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取暖史,有暖气真幸福!
中国近代取暖史
新中国初期
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为了满足人们的用煤需求,国家提出的要求则是“500米一个煤店”,小煤厂要负责周边1700人至1800人的用煤,大煤厂则要负责周围五六千人的用煤。
“蜂窝煤时代”可以说是一个行业的回忆。由于当时人们除了冬季取暖要用煤,其他季节生火做饭也离不开煤,因此产煤工作是一年四季都要进行,如果到了冬天再生产煤,根本无法满足需求。这就有了当时一句流行语:“冬煤夏储,扩大社会储存”。
北方农村土坑
在黄河岸边的晋陕两地的农村目前还保留着许多黄土窑洞,冬季天气寒冷,但是土窑里却是另一番景象,由于厚厚的黄土地覆盖着土窑,所以土窑里保温环境非常的好,特别适合老人们居住。
这是一户晋南土窑洞里的老夫妻,他们的土炕头建有一个土灶台,这是一举两得的取暖设施,做饭烧的柴火的余热会沿着通道保存进土炕里,每天两顿饭的柴火热量中的一半保留在土窑里。
现代取暖史
讲了那么久,终于轮到我们熟知的“暖气片采暖”,暖气片作为最舒适的采暖方式之一,上世纪初期,由欧洲国家发明,50年代后传于我国。
暖气片的优点:
1、制热快:好的暖气片大约为10分钟开始散发热量,半个小时达到预设的温度。
2、对地面材料没有要求:不管是pb管还是铝塑复合管都可以做保温导管,不影响家里的地面。
3、可以明装:不受地板影响,还可烘烤衣物,非常适合快节奏生活的年轻一族。
4、省时:即开即用,无须等待,节约时间。
暖气片的缺点:
图片
1、占空间:暖气片有一定的体积,会占用家里的空间。
2、舒适度:暖气片温度上升很快,舒适度相对地暖稍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