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夏惟桐:辩手也要“戏路”宽

2023-03-07 13:44 作者:华语辩论网  | 我要投稿



       最近一直在关注《演员的诞生》系列的风波,其实辩论和演戏有不少共通之处。比如对演员评价体系有一个词叫“戏路”,戏路越宽,说明这个演员能驾驭的角色种类就越多。辩论也是一样的,作为一项天知道评委心里在想啥的受众活动,单一风格要想吃一辈子自然是不可能的,掌握的能力越多也就能适应更多的应变情况。

       十多年前黄执中刚成名的时候,他的结辩是没有框架和条理感的(没条理感≠没有条理),给人的感觉是想到哪讲到哪,也经常讲到一半时间就到了。但因为他的结辩效果非常好,就好像施了幻术一般,所以当时对他的评价尽管两极,但没人否认他的强大。

      到了2009年黄执中重新在大陆活跃,大家突然发现他的结辩也注重逻辑论证了,也开始像胡渐彪那样分层次了,甚至也开始找学理支撑了。当时的人人网有许多关于此的讨论,许多老辩手觉得黄执中变弱了,没有以前那样风格明显了,尤其是那些多年来一直神化黄执中的辩论风格的部分网友纷纷表示很失望。但更多的一波人坚持黄执中变强了,因为此时的他不但依旧是魔法大师,居然还开始会近身功夫了。

       其实,根本不存在变强变弱,只是那时候黄执中的风格确实是在转型,从单一的打法变得多样。一两年后,再也没有人争议黄执中是不是变弱了,因为所有人都觉得转型完成的黄执中比以前更全面了。类似的例子有胡渐彪,08年访谈的时候胡渐彪提到第一次看到黄执中的结辩非常吃惊:“这也叫辩论?”但后来胡渐彪也吸收了这一套打法,还在2008年世辩表演赛中模仿黄执中打了一次黄执中。一开始还有些违和,现在已经炉火纯青。

    

      当然也有一些知名辩手,原本戏路挺宽的,被自己的人设所束缚,反而打法变得狭窄起来。比如马薇薇,09年到15年马薇薇飞速变强,在她最巅峰的2015年,没有任何一个辩手想和她一对一对位。除了她素来强大的场面效果外,逻辑肉搏、价值升华(“巨婴”表演赛)、知识差推进她都有过效果还不错的尝试。但这两年以我看到的马薇薇的比赛或者节目来说,她的风格又重新单一了起来,经常极端化对方观点然后靠抖包袱归谬或者代替论证,坦白说没有之前好了,不像以前那样能说服人,更像是在压服人。

      人的一生当然要靠个人奋斗,还要考虑历史的进程。实际上在2007-2012年,随着网络的发展和交流的增多,不止这些知名辩手,整个华语辩论圈都在激烈的融合。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台湾的大学在海峡赛使用了武大一般的战场强推,我们看到一贯以短逻辑快攻著称的马来亚大学这几年立论比大陆大部分队伍都要工整,我们看到大陆越来越多的队伍开始学大马短打或者价值打法,我们更看到不管懂不懂,全国各地辩手的稿子都会和你掰扯两句需根解损,生怕别人不知道自己知道这几个词。十几年前的辩论圈经常为了某两种风格孰优孰劣而激烈撕逼,现在这类撕逼变少了,因为大家基本形成了一个共识:没有什么是更对的,只有(针对不同辩题、评委)更合适的。一个风格明显的辩手如果想要打破瓶颈,变得更强,在原有风格上继续堆砌人设效果不一定好,唯有试着转型,才有可能获得突破。

    

一个人长期只学一套武功并不见得是好事,甚至低端局胜率越高有时候越容易坑你。许多优秀的辩手问我到瓶颈了怎么办,我的答案很简单:“换!”只有不依赖你原来最喜欢的打法,甚至直接放弃你最习惯的路径,你才能够真正的突破自己。当然转型期对战斗力一定是有折损的,因为适应期的时候你会暂时变乱变弱,所以建议不要在重大比赛尝试。

     


      比如你最擅长前期打法,但凡拿到辩题你都集中精力研究定义、切割和讨论范围,然后打得对手要死要活讨论根本推进不下去。那你遇到真正的高手时就会发现,他们能很轻易挡住你的前期进攻,然后在你后继乏力的时候轻松冲垮你。这时候你再继续研究怎么加强前提战是没用的,你得学习一下怎么认了前提,在核心价值开展交锋。

     反过来,有的辩手(比如我队某只)最擅长核心交锋,对手什么东西都承认,直奔最终分歧。许多时候可能会奏效,但有的时候遇到一些肉搏强悍的辩手,前提上就搞得你死去活来,导致你还没来得及说清楚东西,比赛就结束了。末了评委可能还不理解你,觉得你是一个攻防能力特别弱的辩手,怎么对方那么大的漏洞你碰都不碰,却依旧在那边不紧不慢讲价值。这时候没啥好抱怨的,你必须加强你的近身肉搏能力。

比如你是一个习惯打政策性辩题的选手,遇到什么题目都喜欢从实证出发,不找到实锤就不放论点。结果这是一个价值题,对手从头到尾都是没有论证的断言,你觉得很不忿。此时评委倒觉得对手的论非常有想法和深度没论证也不要紧,而对你这些注重证据的立论非常不屑,认为你只是在堆数据说废话而已。这种时候与其哀叹判准不合,不如想一想以后的比赛能不能给自己的加一些论证义务,适度把论点加深,挑战一下自己深论论证的能力。

当然也有的老辩手非常擅长拆字、解读、奇论,但对政策性辩题却非常不适应,经常觉得自己想法很好,结果被评委因为“论证不足”判负。这就没啥好说的了,网上关于政策性辩论的资料越来越多,拿来读一下吧。

擅长强推的队伍,要学习一下怎么倾听,而不要自说自话;太注重说理的队伍,反而要学习一下高效率推进的技巧。擅长肉搏的队伍,要记住不是什么点都应该质疑的;辩风诚恳的队伍,要懂得诚恳不等于老实的道理。

当然比一切都重要的,是千万别误导自己的学弟学妹说自己的打法才是正宗,别人的打法都是歪门邪道。辩论这条路没有什么是绝对正确的,因为辩论只是手段,从不是目的。

总而言之,学辩论就和学演戏一样,不要一上来就给自己扣人设、定风格,你还早得很呢。在基本功还不扎实的时候先把基本功学好,认认真真琢磨怎么立出一个有深度的好论,怎么把自己的论点说清楚,怎么防守住对手的进攻,怎么提高自己的进攻能力。毕竟大部分的时候,所谓的坚持风格更多只是因为不想去克服自己的短板的逃避而已。等到你武功练到一定阶段,进入收割期,这时候倒是可以巩固一下风格和人设,形成一套成熟的适合自己的打法。但如果再想提高,依旧要去风格化,研究新打法,才能在更全面的交锋中找寻自己。

备注:贴一下曹顺写的对比文《起个名字,接着夏局的戏路开始讲》,我觉得他的“刺”挑得非常好,和我的文章相互补充。我这篇文章并不是针对萌新的,说实话对于萌新来说把一招半式学好比乱学一通有用得多。我这篇文章主要针对的是有一定水平,形成了一定的风格,但苦于没有突破的辩手,我建议他们与其固守优势,不如尝试一下未曾尝过的领域。篇幅有限,我这篇不能面面俱到,对比两篇一起读会更有帮助。


夏惟桐:辩手也要“戏路”宽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