竞争的前线来。而不像现在这样,要或多或少地打苦情牌。
不过从演出后的结果来看,魅知远比我想象的强大。

从东方称雄B站,到需要给新入站的用户做视频讲解“什么是东方”,只过了几年时间。
我在入场之前将拉杆箱放到自助存包柜内,发现20寸箱尺寸正好……随后到场贩区转了一圈,发现那些碟片、画册之类的“囧货”我几乎买齐了,没什么需要补的,就老实排队去了。入场,落座,拍囧,然后大致看下上座率。有点惨的,和2019年苏州场第一届乐景差不多,上座率可能将将够50%。摄像方面倒是放了4台摄像机,两台低的两台高的。这下不用担心观众站起来鼓掌挡摄像了。

“请全体观众将手机调至飞行模式,为直播信号让出带宽和信道。”
???用4G或5G信号直播大编制乐团演奏?太谔谔了。就是用多张4G卡多拨+链路聚合,在链接上也不会有有线网稳定啊。更何况演艺中心的演奏大厅紧挨着演艺中心的其他建筑,人员密集。而这些人的手机信号完全无法管控。
多少有些意料之中地,直播放送事故。
可能因为十一大学管制的原因,这次幻奏散场之后我没看到之前那些整活的观众。我在会场外徜徉了一会儿,就赶紧取出拉杆箱跑路了,并且首次尝试了新的机动方式:骑共享单车拖箱子。嗯,挺成功的,就是箱子前轮跑碎一个,只能反过来拖着两个后轮走了。不过还好,从滨海站往后的机动都不太紧张,可以应对。30个小时之后,完成了全部交通过程,回到了千里之外的家中。

三、乐曲简评
入场落座,手机开飞行模式后打开场刊,发现下午场和夜间场只有一曲的不同。而夜间场的直播票120元。哪怕我开录制录全场,音质画质也注定和后续出版的CD、DVD没法比。所以想想算了,夜间场索性放弃,后续买碟。
A1、萃梦想。萃梦想/碎月本身非常万能,各种风格的同人曲不计其数。这次华章版的算是中规中矩吧,我印象不太深。作为开场曲引入演出节奏和感情准备很到位。
至于对比,我在这里推荐《幻想曲抜萃 東方萃夢想 ORIGINAL SOUND TRACK》专辑中那版,也就是ZUN最早的原版。原版的萃梦想和碎月没有太多的感情色彩,就是典型的ZUN号和红妖永时候东方空灵、悠远绵长的感觉。
https://thwiki.cc/%E7%A2%8E%E6%9C%88
THB的链接。
A2、魔法少女就是她吗?U.N和魔法少女百年祭的混编。老实说这曲我有些失望。演奏本身没硬伤,就是编曲有些太生硬了,我觉得两首曲子没有有效结合起来。U.N本身很万能,可以改得很狂气,也可以改得很雍容华贵。比如幽闭的这首“鳥居の向こうの夢蒔絵 (Orchestral version)”,就是U.N改得又温暖又华贵的典型。
5’41”开始。
U.N和魔法少女百年祭两首曲子相性不错,标志性旋律十分明显,节奏还相近,混编好的话相得益彰。比如这首:U.N.オーエンは彼女なのか? -17th-,源自专辑《GEKISEIRA》。
这曲子本身是有些Trance风格的混编电音,但是它把U.N和魔法少女百年祭的三段典型旋律利用一个自编过渡小节有效衔接起来,反复切换主旋律并不显得突兀。还给曲子平添了一些感性的元素。我觉得这曲可以拿来参考。
A3、欲望加速与圣德传说。如果没记错的话,从这首开始,架子鼓亮相。架子鼓的穿透力确实爆炸,能听出来现场功放已经有所调节,并且鼓手打得相对收敛。但力量感还是从舞台直达观众席。我自己看来,圣德传说和欲望加速这两首曲子并不适合混编。欲望加速曲如其名,用比较有速度感的进行曲编曲比较好。但圣德传说本身很“威严”,不太容易二创出优秀曲子。
我在这里推一曲非常活跃,很有速度感和弹性的欲望加速的二创曲吧:ココロ☆メリーゴーランド。剧毒。
其实土嗨泉那里也有一两首我挺喜欢的,就是个人觉得太电波了,听的人不多吧。比如源自《Love≒Sick》专辑的这首“零”。又土嗨又华丽。而且情绪酝酿十分到位。
A4、原始幻想净琉璃的节拍
上半场我最喜欢的曲子。幻想浄瑠璃和始原のビート ~ Pristine Beat两首曲子本身节奏氛围都相近,在演出现场借助架子鼓和中式大鼓,打得十分开心,我听的也爽。听着颇有些前几届莉莉白敲铁轮的味道。现在没有敲铁轮了有些可惜。
演奏时长挺长的,不过爽就行了。鼓哥和九十九姐妹我就不推同人曲了。本身这两首曲子同人曲就不多,华章现场演奏得又十分到位。
A5、今宵是飘逸的寄世界于偶像
老实说,我对这个编曲并不满意。寄世界于偶像和飘逸的利己主义者两首曲子有些地方确实相近,但利己主义者本身很完备,不需要多大幅度的重改编,直接照原曲重新配器演奏或者做vocal就不错。而寄世界明显由本身主旋律和ZUN标题旋律两部分组成,最打动人心的地方就在人物本身主旋律与ZUN标题节的切换。用ZUN标题旋律应该可以完成两首曲子的平稳混编。但是!但是!!我在华章这次的演奏中没听到ZUN标题节。对这两首最期待的地方没了……
至于推荐,直接听华灯宴单品《寄世界于东方~Otomad World》的纯音版就好了。太强了,太强了。尤其是寄世界于偶像接收尾,毫无违和。
然后我再推一首很简单很纯粹的寄世界于偶像:【东方MIDI】「偶像に世界を委ねて ~ Idoratrize World」
很简单的音乐视频,展示这曲子的魅力足够了。
A6、樱花之恋塚
这首没认真听,不做评价。我对这曲子没什么特别的情感。
中场休息。听过上半场,我当即就做出了两个判断:一是这次华章的水平在演奏成熟程度与现场调音上,已经超过了苏州场乐景。二是这次借助民乐演奏形式,东方project借助幻奏与手游,是有可能“破圈”的。
匆忙上过厕所,赶紧回到座位,准备继续听下半场。


B1、心綺楼囃子
开场不错,很有精神。至于推荐,同样推荐《寄世界于东方~Otomad World》,中部神转折。
B2、东方梦之馆
很有趣的编曲。原曲是源自“红月传奇”的幕华祭红月篇的3面道中。整个幕华祭红月篇大部分的BGM均是简单配器+清晰鼓点构成的,突出弹幕战的节奏感和流畅感。这首红茶馆的改编同样如此。有趣的是,这次的民乐版同样保留了这种清晰节奏+快速流畅的风格,能听出游戏中BGM的感觉。
至于推荐,推荐大家去玩幕华祭。幕华祭春雪篇和steam版的红月篇(1.05)难度不很大,N混关挺容易的。弹幕演出质量、操作手感、音乐、立绘均很好。但是,如果想体会2014年幕华祭红月篇刚推出时候的超强弹幕,可以去下载1.02版幕华祭红月篇游玩,体会一下什么叫“红月传奇”。
(砂哥~~砂宇一~!)
B3、墨染之樱,B4、竹取飞翔,B5、昨日之圣明日之俗,B6、漫步旧地狱街道
老实说,这几曲我没认真听。我看到前方第二排有个人时不时地拿起手机在演出时拍照,录短视频。我看到这种情景非常生气,非常非常生气。首先这是一种很明确的侵权行为,拿别人辛苦的演出成果作为自己展示的内容,就是明摆的抢劫。我这时候特别怀念有一场live还是幻奏来着忘了,那场有人掏出手机盗摄,魅知的工作人员会用激光笔照射那人的手机屏幕,提醒收起来。
在那个人没有盗摄的时候,我身后有一对儿情侣,在中场休息时候女方买了一杯奶茶。在演出时候,时不时就在那儿玩奶茶的包装塑料袋,发出窸窣声响。这同样是让我十分愤怒的事情。一方面是这种噪音严重干扰听交响乐团演奏的心情。尤其是交响乐团演奏自己并不十分熟悉的、对演奏来说不很友好的曲子时候。另一方面是我觉得这个人不懂得珍惜,不懂得珍惜在交响乐演奏时候,台上的乐团演奏和台下观众的配合要有默契才会形成那种氛围。幻奏十分不易,如果真心喜欢喜欢幻奏,就不要把它当做想买票就能看到的、到处都有的容易演出。
这四曲过后,我的心情稍微平复了一些。我一直在和自己说:“不值得,不值得,自己买票是来听乐团演奏的,不是生闷气的”。
至于这几首曲子的同人曲,我推一个竹取飞翔的吧。野瀬冬弥的一个版本。https://music.163.com/song?id=750237&userid=41648604
竹取飞翔这曲子原曲本身就比较吵,改编得不好很容易变成急躁的噪音。我分享这曲就属于比较安静的一个版本,可以在通勤交通工具上听一听,给自己安静的几分钟。
B7、鵺的混沌旋律
“亲民船真亲民”hhhhhhhhhhh
我在8年前刚接触东方正作时候,星莲船直接打得我怀疑人生。弹幕强度高不说,开碟换资源这种既吃底力又吃规划的玩法实在玩不来。我到现在星莲船的E难度都很难混通。至于鵺,那就更不用提了,完全是遥远的和现代的记忆中万难抵达的幽深境地。这首民乐版同样给了我这种真切的感受。改编得很不错。
同人曲的话,我没什么推荐的。鵺的同人曲我听得太少了。
B8、阔步少女秘封俱乐部
这首曲子我一直以来非常喜欢。当然,原曲听来不那么震撼,但是各种二创曲很多很多。在这次幻奏演出上,能听出来针对民乐团,这首曲子的主旋律做了变调。这个变调颇有点幽闭星光那几张交响乐专辑的风格,让整首曲子更加轻盈灵动。主旋律变调和正常调交替出现,也让整首曲子更加扎实。
整体来说没有什么意外,但是对我自己来说,有些不满足。
对我个人来说,期望这首曲子向两个方向改编。方向一,凋叶棕风格。比如这首:
rebellion -たいせつなもののために-
扎实的节奏加上3L极具穿透力的演唱,配合明亮金属质感,带来的是穿透心扉的凉意与悲叹。
现在的幻奏舞台上,已经有足够的乐器和充分的经验来还原凋叶棕的这种风格了。
或者方向二,中华风:诀别之旅。嗯,就是瑶姐那首诀别之旅。
如果我的记忆没有出错,囧仙的秘封活动记录PV和正片都是2015年出品的。我当时正沉迷舰R和偶像大师,东方这边只是连带关注。但是PV完完全全地震撼到我了。毕竟我和好多东方众一样,入坑时候接触最早的作品就是满福神社和梦想夏乡的那几部同人动画。当我看到前半程质量很高的PV动画和后半程的分镜稿时候,囧仙的拼劲完全传达过来了。
现在我到B站一搜,发现是我的记忆出错了。秘封活动记录这东西,早在2014年囧仙就已经着手制作,第一版宣传PV在2014年10月份即已发布。当时不觉得如何,现在看这个时间点,囧仙应对形势的变化真的很快。诀别之旅这首歌的用力同样很猛,原曲有少女秘封俱乐部、童祭和ネクロファンタジア。这三首曲子本身就用意深长,编在一起还能无缝切换,给人一个整体的印象,简直太神奇了。
瑶山百灵,YYDS
B9、未知之花魅知之旅
这首未认真听,不做评价。
主要是有一阵子这曲子听得太多了,这回这个版本并不感冒。
B10、红楼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红楼成为了幻奏的结束曲,也成为了标准结局。我对东方红魔乡这游戏没太多印象,我入坑东方时候红妖永的时代已经有点遥远了。但是……有漫才啊!东方漫才的最后一组表演结束的颁奖仪式的BGM,就是红楼。当年刚看到这玩意时候,漫才只出了7届,我差不多一口气连补了7届……这个玩意儿真是好啊!
话说,红妖永花这四部的正作游戏结束曲,都分外地悠远绵长。那种感觉现在的00后可能不会感触太深,但是90后可能会有。打开不能联网的电脑,玩一个游戏,结束之后,听着片尾曲,回味着剧情,会去想画面里每个细节代表着什么,会去想红魔乡游戏结束时,那个道路是什么地方。脑补着千万的故事,在远离互联网的慢节奏时代,幻想只属于自己的幻想乡。
红楼我也不推荐同人曲。一是听过的太少,二是原曲和这次幻奏改编版本身就很好了。——就是稍微有点短。
全部演奏结束,幻奏惯例是有安可的。和以往一样,站起来鼓掌,等着乐队返场。但是,相比于苏州场和天津场,这次大家站起来时候没那么齐。我还看到有少量年轻观众一直没站起来。
可能现在幻奏真的吸引到了不少新人吧。演奏之后囧仙上台一本满足。果然幻奏还是要有囧仙讲两句才完整。
至于整体的演奏效果,成功方面大家有目共睹。想法嘛,我觉得之后的华章要是能更加发挥出民乐乐器的特色会更好。这次应该和前三届的幻奏一样,应该是先保民乐乐器不翻车,在后续演出再做更多花样和效果。
(会场比较暗,ip8p的拍照又比较拉胯,这次照片只能这样了。)
四、迷思
整场幻奏结束之后,也就代表着2020年轰轰烈烈的,以魅知为主导的全T系列活动(展中展+liveparty+幻奏)全部结束了。后续的活动以地方THO组织的为主了。
这次参加liveparty和幻奏,对我自己来说已经是第三次了。最初的新鲜感和震撼已经消失得差不多了。相对于live,还是幻奏更能激起我的感触。没了最初的震撼,但是有了熟悉的安全感。听着自己熟悉的曲子以交响乐团的方式演奏出来,周围都是和自己一样热爱这些的人,就有着“虚幻”的安全感。毕竟作为遥远地区的“高龄”社畜,本身喜欢东方project这么一个相对小众的亚文化,就很难在三次元生活中碰到共鸣。
在我的上一篇关于东方的专栏文章,weplay游记+后续思考中,已经写了很多自己的想法。在此处我将继续说说其他的想法。
https://www.bilibili.com/read/cv6477303
以下文字为我个人的一己之见,仅代表我作为一个普通的东方爱好者所见所闻所想,不代表任何组织和个人。如有错误,恳请批评指正。
1、阔步向前的魅知
经历了这次全T的尾巴,大大刷新了我对囧仙和对魅知的认知。在2019weplay时候,囧team第一次以魅知幻想为名号出场。在之前,囧士康并没有一个成型的独立品牌。在2020年初的时候,我以为魅知会和2019年一样,举办若干场中小规模的THO,委托东方liveparty组委会办若干场演唱会,办1-2场幻奏。但是我没有想到的是,三场THO会以展中展的形式举行。liveparty也没有局限在同一时期全国仅有一场演出。我觉得,这传达出一个坚定的信号:魅知要走出去。
我直接说我的结论:以“展中展”的形式举办THO,我相信魅知肯定应该有一个坚定的信念:东方project是有趣的,吸引人的。否则直接办THO,服务已有的受众,按照传统的口碑传播就好了,无需以展中展的形式,让更多的路人也领略东方project的文化。
其实weplay时候已经是“展中展”了。但限于会场狭小(货真价实的狭小。在两天的展期内,第一天和第二天上午,整个东方区几乎都被“600越共”给挤满了,加上暴雪区冷清得要命,任天堂爱好者又比较专一,WP的东方区没多少路人)和各种展出事故,我观察WP的东方区并没有多少路人。直到今年的全T,WP东方区的内容才以完全体的形式全部展开。
但是,今年的疫情和后续的发酵效应众所周知。2019年乃至更早一些时候的宽松大环境至少没在2020年出现。刚刚可以施展拳脚的魅知遇上了这么个大麻烦。不过呢,魅知还是按照预定的计划,组织了三场THO,若干场live和天津场幻奏。
魅知一方面在履行和各位东方众的口头约定,一方面在努力做内容生产者。
老实说,我是觉得有些悲壮的。就像电影《流浪地球》里面,众人做出“点燃木星”的宣言时候。在看电影时候太出戏了——地球大气里那点氧气够干啥的啊……地球和木星之前又没身管武器那种炮筒限制冲击波,太出戏了。
同样地,如果跳出自己东方爱好者这个视角,而以一个路人视角看魅知的这些活动,会感叹“产品力不足”。缺人,缺钱,缺各种资源。
一是魅知只能在ZUN话语权的限制下,以同人身份活动;二是魅知的这些活动受到国内诸多制作精良的IP抢夺眼球和精力;三是,魅知还受到日本东方project作品的竞争。
第二条是老生常谈了,像我这样除了东方长期投入时间、精力和金钱,而其他二次元IP甚少投入的人,应该不多。当年玩舰R总共也只氪了不到100块,然后弃坑,永远远离抽卡手游。偶像大师则是完全“白嫖”,只看了动画和live。如果说花钱的地方,那就是买了两个百十来块的景品手办。但是我在5号的live现场,看到好多人在中间直播信号出问题时候,拿出手机玩各种手游。在我参加的多场Live,幻奏的排队入场队伍里,也是这样。
我是个爱好很少,感情很淡的人。我自己对文娱产品的需求挺低的。但是,其他人,尤其是更加年轻的人们,相对我来说,应该对文娱产品的需求要旺盛得多。在这种情况下,东方系列的产品等于受到了赤裸裸的竞争,肉眼可见的那种惨烈。
我每天打开B站首页时候,曾经有好一阵子,明日方舟都在首页出现。甚至在8个首页位置上,会占据2、3个。面对如此强悍的文创IP,只有叹息。
要破局也只有一条路,投入各种资源,做本土化东方文化产品,吸引更多受众,摊平制作成本。
对于第一条,我在知乎上见过类似的讨论,并且我在上一篇关于东方的专栏文章上也提出过。我个人认为,东方project的现在运营情况,对于ZUN来说,最重要的事情即为“话语权”。也就是,所有东方project的一设必须由幻乐团亲自作出。其余所有的商业活动和同人作品,均为二创。
商业活动自不必说,自然有幻乐团把关。在国内,则在大大小小的撕逼后,THB成了大多数东方众广泛认可的死海古卷。当年的东深见讲坛,我看做是THB乃至其周边的延伸。我现在非常好奇一件事情,就是在日本同人圈子内,有没有挑战ZUN叙事的同人社团出现。想必如果有,幻乐团会用授权商业组织把这些小社团给橄榄吧。
如果我这么一通口胡是真相,那么魅知只能选择按照幻乐团的框架规范,在同人范围活动。这样对于魅知来说,创造“中国叙事”的文化产品就有较大困难。
以我自己对一设的了解,并不足以支持讨论东方project的原生内在逻辑与中国叙事之间的矛盾与冲突。这里我希望能看到大佬的长文,我就不班门弄斧了。
对于第三条,我鲜少见到有人提出。我记得在某一期的晚安东方里,囧仙提过,日本的东方众保守估计有500W,中国在50W左右。而且,日本方面的东方商业化在2004年左右即已起步,如今已经十分成熟。在A、B站初创,开始搬运N站比较优秀的东方同人作品时候,正好是东方project在日本的全盛期和国内的东方受众高速增长期。这让国内东方众的口味“十分刁钻”。起步就很高。
这等于在国内东方同人作品早期,就在日本方面较为优秀且廉价的同类作品正面竞争。
简直就是在以小手工生产应对工业品倾销。在市场持续扩大时候倒还没啥,小农多少能过上不错的生活。但到了同样优秀的不同类工业品投入竞争,并且开始兼并本土手工业者时候,B站这个市场一下子就惨烈起来。面对这种双重竞争,国内东方社群能做到现在这个程度,不说奇迹也很令人惊叹了。
卷,都可以卷。这么惨烈的竞争下魅知的996甚至007也就难以避免了。
不过值得庆幸的是,囧士康和魅知的成长速度大家有目共睹。这些年魅知创造的文化产品,与幻乐团和日本社团开展的活动也极速增加。
当然,在这里我不会说“不支持魅知就是不支持国内东方创作者和爱好者”这种话。我要是购买魅知的产品,一定是因为它们的产品有特色,有竞争力。比如幻奏,这种投入产出的同人作品,简直令人惊叹。
而在另一方面,这次幻奏的安可选择花好月圆而不是东方曲目,我自认为这是魅知对幻奏的定位发生了一些变化。幻奏成为了相对成熟的魅知常态文创作品,开始兼顾“性价比”与“打鸡血”。而不像前几届那样,以“打鸡血”为主要目的。我觉得这是好事。
而对于我自己来说,如果幻奏常态化,我每年一次跨越千里现场听幻奏可能也会成为常态,维持一段时间。
以上三条归在最后,合为一条,即为阔步向前的魅知与未知。
之前在B站看文《东方中国化论(第三版)·完整版》(作者:猫城狐https://www.bilibili.com/read/cv7800621)提到过国内东方社群本土化的事情。我觉得那篇文写得相当不错。我在此引用一句话:“以上即是我们所处时代的现状,从对现状的考查中,可以明白当下东方的主要矛自己非生存权问题,而是如何向纵深发展并应对外部社群与环境冲击的问题,由此,东方中国化才终于可以被提出。”
这句话我非常认同。我认为今年所有的展中展,即为魅知勇敢地破圈,在幻乐团的规约限制下投入资源,努力吸收新人的努力。至于吸收了多少新人入坑,又扩大了多少影响力,这必然是魅知的商业机密。我直球希望大家不要往这个方向想:
——因为这是esu。
2、回到一般爱好者
我在自己上一篇关于东方的专栏文章上,提出东方社团建设的最低目标应当是保证幻乐团的创作正常进行。但如果放在中国本土东方爱好者范畴内,我认为应当确立一个这样的基本目标:
在或长或短的时间上,让尽可能多的爱好者在东方活动中收获快乐。
现在的这些幻奏、liveparty、THO等等活动,都是大家共同努力出来的宝贵成果,大家应当共同珍惜。我不认为这些活动消失后,大多数国内东方爱好者们会真的无所谓。
我在这里,并没有刻意强调是否要支持魅知。我只希望,大家能好好问自己一次,是否真的还爱着东方。帮助他人,就在或多或少地帮助自己。所谓同人,可能即是如此吧。
如果爱,就大声说出来。如果自称是越共,就拿出北越在1975年攻势的气势,光荣地拿下西贡。而不要只会躲在树林里放黑枪。
在另一方面,我十分敬佩囧仙和魅知的这些工作人员。试想一下,囧仙在最早投入东方同人事业时候,可能也就是当今大学生或者高中生的年龄。在那个年龄坚决地做出决定自己一生的决定,并且克服重重困难坚持十多年到现在,组织起这么大型的活动,有这么大的影响力,我作为一个社畜来说,十分敬佩。他们眼前的困难是显而易见的。
本文的副标题是“不要拿自己的爱好和别人吃饭的本事相比较”。我在此说这些话,完全是在逞口舌之快,作为一个一般爱好者来说魅知的事情。魅知的工作人员的决心与意志,远不是我这样的普通爱好者所能体味的。魅知的立场,也自然与我等一般爱好者迥异。
在这里还请魅知的工作人员宽宏大量。现在回忆起之前在B站的一些动态,或者专栏里的言语,应该有冒犯之处。这里向囧仙和魅知的其他工作人员道歉。
同时感谢魅知和所有热爱东方的人们,带来2020年这么精彩纷呈的活动。
当然,对于学生群体来说,可能还不那么“显而易见”。我尤其不希望有人拿着越共梗或者其他什么东方爱好者广泛了解的梗来嘲讽创作者。不了解的人看东方创作者觉得“傻”可能还能接受,但了解过国内东方爱好者和创作者的情况却仍然如此,除了确实的恶意还有什么呢?现实如此残酷,我只是希望至少在这里,多一些温度吧。
以上即为我在参加过这次全T的尾巴之后的感想了。我自己关于东方社群的思考也在这几篇专栏里面表述得差不多了。至此,受三次元方面的工作任务的挤压,在东方方面,我可能会在较长一段时间内封笔,不写这么长的东西了。在短期可预见的将来,我会更新一篇关于《秽翼的尤斯蒂娅》的王女篇(王女篇和尤斯蒂娅篇整合可能性微存)的长文,作为我在2年前入坑GAL的一个阶段性总结。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