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网言网语 | “宇宙的尽头”在哪里

2022-12-21 18:19 作者:咬文嚼字杂志社  | 我要投稿

◎陶馨妍

 

人生的目的是什么?我从哪里来,要到何处去?宇宙的尽头在何方?……这些问题,会出现在人类的遐思中,也会出现在科学家、哲学家的研究课题里,答案似乎很遥远很深奥。但是,在脱口秀演员李雪琴的演出中,“宇宙的尽头”有了一个答案:铁岭。

这个回答原本只是脱口秀表演中引人发笑的段子:在表演中,李雪琴说无论她遇到什么事,她的妈妈都一概建议她回家乡铁岭,就仿佛铁岭是宇宙的尽头一样。当然,妈妈想表达的意思其实很简单:家乡是永远的归宿。然而此后,“宇宙的尽头是××”这个句式在各路网友的加工之下,却逐渐成为了一个万能句式。

“宇宙的尽头是编制!”看到有些企业裁员而公务员职位稳稳当当,人们一边刷着公考题目,一边感叹道。这背后有一种调侃的心情:铁饭碗是许多人难以拒绝的职业选择,无论在人生道路上遇到了何种挫折,只要拥有了编制,那么恭喜你,已经身处宇宙的尽头,完成了最终目标。

冬奥会期间,冰雪项目火爆异常,许多人都跃跃欲试。但是滑雪运动是有风险的,一旦失误就很可能造成骨折,因此过来人发出了忠告:“雪道的尽头是骨科!”在这一句中,只保留了原句的“尽头”,替换了句头和句尾,但表达的意思与原句相差不远,也是在揭示两个看似不相关的词语之间的必然联系——你滑雪,你摔倒,你就会进骨科。同时,“雪道”的替换更是使句子的空间递进富有逻辑:雪道的确是长长的一条,也的确有尽头,只不过在这个句子的条件下,它不仅是物理意义上的“尽头”,更是因果意义上的“尽头”。

刷短视频的时候,因为一个有趣的开头而关注接下来的发展,看到最后竟然是植入的广告——原来“短视频的尽头是直播带货”!如同“科学的尽头是魔法”“物理的尽头是数学”“互联网公司的尽头是网贷”一样,保留“××的尽头是××”这个句式,套入任何符合说话者表达逻辑的内容,这个句式不仅局限于它最开始的意义,而且能够随着语境的改变而改变。一些本来显得深奥的问题在当代网友的调侃下拥有了离奇的“答案”,这种荒诞的落差感中往往包含着说话者朴素的现实诉求,也就是对于“答案”的曲折诠释。

对所有这些句式进行归纳,其底层含义就显现了出来,即我们对“最终归宿”的判断。人们似乎很想要得到某种过程的结果,就连宇宙都要有一个清晰明白、可以被定义的尽头,在这句话被说出口的时候,“尽头”可以是目标,也可以是结局,它可以很远,但它不能不存在。

从社会心理上看,这种语言现象体现出当下年轻人笼统归因的倾向,实际上还是一种群体迷茫的表现——正因为不知道该往何处去,才想要归纳出一个正确终点。但这又不是一种正儿八经的回答,同一个句式在一次次的填充之下分化出各种不同的用法,但其内核始终带有出人意料的调侃意味,这也用幽默精神部分化解了迷茫和无奈。这正是它得以流行的秘密所在。

(本文刊于《咬文嚼字》2022年第12期《网言网语》栏目。)


网言网语 | “宇宙的尽头”在哪里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