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日照文史 第6辑 明代莒州两才女 一、宫庭才女夏云英

2023-01-05 00:06 作者:俺们地球村那点事儿  | 我要投稿

日照文史 第6辑 明代莒州两才女 一、宫庭才女夏云英 七朝古都的开封,地灵人杰,文茂诗盛,出过多少香遗万代的名墨骚士人、闺阁诗人。名噪一时的明朝宫廷才女夏云英就是其中的一位。《中国人名大辞典》载:“夏云英,明莒州女子,年十三岁被选为周宪王宫女,姿色绝伦,琴棋音律剪裁一经耳目便皆隽妙。”夏云英的主要传世作品有《端清阁诗》、《法华经赞》等诗集。她短暂的一生,虽然给我们留下了为数不很多的诗篇,但作品却情真意切、别具一格。 夏云英的父亲是个庠生,功篆籀,长白描,精经史。他不慕荣利,箪瓢屡空,不惑之年丧妻,为生活所迫,只好携独生女云英流落到莒州(今山东莒县),在城里文昌阁设馆授徒度日。云英在饱学的父亲教诲下,学识日进,才智过人,被喻为咏絮之才。她五岁即能诫孝经,七岁学佛,背诫法华、楞严等经,“琴棋音律、剪制结簇,一经耳目,便皆隽妙。”才女之名著闻全州。十三岁那年,被官府选中,在开封宪王府中开始了宫女生活。 其父深知钟爱的女儿入宫是生离死别,今世难见,因此终日思女成疾,一病不起,不久便病死在文昌阁。 夏云英在宫中,雅好文章,不乐华靡。尝取女戒端操清静之义,名其阁曰:“端清”,著《端清阁诗》一卷,共六十九首。其诗清新淡朴,境近意远;虽处宫廷,却无脂粉气。她的诗作多是对空虚寂冷的宫廷生活的描述。进了宫廷,就象鸟儿关进了笼子,虽然物质条件优越,可她心里的寂寞是无法解除的。“天缺一角有女娲,心缺一块无法补”,这种幽凉哀怨的悲苦,伴随了夏云英暂短的青春。 夏云英,远离相依为命的父亲,告别纯朴善良的民间,一堵高墙,禁锢在深宫内院,永远把她心中秋叶的静美,春辉的明媚,从生活中隔绝开来,留下的只是残风萧瑟、春逝惆怅。对一个才情兼有的淑女来说,还有什么比这更寂苦呢?她的《端清阁诗》中“立秋”诗曰: 秋风吹雨过南楼,一夜渐凉是立秋。宝鸭香销沈火冷,侍儿闲自理箜篌。 这种秋风秋雨愁杀人的“新凉”,配上一颗本已寒冷的心,怎不凄楚悲凉呢?此时,孤影自怜,秋风飘忽,滴滴雨水,宛如眼泪直打她的心头;香炉也不知人意,兀自香尽火灭,一片凄清,少女只好借“理箜篌”来抒发心中蕴积的愁云了。一个“闲”字,道出了夏云英的青春深锁在孤凄沉郁的心绪之中。 夏云英身处宫廷,位高禄厚,本应该有点说话权利。然而,在这尔虞我诈、勾心斗角的旋涡中心,即使在“海棠初种竹新移,流水潺潺入小池。春雨乍晴风日好,一声啼鸟过花枝。”的艳阳春日,她也不敢多说一句话,错走一步路——岂不知“含情欲说宫中事,鹦鹉前头不敢言”?就是有满腹愁绪,也只能深埋心中,谁能料到“一错”不惹杀身之祸呢?也正是这种深谙事理的妇人之风,再加上深厚的文化素养,使她在宫中处于一种特殊的地位。元妃吕氏薨,她遂专内政,“国有大事,多与裁决。”周宪王曾令她写咏鹘诗,她深入浅出,以理劝戒,不要蓄之以生。周宪王很赞赏她的因事纳规之举,说她“明白道理,有贤明妇人之风。” 夏云英二十二岁那年得了疾病,退房求为尼,受菩萨戒,习金刚密乘。因用莲花喻佛所说教法的清净微妙,云英即取法名“悟莲”。但遁入空门,并不是“桃源”,她的另一部著作《法华经赞》,就是她生活的真实写照。 永乐十六年(1418年)六月,夏云英作偈而逝,年仅二十四岁。周宪王志其墓曰:“云英端正温良,居宠能畏。”这是对她恰如其份的评价。她正当风华正茂之年而死,实令人惋惜,但其清声妙作,却为华夏艺术宝库增添了光彩。

日照文史 第6辑 明代莒州两才女 一、宫庭才女夏云英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