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我不再是15岁》第17话漫评
这部短篇漫画在第17话迎来了大结局。 首先我们看到的是男主的女儿在离开少年所(类似于管教中心),后找到了男朋友,并且成为了小有人气的偶像,学费,生活费之类的已经能够自己承担了。 然后就是男主和他的原配(在前几话已经离婚),一同吃饭,寻求复合的场景,当然最终也没能够复合。 在这话中,男主其原配变化很大,在还没有离婚之前,他是一个身材肥胖走样,中年气息满满的妇女,在离婚后瘦身成功,精神状态和穿着打扮看起来都好转了不少。 随后画面一转,我们看到女主在餐饮店工作的诸多画面,随后就是女主前往类似托儿所的地方,将自己的女儿,也即其与男主共同生下的孩子接回家,随后就是母女二人的亲情互动。 纵观全篇,女儿在五年后得以走出阴影,事业上看起来也一帆风顺;男主的原配在离婚后,生活亦有好转,母女关系也算亲密;女主与自己的孩子相依为命,虽然辛苦,但也找到了其一直梦寐以求的“自我的价值”。 唯独男主,时过五年,他看上去也没有什么变化,可能只有在工作上回到了正轨,家庭破碎,也没有找到新的伴侣,孤身一人,最为萧索。 但我觉得这已经是男主最好的结局。 因为男主切切实实的就像女主说的那样,口口声声说着为了谁谁谁的幸福,但实际上自己什么都没有做。 如果说为了家庭的幸福,那么他当时就不应该,当然也不会去外面找女主,这个故事也就不会发生了。 如果说为了女主的幸福,那么在有了孩子且女主明确表示想要把这个孩子留下来之后,那么他就应该勇担责任,和女主组建家庭,起码负担起养育这个孩子的责任。 虽然男主心存责任,也对家庭保有负罪感。但落实到实行上,他和女主的见面一次都没少过,甚至于越玩越大。 阴差阳错,让女主怀上了自己的孩子,女主醒来之后,男主说的第一句话就是“把孩子打掉吧。” 其实男主是漫画中最容易找到幸福的人,如果他能够克服欲望,那么家庭也就不会破裂,退一步说,如果这五年他痛定思痛,积极进取,那么复合也不是没有可能。 即便在家庭这边做的不好,那么只要在女主那边,男主能够幡然醒悟,担起责任,不说幸福美满,至少有人能够相依为命。 但男主什么都没有做。他唯一做的只有不断的逃离,在决择与责任一次又一次逼到面前之时,男主永远只有退缩。 这一点在男主与女主的故事线中尤为明显。 女主醒来后,纠缠了男主一段时间,用尽一切方式希望男主能够与自己组建家庭。 但男主还是一样,退缩了。 男主并非意识不到责任,但是他始终不愿或者没能够承担起这份责任,所以他也就无法得到他的幸福。 因为幸福与责任是如影随形的,正所谓有付出才有回报,一个人不可能只需要享受而不需要负担,至少在这种情境中不可能。 整部漫画看下来,其实男主是过错最多,做的最糟糕的人。 他也拥有整部漫画中最多的机会,但他无一例外的都没能够把握住。 之所以大家离开了男主之后,都有变得幸福,不是因为生活不再锐利,是因为生活中的责任都有了更合适的归处。 如果说看完结局有什么感悟,我想莫过于活在世上要勇敢的承担责任,无论是耻辱还是荣耀,都要努力的去背负。 但是这样的大道理我想谁都会懂,我们还是回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每个人都是生活的受害者,来到世上,每个人也都是不完美的人。 所以要相依为命,要风雨同舟,要彼此支撑着,一起走下去。 也是因此,要多沟通,要多理解,要多包容。 我们面前的对方,无论是可爱的部分还是不可爱的部分,它们都是多么的特别。 能够遇见,又是多么幸运的事情。 在漫长的人生之中,阶段性的陪伴才是常态,时间久了,身份变了,各自会有队友。 所以倘若,能够成为彼此理所当然的日常—— 这稀松平常的日日夜夜,究竟是多大的福分。 所以不要麻木,不要习惯,不要无动于衷,不要生在福中不知福。 记得去表达,去拥抱,去热爱,去回报。 真实存在的人,一定会有不可爱的部分。 我们去理解,去包容,甚至于去“爱上”某个人身上,那些不可爱的部分。 其实这样做,不是为了追求幸福,而是为了无愧于我们已经拥有的幸福。 理想的说,人生是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