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从SCI文献中学会蛋白互作相关实验,史上最详细酵母双杂交实验解读!

2022-06-28 14:23 作者:尔云间  | 我要投稿

小伙伴们大家好,在实验中需要验证蛋白质之间的相互作用时,你首先想到的是哪个实验方法呢?

脑海中有没有想到酵母双杂交这个经典的方法呢?其实很多小伙伴都知道这个实验,但是好像不太清楚实验的具体原理和操作(小编上学那会也是迷迷糊糊,似懂非懂的)。今天小编就和大家掰开揉碎讲讲酵母双杂交。

首先来讲一下原理:基因转录需要有反式转录激活因子的参与。反式转录激活因子的结构往往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可以分开的,功能上相互独立的结构域(domain)构成。以GAL4为例,它包含DNA结合功能域(DNA binding domainDNA-BD)和转录激活结构域(activation domainDNA-AD)。这两个结合域分开时仍分别具有功能,但不能激活转录,只有当被分开的两者通过适当的途径在空间上较为接近时,才能重新呈现完整的GAL4转录因子活性,使下游基因得到转录。

了解了原理我们再来看看怎么将理论转化为实践吧。

首先将称为bait(诱饵)的蛋白(即已知蛋白)构建在BD载体中,并表达BD-bait融合蛋白;将prey(猎物)蛋白(即待测蛋白)构建在AD载体上,表达AD-prey融合蛋白。如果baitprey之间没有相互作用,那么BDAD就不能结合,下游的报告基因也就不能被激活。这里的报告基因可以是营养缺陷等基因(最后可以通过观察酵母是否生长来看是否存在互作)

接下来举个简单的例子,以一篇文章来实际解读一下酵母双杂吧。

这篇文章做酵母双杂是为了筛选可能与暹罗炭疽菌CAP20蛋白相互作用的候选蛋白

1 构建诱饵质粒pGBKT7-Cap20并检测其自激活(TippGBKT7是一种酵母表达载体,特别设计用于表达GAL4 DNA结合结构域(BD)与bait蛋白的融合蛋白。融合蛋白在ADH1启动子下高水平表达。为了促进体外转录,在pGBKT7GAL4 DNA-BD的表位签之间引入T7启动子。携带pGBKT7的酵母转化效率较高)。

具体方法是将Cap20522 bp片段克隆到质粒pGBKT7BamHIPstI位点之间,产生pGBKT7-Cap20,通过酶消化确认并产生大约7.3 kb0.5 kb的条带,这两条带就是质粒的长度和克隆片段的长度。

将正确的重组质粒pGBKT7-Cap20转化到酵母双杂交系统中。选择SD/-Trp平板上直径为2 mm的酵母菌落,并使用引物J-Cap20-FJ-Cap20-R进行菌落PCR。在1%琼脂糖凝胶珠上成功检测到0.5kb条带(即上面的522bp),表明成功构建了含有诱饵蛋白CAP20的酵母。用重组质粒pGBKT7-Cap20(此质粒编码BD+Cap20)和pGADT7(此质粒编码GAL4 AD,没有加猎物蛋白)成功转化的酵母只能在SD/-Trp/-Leu平板上生长(此平板是SD+两种缺陷氨基酸混合物,携带色氨酸和亮氨酸的酵母可以在平板上生长,而没有的话则不能生长),而不能在SD/-Trp/-Leu/-His/-Ade平板上生长(同上)。该结果表明,在没有猎物蛋白的情况下,含有pGBKT7-Cap20的质粒不能自主激活酵母中报告基因的表达。

使用酵母交配筛选蛋白质CAP20的相互作用成分。培养诱饵菌株pGBKT7-Cap20。将交配的培养物在SD/-Trp/-Leu培养基上孵育用于初步筛选。

然后将菌落移至选择性SD/-Leu/-Trp/-His/-Ade/X-α-Gal培养基,共获得102个蓝色酵母单菌落(X-α-Gal存在时,阳性克隆会变成蓝色)。筛选文库后,从所有阳性菌落中提取猎物质粒,并用pGBKT7-Cap20将其重新转化到Y187酵母中,并重新分析相互作用特征。获得24个阳性结果,从猎物中提取的相应质粒通过NCBI/BLASTx进行测序和分析。

最终从102个阳性克隆中获得了16个不同的基因(图1)。在相应的蛋白质中,发现了cAMP依赖性蛋白激酶催化亚基(PKAC1)、蛋白激酶、乙酸激酶、组氨酸酸性磷酸酶、铁还原酶样跨膜成分、疏水蛋白、糖蛋白、过敏反应诱导蛋白和一些假设蛋白。

这张图就是本篇文章的主要结果。其中:pGBKT7:P53 + pGADT7:Rec-T为阳性对照;PGBKT7 + PGADT7为阴性对照(从这个图我们就可以明显看出来,阳性对照和那16中阳性的猎物的培养皿中酵母生长良好,证明其存在相互作用,激活了下游的报告基因,而阴性对照和pGBKT+Cap20+ pGADT7则没有激活报告基因。)TippGBKT7:P53编码一种GAL4 DNA-BD和鼠源的p53融合蛋白,而pGADT7:Rec-T编码GAL4 AD的融合蛋白。

好啦,以上就是今天分享的内容,小伙伴们有没有看懂啊?欢迎点赞分享留言,有什么科研类的问题都可以咨询我们,为您排忧解难。关注我们,更多惊喜等着你。







从SCI文献中学会蛋白互作相关实验,史上最详细酵母双杂交实验解读!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