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黄氏宗祠拆迁引发热议,政府回应合法迁建新址
根据浙江省政府网站"浙江省民呼我为统一平台"消息,近日关于浙江温州苍南县陡门头黄氏祠堂被拆的网帖引起广泛讨论。对此,苍南县灵溪镇政府于8月7日回复称,计划结合公园规划,迁建黄氏宗祠,并表示该方案已得到黄氏宗祠理事会大部分人的认可。
据了解,黄氏宗祠原建于上世纪80年代。然而,在2012年前后,因玉苍路扩建需要,原黄氏宗祠被迁至现址,位于路边。

根据苍南县文广旅体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原黄氏宗祠并非文物保护单位或文保点,因此,新建的宗祠也无从谈起。
根据2012年的拆迁补偿协议,重建的黄氏宗祠建筑占地面积不得超过原建筑,应控制在415平方米以内。然而,实际上,新宗祠的建筑占地面积达2138平方米,建筑面积为3515.52平方米,其中有1884.79平方米改建用于商铺出租。

黄氏宗祠涉及多次违法扩建。原苍南县国土资源局曾责令宗祠理事会自行拆除违法建筑,恢复土地原状,但宗祠理事会一直拒不执行。苍南县人民法院曾裁定允许强制执行,但未能实施。
灵溪镇政府表示,为解决这个历史遗留下,确保宗祠的合法性和规范化,苍南县陆续出台了相关的宗祠建设审批管理办法和整治措施。这些文件对于确实需要修建、拆建的旧宗祠以及因城市建设需要迁建宗祠的审批手续进行了规定,并且对新建宗祠项目进行了严格把关和监控。同时,积极探索和开展农村宗祠改建工作。
然而,宗祠的使用频率问题仍然存在。除了重要的祭典、祠堂酒宴或偶尔的戏曲演出外,宗祠基本处于闲置状态。这也导致了一些宗祠规模的扩大,建筑层数的增加,以及内部设施的拓展。宗祠的规模越来越大,但使用率却不高。
对于这一问题,可以考虑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首先,可以通过加强宗祠的功能开发,提供更多的文化、教育、娱乐等活动,吸引更多的人参与。可以举办一些文化讲座、书画展览、传统手工艺品展示等,让宗祠成为社区文化生活的重要场所。其次,可以积极推动宗祠与当地社区、学校、企事业单位等进行合作,共同开展各类活动,提高宗祠的使用率和社会影响力。此外,还可以通过加强宗祠管理和维护,提高宗祠的品质和服务水平,吸引更多的人来到宗祠参观、学习和体验。

总之,宗祠的改建和规模扩大是随着经济发展和群众生活水平提高的产物。然而,宗祠使用低的问题也需要引起重视。通过加强功能开发、推动合作、加强管理和维护等方面的努力,可以提高宗祠的使用率,让宗祠真正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发挥其应有的社会功能和文化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