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丛林大枪修炼心得(会心)
本文我曾在贴吧发布过,因账号被盗原文没了,重写一遍留在破站。原文一共六篇,但我最为看重的,觉得最值得与大家分享的,也只有会心一篇而已。 本篇主要探讨大枪技法乃至武术体系的基本原理,属于个人浅见,如有不足之处,还望指正。 本人学过一点点拳击,传统武术只会一招形意半步崩,其他都是在修习大枪时的感悟。 ①轴与转 轴,武术的根基,抽象来看,是人自百会至会阴的中轴线,大体可以脊柱为参考,传武以它为核心,划分了任督带冲四大脉,而西方的肌肉群,也是围绕这条轴线划定的。轴也可以理解为重心、核心。 转,技巧的源流。任何一种攻击动作,都可以理解为围绕轴线的转动。以枪法中扎的动作为例,站架姿态下,腰为弓弦,轴为弓背,枪则是射出去的箭矢,手为捆缚,足借地力。 ②六合与自重 所谓六合,是转的一种最优解。六,其实并非实指肩背腰胯膝足肘,而是调动尽可能多的肌肉群,协同完成一个动作。合就是通过某种配合,加大转的速度。 具体从我唯一会一点的崩拳分解来看,题外话,传武在这一点上是跟拳击发力非常像的。 前腿闯,后腿碾蹬,拧胯带腰,改变重心,尽可能绷紧全身肌肉,后手出拳,前手夹紧。 从正面来看,身体以双肩、胯骨、双膝,六个点位,是有一个合的趋势的,简单来说就是尽量保证在一个平面。这样做,是为了合力,地力、自重、肌肉力量,能顺畅的合在出拳的点。 碾蹬借地力,把身体投出去,腰胯摆正加速,出拳时身体瞬间绷紧,这一拳不是打出去的,而是长在身体这个底座上的长矛。通常来说,单一肌肉群,肯定弱于多个肌肉群组合,而后者也一定弱于在此基础上,再加上自重带动的势能。 而任何一个部位没跟上,力会被自身抵消,因为作为轴的参照物,我们的脊椎其实活动的幅度并不大,而各个关节也因为肌肉厚度等原因,被限制了。 ③练度 因为练拳击受到的“教育”,我是一个保守的练度派,相比于技巧的钻研,我更信奉力大砖飞的逻辑。 从上面六合的角度来看,身体在出拳瞬间绷紧是发力的关键,理解起来费劲的话,可以看看海贼王cp9的“铁块”,不过,身体绷紧不仅能增加防御,也能加攻击,因为力是相对的,皮肉的痛苦和内脏的震荡相比,我选择挨前者。 六合的关键在合,达到合的状态,速度越快,力道越大,但自身肌肉骨骼关节的承受能力决定了其上下限。 有没有可能只靠手臂发力打出寸劲,有,有没有可能六合反而干不过王八拳,有,这就是练度的区别。 我见过很多拳赛,牛逼的选手就是不讲道理,失去重心照样一拳轰头KO,但实际上,这样的选手,正常也能把对手KO。 又是题外话,传武中,太极是多少带点心理学的,明明是最讲究练度的流派,反而说自己后发制人。太极或者说,整个传武中有很多招式,看起来非常不实战,什么扭身莲花之类的,看起来纯粹考验对手的道德修养。但这些招式就属于“行家一伸手就知有没有”,练度不到,做不了,练度到了,对面一眼就能看出来,不信可以试一下,没点练度,真站不起来。 而在比武中,这样的动作也是互相展示实力的战术恫吓,很多架也因为这种沟通打不起来,毕竟不是谁都有勇气面对能一拳空击打出响的对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