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录像】崩3主线35章part2——马上完结了还能出分是我没想到的

观前说明:本次「笔记」内容少(主要是因为在老师这儿,不少内容大伙儿都很熟悉了),但个人暴论较多。欢迎讨论。另……我好像可以退休了?(喜
——————————————————
第35章-然后,向着明天(2)
1.「最灿烂的太阳尚未升起的明光,」
「它将在我们的黑暗中升起,如果星辰——」
「那些正在向你招手,呼唤你离开雾中王座的星辰」
「它们能融化那些进行着一场晦暗战争的乌云——」
「与你那年轻而灿烂的光芒!」
——雪莱,《灿烂太阳尚未升起的明光》
注:见《The Complete Works of Percy Bysshe Shelley》,原文如下:
「Unrisen splendour of the brightest sun, 」
「To rise upon our darkness, if the star」
「Now beckoning thee out of thy misty throne」
「Could thaw the clouds which wage an obscure war」
「With thy young brightness! 」
来人,上长难句(?)翻译——
(对照原文稍加调整,不过调整之后就不像诗了)
如果那正在召唤你离开雾中宝座的星辰
能够驱散那正在和你年轻的闪耀光辉进行着一场晦暗斗争的乌云,
那最灿烂的太阳尚未升起的明光,
就将从我们的黑暗中升起。
【个人理解:至少两层意思吧。(实际上两层加起来才是完整的)
从剧情来说,呆鹅提到了英雄,后面又说“以此为前提,她和她的同伴们需要努力的事也还有许多”,那么对此进行联系,可以认为:「星辰」就是呆鹅和琪宝这样冲在前线、身负责任的战士,她们要先把人们从圣痕计划的迷梦中呼唤出来,并驱散正在与人类进行战争的、名为“圣痕计划”以及“终焉”的「乌云」,才能迎来真正属于人类自己的光明未来。
而另一层意思就是未尽之意:「星辰」只是指引,其呼唤人们离开“雾中王座”,驱散「乌云」,都是为了解放人们「自己的」“年轻而灿烂的光芒”。换句话说,就是“自救者方可得救”。想要让真正的太阳升起,必须依靠人们自己焕发出光芒。也就是逆熵的方案:“我们相信自己的同胞……不会让我们失望。”】
2. 尼采:「永恒轮回」
①「无论命运重来多少次,我都会这样选择,这就是我想要的选择。」
注:在老师这儿就不解释那么多,大伙儿应该都很熟悉了,故只提供一些相关章节——
《快乐的科学 · 第341节——最大的重负》
《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 · 第二卷 · 救赎》
《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 · 第三卷 · 幻觉与谜团》
《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 · 第三卷 · 痊愈者》
《权力意志 · 11卷 · 38. 1885年6月至7月 · [12]》
②「永恒轮回的不沉之船」
注:同样也是多次说过的,就是“游戏世界天然构成了「永恒轮回」”这个角度。
P.S. 咱们休伯利安逼格就是高(
3.「我走在喃喃细语的后面,」
「心中的脚步,听觉和眼睛,」
「喃喃细语是心灵的活动,」
「我是自己的脚步,我听到自己的心声,」
「我想到这声音时,它们也在想我。」
「我是自己的话语抛下的身影。」
——帕斯,《影之草案(1974)》
注:见《The Poems of Octavio Paz》,原文如下(其实是英文翻译,帕斯是墨西哥人,母语是西班牙语):
「I am where I was:」
「I walk behind the murmur,」
「footsteps within me, heard with my eyes,」
「the murmur is in the mind, I am my footsteps,」
「I hear the voices that I think,」
「the voices that think me as I think them.」
「I am the shadow my words cast.」
【这首诗实际上就是前面那一段旁白的总结和诗化表达——
「对时间来说,或许一切生命都是虚妄……但即使虚妄,也会在时间的心头留下一道影子——关于时间自己的影子。而当时间看到自己的影子的时候,故事也就此诞生。故事从永恒轮回中来,在次元的另一侧绽放异彩,又最终回到永恒轮回中去。而这些故事、这些人生——它们最终为时间留下的,正是祂的青春。」
“说的是「玩家」”的这个层面还是很容易理解到的。
至于要不要做拓展阅读,我整理了一下自己的想法和一位朋友的补充。
我自己的想法是:
人对时间来说并不是一个完全“被动”、“消极”的存在。在无始无终的时间轴上,人的生命确实短暂到堪称虚妄,但并非真的毫无意义,并非没有丝毫的影响。人不是只能被时间构建,反过来讲,用于构建我们的时间同样被我们所占有,留下了我们的烙印。从这个视角去看,这些烙印对时间来说就是自己的影子。
当时间回望这些影子,就如同人在翻看老照片那样,脑海中自然播放的是当时的故事,「历史上的今天」得以复现。而这与「玩家的观测使这个故事得以存在,使得游戏世界的“永恒轮回”得以成立」正是同构的。
这也是「因你而在的故事」的其中一种解读,换到这个背景下,我们可以这样说——人并不是被时光长河冲刷掉的泥沙,而正是让这长河得以汇聚而成的每一滴水。
而在这种理解背景下,这首诗由从「拟似时间晶体」中诞生的、作为连接两个次元的存在、作为观测者与见证者的爱衣来念,确实是再合适不过了。
而那位朋友(速来认领!)的补充是:
这种游戏世界的永恒轮回结构正是由「观测者」来锚定的,如果宣称不存在「大爱衣」,那么就不存在「游戏玩家」,这无疑在宣称自己没有玩过这个游戏的任何历史经验。
所以,如果不存在这个游戏世界结构,那么大爱衣是可以没有的,但既然存在这个结构,这样的处理很明显是非常漂亮的。】
4.「示现此世之兽」
① 古生代 · 利维坦的睨视
注:古生代(5.7亿年-2.3亿年前),显生宙第一个代,占整个显生宙的2/3,自寒武纪始至二叠纪终。古生代地质由海洋的绝对优势向陆地面积不断扩大转变,出现了无脊椎动物、鱼类和两栖类动物。
利维坦,见《圣经 · 旧约 · 约伯记 · 41》。上帝造物之一,海中之王。中文译本中根据形象描述意译为鳄鱼。虽然鳄鱼按照目前的研究成果来看并非古生代而是中生代生物,但重点仍在利维坦。如果取鳄鱼两栖类的划分以及利维坦“海中之王”的定位,用以作为古生代的代表也未尝不可。
而且个人感觉这方面并没有非常严格的对应,而是取了一些意象用于设计。比如在某些不太可考的说法中,利维坦在末日时会被作为圣洁者的祭牲;在另一些说法中也被视为反抗神、要让世界毁灭的恶魔。
② 中生代 · 奇美拉的权制
注:中生代(2.52亿年-6600万年前),显生宙第二个代,含三叠纪、侏罗纪、白垩纪三个纪。中生代优势动物为爬行动物,上界限的二叠纪-三叠纪灭绝事件,灭绝了当时的90%到96%的海洋生物与70%的陆生生物,也是地质年代中最严重的生物大灭绝事件,因此又称为大死亡;下界限的白垩纪-第三纪灭绝事件,造成当时的50%物种消失,包含除鸟类外的所有恐龙。
奇美拉就不用说了吧。
③ 新生代 · 业魔的超验体
注:新生代(6500万年前),显生宙第三个代,含古近纪、新近纪、第四纪三个纪。新生代第四纪期间生物界已发展至现代面貌,优势动物为哺乳动物,人类的出现与进化则更是第四纪最重要的事件之一。
至于「业魔」和「超验」我觉得也不需要多说了吧(真要多说的话,还是会往《童年的终结》那个方向多一些)。
P.S. 本体论和两个宇宙速度这种也不单独说了。(别问,问就是没必要,摆~)
5. 尼采:《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
①「我睡过,我睡过,」
「我从深深的梦中醒来——」
「世界很深,」
「比白昼想象的更深。」
——《第三卷 · 另一支舞曲 · 三 & 第四卷 · 梦游者之歌 · 十二》
注:完整的歌词是——
「呵,人类!留神啊!」
「幽深的午夜在诉说什么?」
「“我睡着了,我睡着了,」
「我从深沉的梦乡中惊醒了——」
「世界是深沉的,」
「而且比白天所想的更深沉。」
「它的痛苦是深沉的——,」
「快乐——比心痛更深沉:」
「痛苦说:消逝吧!」
「而所有快乐却都想要永恒——」
「——想要深而又深的永恒!」
②「你们想升高时,就向上仰望。我向下俯视,因为我已经升高。」
——《第一卷:查拉图斯特拉的演讲 · 读与写》
③「在他们那里,一切都在说话,却不再有人会理解。一切都落进水里,却不再有什么落进深深的井底。」
「在他们那里,一切都在说话,却不再有什么做得好,做到底。一切都在咯咯啼叫,可是有谁还想静静地伏在巢里孵蛋?」
「在他们那里,一切都在说话,一切都被说服。昨天对于时间本身和它的牙齿还是非常坚硬的,今天已被切碎、咬碎,挂在今天的人们嘴边。」
「在他们那里,一切都在说话,一切都被泄漏。从前被称为深奥灵魂的秘密和隐私的,今天都被街头吹鼓手和别的游手好闲者大肆宣扬。」
——《第三卷 · 返乡》
注:放在最后一起注,是因为这是一整段相当融贯且高水准的化用。但说实话,就我个人而言其实也没什么能注的——因为我觉得我的理解水平不够(悲),尤其是《查拉》这个方面,所以大伙儿直接看老师的吧。
我最多说一说自己会想到什么。
直播里提到过的《查拉》相关以及海德格尔的「沉沦」就不再说了,侧重于《崩坏3》这个方面:
我会想到,这是对凯文其人、其内心的总结——这个没什么好说的,基本是废话。
我会想到,这是在暗示这一段是凯文的梦(并同时想到凯文“不会再做梦”与其落幕对这一点的打破),尤其是对《梦游者之歌》的引用——虽然我觉得这一点完全不需要暗示,已经足够明显了……
我会想到,凯文的救世长路,与这一路上他认知的升变。无论是“对世界的真相不再懵懂”(借用普罗米修斯的话),还是他对自己的定位最终走向“伊卡洛斯”——因为「世界是深沉的」。
我会想到,凯文「幸福的西西弗斯」的一面,同时也想到前文明,想到逐火之蛾,想到爱莉在英桀试炼中说的话——对前文明末世的看法、对往世乐土的看法、以及在第31章结尾又说过一遍的赠言——因为「老人的世界早已在幸福中死去。它的痛苦很深。或者说,那个世界的美,就在于用痛苦堆砌而成的幸福。」
以及最后,想到了两代文明所有的英雄——「在这样的世界中……有伊卡洛斯和他的太阳」。
6.「你看那天上的云,聚了又散,散了又聚,不会只待在一个地方的,对吧?人也是一样的呀。」
——金庸,《神雕侠侣 · 第三十二回:情是何物》
注:原句是杨过留字并悄然离开断肠崖后,程英宽慰自己和陆无双所说——
程英道:“三妹,你瞧这些白云聚了又散,散了又聚,人生离合,亦复如斯。你又何必烦恼?”她话虽如此说,却也忍不住流下泪来。
【算是很经典的一句话了,也是后半段剧情里最直球的一句。】
7.「每个人最宝贵的东西都是生命,但每个人也都无法阻止生命的流逝。那么,在这唯一的生命里,我们不仅仅要活在当下,也同样不能给未来留下遗憾。」
「我希望,这个世界能变得更美好,能让每个人在回首往事的时候,都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遗憾,都认为自己的生命活出了价值。」
——奥斯特洛夫斯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注:死去的记忆突然开始攻击我:
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生命对于我们只有一次。一个人的生命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
P.S. 芽衣的“花与果实”那段也让我的DNA开始动了,感觉糅的东西很多所以我反倒可以说没有具体出处(摆~)
——————————————————
最后是如常的私货(暴论)时间
1. 关于凯文
算是说一部分我个人对凯文的理解和看法。其实也主要是因为最后的剧情中用了相当多《查拉》中的内容,与我一直以来存有的某些想法有些关系。
首先是针对某些看法的相反意见:
“一无所有”、“只能”、“必须”、“不得不”、“没有选择”……似乎每次一有关于凯文的讨论,这些带有极度悲观、压迫和被动意味的词汇就必然出现,仿佛一直以来凯文都是被现实逼着走,都是被动的。这我不反对,因为在既定事实上确实如此。但我无法认可的是这种话:“凯文早就死在前文明了,现在就是具被救世的执念驱使的行尸走肉。”这等同于在说凯文没有真正属于自己的意志。我认为这把凯文看扁了,甚至和那些希望凯文成功的人没什么差别,是对凯文的一种轻侮。
接着说说我的观点:
在我看来,无论是那个坚决要执行圣痕计划的前文明的孤魂,还是「西西弗斯」,亦或是最后的「伊卡洛斯」,都是凯文出于自身意志的选择。他的“必须”和“别无选择”,不是对残酷现实的妥协,而是他的「非此即彼」,是他对命运的宣战,也是凯文真正的强大之处。
剧情中一直在强调“凯文从未变过”,是在说他“无论付出多少代价,人类一定会战胜崩坏”的近乎执念的态度吗?是在说他“英雄”的命运与选择吗?是,也不是。应该说凯文从未变过的,是这些背后的东西,也就是我所说的凯文真正的强大之处——支撑他做出这些选择并坚持走下去的,出于他自身的强大意志。
不然的话,乐土篇中的记忆体凯文不会说出“我经历的这一切,就是我的全部,而非我用以达成某事的代价”,乐土外的凯文不会只是作为最后的防线,更不会对芽衣说那些话;终章的凯文不会再度思考“鸟为什么会飞”,不会罪己,不会在选择背负一切的同时又期待有人能够超越一切,不会选择成为「坠落的伊卡洛斯」。我不认为一具执念驱使的行尸走肉可以做到这些。
同样,凯文在「寻找自己的埋骨之地」也并不是出于软弱的、消极的理由。死亡对凯文确实是解脱,但「寻找自己的埋骨之地」,并非是以“求个人解脱”的姿态求死,真正的理解应该是:
如果这个时代没有超越圣痕计划,那么我将继续独自背负一切,承受终焉之力,直到生命的尽头;
如果这个时代真的能够超越圣痕计划,那么我要亲自验证,并且意愿以自己的没落助他们走完最后一程。
而他唯一的、真正的解脱,实际上是(也只能是)后者,并且只能够在真正坠落的那一刻获得,也就是现在的结局。
我不认为一具执念驱使的行尸走肉能够具备如此意志。
他不是执念的傀儡、责任的囚徒,他始终都是那个哪怕只有一根棒球棍也会选择冲上去抗击崩坏的英雄,是一个大写的人,一个真正的孤勇者。
而这也是我一开始说“《查拉》中的内容,与我一直以来存有的某些想法有些关系”的原因——我认为凯文有着「超人」的一面。
而在他如此落幕之后,我更加确信这一点。
所以,让我们再看一些《查拉》吧,去理解为何凯文也是「超人」,理解在故事的最后,为何以《查拉》送别这位「救世的英雄」:
♦ 这个崇高者,倘若他已厌倦于自己的崇高:这时他的美才会开始,——而且这时我才会中意他,觉得他好有味道。
而且惟当他背弃自己时,他才能跳越自己的阴影——真的!并且跳入他的太阳之中。
——《第二卷 · 崇高者》
♦ 天真无邪在哪儿呢?在有生育意志的地方。谁意愿超出自身进行创造,他就具有最纯洁的意志。
——《第二卷 · 无瑕的知识》
♦ 人身上伟大的东西正在于他是一座桥梁而不是一个目的:人身上可爱的东西正在于他是一种过渡和一种没落。
我爱那些人们,他们除了作为没落者就不懂得生活,因为他们是过渡者。
我爱那些伟大的轻蔑者,因为他们是伟大的崇敬者,是渴望着彼岸的箭矢。
我爱那些人们,他们不先在群星之外寻求某种没落和牺牲的理由:而是为大地而牺牲,使大地有朝一日能归属于超人。
……
我爱那人,他热爱自己的德性:因为德性是求没落的意志,也是一支渴望的箭矢。
我爱那人,他不为自己保留一点儿精神,而是意愿完全成为他的德性的精神:他就这样作为精神跨越桥梁。
我爱那人,他使自己的德性变成自己的倾向和自己的祸患:他就这样为自己的德性之故而意愿生活以及意愿不再生活。
我爱那人,他并不意愿拥有太多的德性。一种德性胜于两种德性,因为一种德性更能成为祸患所系的关节。
……
我爱那人,他在行为之前先抛出金言,他所持总是胜于他做的许诺:因为他意愿没落。
我爱那人,他为未来者辩护,救赎过去者:因为他意愿毁灭于当前的人们。
——《第一卷 · 查拉图斯特拉之序言》
最终选择成为「伊卡洛斯」的凯文不正是如此吗?
♦ 是的,我的兄弟们,为着创造的游戏,需要一个神圣的肯定:精神现在意愿它自己的意志,丧失世界者赢得了自己的世界。
——《第一卷 · 三种变形》
♦ 即便现在,大地也依然为伟大的灵魂敞开。依然有许多空位,留给孤独者和成双结对者,而静谧之海的气息就在他们周围吹拂。
——《第一卷 · 新偶像》
♦ 孤独的高处不会永远孤独和自足;高山可以降到山谷,高处的风可以吹抵地洼。
——《第三卷 · 三种恶》
这不正是我们希望凯文能够拥有的结局,而最终不也实现了吗?
2. 作为一个考据党想说的话
先说对终章的感受吧。
一句话:我很满意,原因很简单:它让我能确信这群讲故事的人知道自己想讲什么,而且我也从这个故事里收获了很多。
但在这一点上我并不想做具体说明,毕竟每个人都有自己在意的东西和评判的标准,所以我只说自己。
从《崩坏3》里,我不止获得了游戏本体的价值和情绪价值,还有这些以外的价值——就是我在做的东西:考据。这种主动去发现、整理、思考和表达的过程,对我而言是难能可贵的。
而得益于此,我把《崩坏3》看作一扇门——通过它,我感到自己离那个更加广阔的世界更近了一点儿。就这个意义来说,课本甚至名著较之游戏也并无殊异:观察到一些现象,认识到某些问题,接触到某些思想,学习到某些知识,用这些去验证一些个人的想法,带着这些再次投入到观察、认识、学习与验证中去。通过它们能获得的东西不外如是。
所以,我最后选择把我的考据成果分享出来。我希望能把这样的价值发挥得更充分一点,也希望能有更多的人获得这种乐趣。
最后,送上我考据中列出的书籍(绝大部分):
https://pan.baidu.com/s/12GKlCNcXFQaNEVBhVfJxyg?pwd=e18c
并引用一段文字作为结尾吧——
人若陶醉于梦想的醇酒,便会将自己对梦想的模糊表述,视作梦想本身。
你饮酒以图一醉;我饮酒,为的是解另一种酒。
杯子空着之时,我接受杯空的现实;杯子半满之时,我怨恨它只是半满。
他人的本色,不在于他向你展示的东西,在于他无法向你展示的东西。
既是如此,若要了解他人,你不可听他的言语,要听他未曾道出的衷曲。
我的言语,有一半全无意义;我说出这一半,是为了让你听见另外的一半。
——纪伯伦,《沙与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