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小时哲学·精神分析】早期拉康VS两种版本的晚期拉康

早期拉康是一个流行的存在主义者
早期:镜像认同理论,想象性认同
小朋友在一个时期突然对镜子中的自己感到惊喜——镜像是一个想象性的自我
对应的弗洛伊德的超我-自我-本我
超我:自我阉割的性化秩序
自我:介于超我本我之间的界面
本我:被超我压抑的身体性的原始冲动
自我有一个构成的镜像化的过程,想象界和符号化的通过主导性的能指缝合自我
这种认同人类就会把自己客体化,客体化死亡——幻想看见自己的葬礼。当自己凝视自己死亡的时候,自己就变成了大他者的一部分(灵魂飞天),认为可以分享全能大他者的快感。有全能快感的
这会导致一种症状,爱欲的倒错 露阴癖是幻想让符号系统在他死后仍然凝视,有欲望的。
大他者凝视来源于幻想的镜像小对体a,反射性隐藏成一种直觉性,导致自恋,欺骗性的自我认同
各种施虐受虐欲望也来自大他者的享乐,这种可以撕毁这个压抑的自我
早期拉康认为不要把死亡看成大他者凝视之下的客观事件,要把死亡主体化,实际上自我就是大他者,没有客观的大他者。要打破解构这个想象性认同的虚假,穿越幻想回到本真的实在界直面创伤再去重新构建从而治好
(实在界其实是虚假的什么都没有,只是被建构出来的)
晚期拉康
阿兰穆勒:自由保守的妥协者
精神分析应该点到为止,极致会导致主体的自毁
圣状,神圣的症状。有一些人不能精神分析,因为他的这种症状是核心的,自我认同是原初的快感,是本质性的,无法克服。围绕爱欲的快感是符号秩序运行本身,这种快感是符号系统自己的循环,精神分析无法消解掉的。
“那些没有被愚弄的人,错了。”穆勒认为总会有这种幻想,人都会被愚弄活在一个大他者幻想里,哪怕自己不认同这种幻想。
齐泽克:他们的错误是真的相信有一个这种爱欲内核存在,快感是创伤性的,是让主体一直醒着的那种爽感。爽感不过是加倍的符号学表象,本质不过是表象的表象,那个被画出的面纱。世界的本体论也这样,本体本身也是表象的一个面纱
“那些没有被愚弄的人,错了。”齐泽克认为所谓本质根本就不存在,是设想出来的再去妥协,只有非本质的存在,他内在坍缩让人回溯的建构出一个这种内核才爽。要相信符号学表层的那些操作可以影响内核,因为内核是回溯的
晚期拉康对人类意识内核的模拟,
通过原初的无意义的符号暴力将结构和内核缝合封闭起来,产生了快感,这个循环能产生自反性的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