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大问题系列之三:写文章不但有利,还能出名,背后都有啥门道?

2023-08-25 22:00 作者:新小民  | 我要投稿


1

上一篇我们说了文章这种精神产品的盈利模式,这可以用一个字来概括,那就是。有的朋友可能会问了,你只说到了利,你还没说涨粉的事呢!这问题就是我们这一篇要讲的,那就是名。一说名,这个东西好像大家都知道一样,比如名人名流,明星啥的,再比如名牌产品和名牌企业之类的。但我想弱弱的问大家,你们真的搞明白名是怎么一回事了吗?比如什么是知名度,什么是美誉度,什么又是忠诚度,恐怕很多人又说不那么清楚了。这里,我想套用现代的一个流行词来概括,那就是品牌。所谓名,就是现代话语里常说的品牌,而营销学里所说的品牌那一套东西,用我们的俗话讲,就是出名的道道产品可以出名,那叫产品品牌,企业出名,叫企业品牌,个人也可以出名,那是个人品牌。

本质上说,万事万物都可以出名,所以,有的话题受到广泛关注,上了热搜,有的动物甚至也出了名,成了网红,以至于有些收藏圈里的古董也出了名,成了知名物件。关于品牌的规律,也就是出名背后的这些道道,其实是一个新的学问,可以称之为品牌学,关于系统的品牌学问,我们今后可以另开一个专辑,在这里就不展开了。现在,我们则简单讲讲品牌中最基本的规律,便于我们继续下面的内容。我们可以发现,任何一个品牌,都有一个核心的东西,就像一个圆的圆心一样,而在它的周围,则围绕着一群一群的人。这群人可以在现场,比如演唱会的现场,也可以通过媒体的传播而在外围,比如电视机前或者手机终端等等。
大家管这一群一群的人叫粉丝,现在又衍生出新名词叫饭圈,但我对这群人的称呼却很特别,我称他们为品牌受众,接受的受,群众的众。而位于圆心那个名人、名牌或其他任何出名的东西,我称之为品牌主体。对,到这里我们就弄清楚了品牌的基本结构,那就是品牌主体和品牌受众。只有主体而没有受众,那就是孤家寡人,谈不上出名,也就没有品牌。倘若只有受众而没有主体,那大家的目光也不会聚焦,也就没有啥东西可以出名,也就没有品牌。所以,品牌主体和品牌受众,这两个条件缺一不可,少了任何一个都不能形成品牌。那么品牌主体和品牌受众之间是一种什么关系呢?这两者之间又有什么东西相互联系呢?答案是注意力,品牌主体获得品牌受众的关注,即形成了注意力效应,这其实就是名。简而言之,注意力其实是我们的心,也就是我们的思维和意识与外界各种事物联系的通道,只有注意到相关的事物,事物的信息才能传输到我们的思维和意识之中,形成我们对这个事物的认识。这样,我们就可以更深刻的理解名了,所谓出名,就是被广泛的认识了,并且吸引聚集了一定数量的粉丝。


2


在品牌主体和品牌受众之间,是注意力在联系着,因为注意力在两者之间架起了信息传播的桥梁,所以,品牌主体在不断向品牌受众传播各种信息。我把品牌主体这种信息传播活动称为品牌传播。大家想想看,或者环顾一下你的四周,当你看到哪个品牌的时候,哪个品牌就在进行着传播活动,并且,在你它并注意到它的那一刻,它就将相应的信息传播到你的眼中和心中。每一个品牌的受众,都有一定的数量,这个数量是变化的,可以增长,也可以减少,咱们大家通俗将他们称为粉丝。粉丝就是品牌受众,它的数量和规模大小,就是这个品牌的关注度,这里说的关注是直接关注,就像你在自媒体平台上的关注了你的粉丝一样。除了直接关注,还有间接关注,比如你道听途说了某个博主,但还没直接关注他,只是通过其他粉丝的转发和再传播在心里默默留意了一下而已。直接关注的就叫直接粉丝,间接关注的就是间接粉丝,每个品牌都喜欢把间接粉丝变成直接粉丝,就像我们在自媒体上请求粉丝的关注一样。关注度就是直接关注你的粉丝数量,在关注度的外围,是品牌的知名度,也就是知道你品牌的所有受众的数量,它是直接粉丝和间接粉丝的相加。一般情况下,知名度要比关注度更大一些,因为粉丝都是活生生的人,他们会对品牌主体进行再传播,比如通过口碑、通过写文章、通过各种新闻事件向外进行再传播,这种再传播的结果是,又有很多人虽然没有关注到你,但已经知道了你的名字。这就使得你的知名度大于关注度,而反过来,这些知道你名字但还没关注的人,也会在各种机缘巧合下再来关注你,那就是慕名而来,从而由间接粉丝成为你的直接粉丝,这样,你的关注度也就扩大了。所以,关注度扩大了知名度,知名度又反过来促进了关注度的增加。这两者就会出现相互促进的局面,你的品牌影响力,或者说你的名声就越来越大了,所以,就有了名声远扬、名扬四海、名声在外这样的成语。在古代,人们对喜爱的品牌及其信息主要是通过口碑相传实现的,所以,我们才看到了有口皆碑这样的成语。但在互联网高度发达的信息时代,粉丝们除了口碑传播,又增加了转发朋友圈、点赞等种种方式,甚至直接将喜欢的内容和品牌送上热搜,从而就帮助自己喜欢的品牌获取更多的关注。


3


比关注度更进一层的是美誉度。面对数量众多的粉丝,因为每个粉丝的审美、口味甚至价值观等存在各种各样差异,每个品牌主体都会面临一种众口难调的局面,这就导致了褒贬不一、众说纷纭的局面,于是,粉丝群出现了分化,一部分人叫好,还有另一部分人说坏。于是,美誉度就出现了,所谓美誉度,通俗简单地说,就是那些为你叫好、喝彩的那群粉丝数量和规模,数量越多、规模越大,你的美誉度就越高,数量越少,规模越小,你的美誉度就越低。美誉度也是一个品牌传播活动里面一个很重要的指标,这个指标决定着你的品牌的生命力和传播力。如果大家都对你交口称赞、赞不绝口,那这些粉丝大都会主动向外传播你的品牌,使你更容易美名远扬。相反,如果很多粉丝都对你嗤之以鼻、侧目而视,你在他们眼中就不值一提了,不值一提还怎么传播你呢?比美誉度更进一层的是忠诚度。所谓忠诚度,就是那些忠于你的粉丝数量和规模,我们很多博主将这些粉丝称为铁粉,并亲切的称之为老铁,也有贬义的说法,叫死忠粉。应该说,美誉度是忠诚度的基础,所有忠诚于你的粉丝也大都是欣赏和赞赏你的粉丝,其中,也有一些欣赏但不忠诚的,所以,对于同一个品牌主体而言,忠诚度的数量和规模要比美誉度小一些。但忠诚度才是粉丝的核心,忠诚度越高,品牌的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就越大,品牌就越有价值。


4


到此,品牌的知名度、关注度、美誉度和忠诚度,我们都说了一遍,那么,它们是什么关系呢?如果要一个比方的话,我觉得最形象的比喻是洋葱,他们一层一层逐渐向内,最后将你包裹,而你作为品牌主体,就是那个洋葱的葱芯。

理解他们的关系,我们也可以引进数学的集合思想,其中,知名度是个最大的集合,关注度是其子集,而美誉度又是关注度的子集,忠诚度则又是美誉度的子集。而从你和粉丝的紧密关系来说,我们可以这样来理解:知名度是那些耳闻过你的粉丝,就是耳朵听到过你的人,关注度是那些眼见过你的粉丝,就是眼睛看见过你的人,美誉度是那些嘴赞过你的粉丝,就是嘴巴叫好过你的人。忠诚度是那些心爱上你的粉丝,就是内心爱戴上你的人。通俗地说,有多少人知道你,这是知名度有多少人认识你,这是关注度有多少人认可你,这是美誉度有多少人认奉你,这是忠诚度。人心都有一杆秤,能称出斤两、称出分量,于是,你在粉丝的心中就有了轻重,有了级别,有了地位,有了高下。我们每个人的心中都有很多品牌,有名人、有名牌、有名物,甚至还有名狗,那是我们心中的品牌世界。我们每个人又都在别人的心中树立起自己的品牌,有的让万众敬仰,有的令万众瞩目,有的遭到千夫所指,有的遭遇万世唾骂,那是我们在别人心中的品牌世界里。到这里,我们就把品牌这个东西解剖了一遍,学习到这里我们可以再回味一下,是不是和你之前了解的品牌有所不同?


5


品牌这个东西,看似很简单,但里面的道道还有很多,我们在此不展开,但有一个很重要的东西必须要说,因为它关系到我们后面的内容。啥东西呢?品牌价值!大家想想,品牌这东西,是不是很有价值呢?有的商标估值几十亿,有的明星赚钱用吸金来形容,这都是品牌价值的体现。那品牌的价值是怎么产生和创造出来的呢?不得不提示一下,请大家运用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来想一想, 品牌的价值是什么样的劳动创造出来的呢?我的答案是:品牌的价值是由脑力劳动即人的思想、精神、智慧和情感等精神类的劳动为主创造出来的。公司和企业的品牌,其价值是由集体的群体的脑力劳动创造出来的,我们在此不展开说。单说个人品牌,是不是个人的精神产品通过传播产生的呢?是不是个人的思想、智慧和才华这种脑力劳动创造的呢?说到这里,我想告诉大家一个新的观念:那就是把品牌和商品一视同仁,它们都是劳动创造出来的价值实体,差别在于,有形的物质的商品主要是由体力劳动创造的,而无形的品牌则主要是由脑力劳动所创造。物质商品生产既要用体力,又要用脑力,其中,体力劳动生产出有形的商品,而脑力劳动则创造出品牌价值。所以,在各种有形的商品之上,我们又看到了品牌,这个品牌就像所有产品的领袖一样,反过来统帅、指挥、促进商品的生产和交换。这个大家都知道,牌子货就好卖,而且卖的快、卖的贵,这就是品牌对产品的反作用,行业术语叫品牌溢价,即品牌可以反过来抬高商品的价值,促进商品的交换。品牌能够促进商品的交换,但品牌本身却不是为了交换而生产,更多的情况下,它是企业或公司自己用,品牌价值也就体现为这个生产者的身价。


6


我们还是回到品牌价值上来,回到精神产品上来,我们再来单独以文章这个东西为例,看看它是如何给作者创造出名声这种品牌价值的。我找个名人做例子吧,好吧,就找李白。李白是名人,是著名诗人吧?李白是有品牌价值的吧?那李白的产品是啥?对,就是那一首首诗篇,这东西和文章一样,是精神产品,因为诗歌是精神产品,精神产品本质上就是信息,就具有传播属性,而一旦作品载着作者的名字四处传播,就自动选择了大量的受众,也就是粉丝。

随着后世的书生、文人和墨客们进一步的转发、抄写、汇编、传唱,李白的粉丝穿越时空,传到后世,粉丝越来越多。所有的粉丝都是李白的品牌受众,而李白则是品牌主体,他的诗歌则构成了品牌传播的信息,粉丝中还有杜甫这样的大 v,他们也写诗转发,对李白形成了再传播,李白于是形成了穿越时空的超级品牌。那么,问题来了,李白不做饭、不做馒头、不蒸窝窝头,单靠写诗就成就了自己这个超级品牌,这品牌价值不是脑力劳动创造的吗?我们除去李白写诗那些吟唱、走动、拍大腿甚至捋胡子的各种动作,可以发现,李白写诗几乎就是纯粹的 99% 的脑力劳动,而这种劳动除了创造出诗歌这些产品之外,还竟然创造了巨大的无形的永恒的品牌价值。这就是脑力劳动创造品牌价值的典型例证。单独拿李白说事,其实是为了与现在的物质商品生产进行一下对比,我们发现,在物质商品的生产中,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混合在一起了,产品和品牌也都高度的统一在一起了,以至于每个产品都打着品牌的烙印。比如华为,任正非的决策和管理、华为高管们的谋划和管理,技术研发人员的冥思苦想、设计师们的勾勾画画,程序员们的敲打代码,哪一个不是复杂的、专业性的脑力劳动,但他们的劳动创造的价值去哪了呢?我的回答是,一部分融入到产品的价值中,通过交换变成了利润,获得了分配,但脑力劳动天生创造知识产权、创造品牌价值,而华为的脑力劳动者们则将他们的智慧和心血,很大的一部分,凝结在华为的知识产权和品牌价值之中。


7


有朋友可能会发现了,不是一直在说品牌吗?怎么又突然冒出个知识产权来呢?那么,知识产权和品牌又有什么关系呢?关系很大。从本质上说,知识产权构成了品牌内涵,啥叫品牌内涵呢?就是一提到这个品牌,人们能想到这个品牌的肚子里有啥东西,是科技和研发牛叉还是文化品位高?是产品过硬还是服务到家?当然内涵有两方面,一个是人家的品牌本来就有的,另一个则是你能想到的,总之是,一方面,它得有这些内涵,得有干货、有料,然后再不断向外传播,我们才能想到。知识产权就像一个品牌有没有干货一样。这就像我们夸一个人,你太有才了,才华,就是这个人的品牌内涵。所以我们说,知识产权,就是一个品牌的才华,而当才华形成的作品获得知识产权,说明才华已经变成了财产,只不过,这种财产是无形的。它和品牌价值一样,都是无形资产,就像你家的房子和房子里的那些值钱的家具啦、古董啦、字画啦,都和你的房子一起,成为你的资产一样。我们可以简单的将品牌价值理解为一个无形的房子,里面装的就是知识产权等无形资产。


结束语


这一篇可以简单总结一下了:1、任何精神产品在给生产者带来利的同时,还会给作者带来名,形成品牌价值,品牌的价值主要是由人的精神活动即脑力劳动创造的。有人会说了,你这不是发展了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了吗?没错,我以为也是,谢谢!没多少人给我点赞,请允许我自嗨式的牛叉一下!2、任何精神产品在落笔定稿或者杀青的同时,都会为生产者形成知识产权。知识产权藏到品牌这个无形的屋子里,形成品牌内涵,同时,它也和品牌价值一起,形成生产者的无形资产。这里需要提一下,知识产权要实现价值,也是得通过品牌的传播,比如李白,名气越大,才会更多的人知道并且引用他的诗歌嘛!那个兰陵美酒,拿人家的诗做广告,就应该付费哦!否则,就是侵犯了李白的知识产权。这里是个玩笑,因为李白是古人,那时没有知识产权的法律,即使有,知识产权也有一定的保护期,一般著作权有 50 年的保护期,就是说作者去世 50 年后,就过了保护期,这些知识产权就是人类的公共财产了!3、没有哪个阶级能够剥削精神产品的生产过程看看精神产品的生产过程,用的是啥生产资料呢?答案是信息和知识,要注意,李白写诗前观察大自然获得的也是信息哦。用的是啥生产工具呢?古代是笔和纸,现在是电脑、手机还有各种软件,这个是人人都有的吧?生产的地方在哪里呢?答案是我们人人都有的头脑,那是思维和意识的车间,是精神产品生产的工厂。形成的产品都知道了,产生的回报都说清楚了,先是利,还有名,最后还伴随着知识产权。利,形成有形的财产,名和知识产权,形成无形资产。想想这个过程,谁剥削了你呢?谁能剥削你呢?我的解释是,在精神生产的过程中,人类的脑力劳动一跃登顶,它不但摆脱了资本的奴役和剥削,而且反过来创造并掌握了自有资本,甚至掌握了品牌价值和知识产权这是人类解放道路上的一个伟大的历史性的革命性的飞跃!在互联网普及的信息时代,在市场经济的肥沃土地上,人类的精神产品不但迅速实现了货币化,而且在传播过程中创造出品牌价值和知识产权,创造出无形资产,那是精神财富的资产化

请大家持续关注本号推出的大问题系列专辑,我们将一步步揭开正在我们面前发生着的一场伟大的社会革命的神秘面纱,给大家看到一个崭新的伟大时代!

大问题系列之三:写文章不但有利,还能出名,背后都有啥门道?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