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木刀解读金批推背图第二象

2023-08-25 22:00 作者:木刀之刀  | 我要投稿

木刀解读金批推背图第二象


第二象


卦序:乙丑(序号:2)

卦符:巽下乾上

卦名:姤

卦图:一盘果子,能看见的有二十一个,一个明显看不到蒂把,大约还有两个看不清是否有蒂把。


谶曰:


累累硕果,莫明其数。

一果一仁,即新即故。


颂曰:


万物土中生,二九先成实。

一统定中原,阴盛阳先竭。


圣叹曰:一盘果子即李实也,其数二十一,自唐高祖至昭宣凡二十一主。二九者指唐祚二百八十九年。阴盛者指武曌当国,淫昏乱政,几危唐代。厥後开元之治虽是媲美贞观,而贵妃召祸,乘舆播迁,女宠代兴,夏娣继之,亦未始非阴盛之象。


先看看木夫的解读(木刀有改动):


蒂把向上的果子,即“果”字,是“木”+“甲”,“甲”就是树上的那个果。果子成熟了,就会垂下来,“甲”倒个个儿,就是“由”字。


“累累硕果,莫明其数”中,“累累硕果”,就是个“由”字,“莫明其数”是个谜语,谜底就是个“检”字,因为“检”字的本意就是马马虎虎的数。莫名其数,不就是马马虎虎数的结果吗?两句合起来,就是“由检”二字。


在我们的一般认知中,认为崇祯到十七年以后就没有了,因为崇祯于甲申年的耶历1644年,在煤山自经了,这一年正是崇祯十七年。然而,这不是真实的历史。


有二十个有蒂把的,表示崇祯年号到二十年为止。这一年也是顺治元年。顺治年号结束于丁亥年。木夫提到了一个叫罗福的人,罗福就是福临。


“一果一仁”,一个果子,当然只有一个仁儿,不过,这只是谜面布下的幌子。“仁”字拆开来,是“二人”,实际是“一果二人”。一个果子两个人怎么吃,一人一半么。“即新即故”,就是把果子一半给旧人吃,一半给新人吃。旧人是崇祯,新人是顺治。没有蒂把的那个果子所代表的年号,即是崇祯的,也是顺治的,也就是说,崇祯二十年的某一天,天下改元为顺治元年,这一年就是耶历1647年的丁亥年。


木夫从红楼梦里,读出顺治1644年时,顺治15岁,所以木夫也有能力读出顺治建元的时间。这个时间,在红楼梦及推背图里都没有读出,但在西游记里读出来了。西游记里有个非常逗B的日子,即“贞观十三年九月望前三日”这是暗指崇祯二十年三月初十,是顺治建元的日子。详细的说,就是,唐僧于顺治元年三月初十出发去取经,于顺治十五年正月初八回到京城。这里的唐僧,就是指顺治。唐僧所取得经卷数是5048卷,正好是唐僧取经过程的总天数,因此,5048就是顺治临朝的总天数。这个数字,是木夫一天一天核实过的。


木刀解读:


遵循着这本书内容,是讲明清过渡时期事件的思路推测,接下来应该是过渡时期的具体年数。于是我们看到第二象的卦图里,直接端出来一盘果子,捉刀人还特意指出,这果,是李子。当然,捉刀人的批语,总是半真半假。我们在第一象里,读出了明清交替时期的标志事件是两周,即名义上的庄周和实际发生了的吴周。作为过渡时期结束标志时间的吴周灭亡时间,应该是在耶历1682康熙二十年。吴三桂病死(怀疑是被毒死)后,清军于这一年围困了吴周的都城昆明,接掌吴周的吴三桂儿子,十六岁的吴世璠,听闻手下大将准备降清,愤而自刎。可是,作为过渡时期开始的庄周立元时间,从史料中是查不到的,这不奇怪,庄周只是木夫冠名的名义上的朝代。但是,可以作合理的推测,庄周的起始日子,应该是皇太极死后,或后金的皇权落到顺治手中的那一年,但这两件事都发生在同一年。查史料,皇太极死于耶历1643明崇祯十七、清崇德八年。两个年份相减,是39年,算年头是40年。但第六十象实际上以吴周覆灭第二年,郑克爽降清作为明清交替时期的终止事件,这就要加上一年,共41年。因此,对于果子数目的含义,应当这样理解:


果子的数目是多少?前面说了,捉刀人陈圆圆怕读者纠结于果子的数目而犯迷症(因为还有被挡住,从而看不见的),干脆直接告诉读者,“别数了,就按二十一个果子算”。谶中说,“一果两仁”,是说一个果子要当两个算,这样,捉刀人提供的年数21,就要翻倍成42。木夫细心,发现了一个果子没画蒂把,那么,相对于其它有蒂把的,就可以按半个算,这就要减去一年,这就是41年。这个从推背图计算出来的年数与前面根据史料计算的严丝合缝。但是,把“一果两仁”与“即新即故”合起来看,还有一个意思,如果这个“果”代表朝廷,那就是说,在过渡时期应该有两个皇帝,一个是旧的,大明的,一个是新的,大清的,这两个皇帝共用了一个年号。因此,顺治自然就有了两个,我们称他们一个明顺治,是谁,后面会提到;一个清顺治,就是福临。第六十象表明,这个过渡期延续到了康熙朝,那么,自然也就同样有了两个康熙,一个明康熙,是谁?后面也会提到;一个清康熙,就是玄烨。


为什么会有两个顺治,两个康熙?按照常理,政权本身都是具有排它性的,天无二主嘛。史料记载,崇祯自经后,马上就被建奴换了朝代。但推背图提供的才是真实的历史。建奴鉴于自身的势力非常弱,满打满算才有八旗兵二十万,并且以冷兵器为主,要想全面对抗明朝各派势力,实在是没有胜算把握,所以并没有在耶历1644年打败李自成进入北京后,马上就打出满清的旗号,而是继续使用大明的旗号,采取了李代桃僵的计谋,表面上是勤王剿匪(镇压农民起义军)、平藩,实际是借天子正朔,利用明朝的力量,相互打击消耗明朝内部各势力,以扩大自己控制范围,等待时机,最后实质性夺取大明政权,这就有点像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现在已经看的很清楚了,建奴要打击的,是明朝内部的三种势力:第一个是联合、利用各藩王势力,集中打击义军李自成、张献忠;其次利用明朝异姓藩王打击朱姓藩王;最后再逐步打击明朝异姓藩王。明清过渡时期的历史的进程,正是这样演进的。一直到明朝最后一支异姓藩王势力郑明降清后,建奴才正式废除大明旗号,亮出大清的旗号。制定这个决策的,一定是庄妃刘姥姥。这是一个比曹操更高明的策略。顺治朝之所以必须被终结,出于两个原因,第一,明顺治不甘于被操纵。这从有限的史料中,可以看出不少端倪。例如,顺治朝一直沿用明朝各种建制,建奴的一套建制只在其内部实行。明顺治多次隆重祭奠崇祯,称自己与崇祯一样受人摆布,并亲切地称呼崇祯为大哥,被某网友赞誉为清朝第一明粉。明顺治置清朝礼制(庄妃主政)于不顾,坚持要定汉人董小宛为皇后。第二,自永历被吴三桂勒死后,藩王中再也无人敢于与京城对着干。所以,对于以庄妃为代表的建奴政权而言,顺治朝已无存在的必要。所以,明顺治突然病死,清顺治出家当了和尚。这就是为什么顺治的最后结局,史料记载与民间传说截然不同的真实原因。至于康熙是不是有两个,按推背图告诉我们的“一果两仁”去推理,应该也是两个,因为所谓的清三藩,在名义上,明面上还是明朝的三番,如果不借明朝的名义去剿灭这些藩王,恐怕不能服众。这些藩王之所以选择投靠建奴,也不是因为建奴统治者英明,而是为了在明朝摄取更大的利益,是另一种形式的养寇自重,对于这一点,吴三桂表现得尤其明显。所以建奴只有在解决了三番之后,才会撕下伪装,改换国号。至于明康熙是谁,现在还不清楚,还是要靠木夫老师的渊博知识和独特的理解力、想象力才能得知。但可以肯定的是,这个人,一定藏在木夫老师定义的“红楼系”著作的文字里。


既然这样解释,那木夫解读的“累累硕果,莫明其数”隐藏了“由检”二字,该怎么解释?这个并不难解释,合理的推测是,崇祯亲身经历了这一切,也就是说,这个明清过渡期,崇祯是亲历者,甚至是全程的参于者!


这才是历史真相。


为什么南明入不了史书,因为他们是藩王造反。藩王为什么造反?一、因为崇祯招安了李自成,根据推测,给他封顺王封国,划给他西北地盘,甚至年号都定为了“顺治”,实指望李自成给他收拾局面,还有可能进爵为辅国,握有明朝实权。张献忠的大西国大概率也是在李自成兵败后,被崇祯招安后封的,因为他把年号定为大顺。藩王和明朝朝野都反对崇祯的招安,对重用“匪”极为不满。二,因为反对剃头令,反对明顺治迁就建奴。所以藩王们并不是要抵抗满清,因为大明旗号还没换。为什么弘光称帝后,积极与北京商谈合力攻打李自成?南明为什么打清军极不卖力,却热衷于剿灭李自成?因为藩王与义军有杀父之仇。与明朝廷对抗了几十年的义军,抗清始终最坚决,因为他们对抗的不是清兵,而是大明朝庭派来剿匪的建奴。更有可能的是,义军是崇祯对宗室实行减肥的“白手套”。只有这样,才能解释为什么建奴以二十万军力,就能征服拥有几亿人口的大明;也就能解释,为什么那么多的大明官军,动不动就降清,因为他们不是降清,而只是放弃了对大明朝廷的抵抗,归顺了朝廷;也就能解释,为什么清朝后来动不动就对外割地赔款,因为,建奴是以代行大明皇权入宫的,他们这个政权的获得,是以李代桃僵的暗中操作实现的,得来的太容易;这也就能解释,顺治朝并没有禁止民间修史,为什么恰恰在顺治朝结束后,康熙朝开始前之际,建奴不再准许民间修明史,因为建奴要将自己在明清过渡时期的卑劣行径统统掩藏起来;这也就能解释,为什么民间会盛传乾隆是汉人;最后,这也就能解释,清朝为什么轻易会以禅让的方式,结束对中华大地的统治。按照木夫的说法,也许清朝就是一个披着建奴外衣的明朝,或曰后明。当然,这只是他的一种大胆猜想,还需要更多的证据来证明。


下面来说说颂。


“万物土中生”,“万”字指“崇祯”。为什么?“万”字的繁体是“萬”,拆开是“艹禺”。“禺”字古义是“古代传说中的一种猴”。崇祯属猴,木字辈,恰好是木猴,以草代木,就是草猴。那么,“物”字又指向谁?这个人不是别人,正是庄妃。这又是为什么?“物”字拆开是“牛勿”,即“不是牛”。不是牛,是什么,是人的属相,巧不巧,庄妃的属相恰恰是牛。所以,“万物”就是指崇祯和庄妃两个人。他们两人怎么搞到一起去了,他们啪啪去了。前面木夫老师说,他从红楼梦里读出顺治耶历1644年15岁,1644-15=1629,那他受孕的时间应该是1628年,这一年的干支是戊辰年,龙年五行属土,这就是谶中“土”的来历,“中”指年中,七月份左右。我们查了一下,史料记载,顺治出生月份是3月15日,受孕大致在上一年的5月15日,差不多就是年中。慢,但这个人其实不是崇祯,他是崇祯的同胞兄弟,史料记载于3岁夭折的朱由栩。所以,这一句是说,朱由栩与孝庄在崇祯元年,作了一件改变了明朝历史进程的事,他们的爱情果实顺治产生了。


“二九先成实”,因为我们前面讲到,明清交替时期的开端,是庄周的孝庄。我们假设,从皇太极的猝死那一年作为庄周元年,这一年,按史料推算,孝庄三十岁零六个月,抹去零头,是三十岁。颂里说的却不是三十,而是二十九,还差一个年头。再来看捉刀人如何解读“二九”,“二九者,指唐祚二百八十九年”,这里也差一年。捉刀人这是在暗示读者,实际数字和颂里的数字,有一年的差。因此,我们知道,“二九”就是二十九年,“差”上一年,为三十年,正好是皇太极猝死时孝庄的年龄。这就是说,“二九”指向了孝庄。“先成实”是什么意思?简单,朱由栩、孝庄两人的“造人”活动,开花结果了。天啊,有这么“暴”啊!太扯了!但是,这个结论是从若干蛛丝马迹中引发猜想而经周密推断得到的。这其中一个蛛丝马迹就是,《红楼梦》里描写刘姥姥进荣国府,带来一个五六岁的小孩,板儿,又写刘姥姥醉酒,在宝玉床上睡了一觉。木夫解读出,刘姥姥=庄妃,宝玉床=龙床,在宝玉床上睡觉=受临幸,但不是受崇祯临幸。而孝庄进京也带了一个五六岁的小孩,福临。木夫读出福临入京时年15,如果算受孕,当是耶历1628年崇祯元年。按通常的思维推测,“万物”之事,是孝庄随建奴进京朝贡期间发生的事。但从“先成实”和孝庄死后停灵三十七年推断,孝庄更像是当初崇祯赐予皇太极已经有孕在身的蒙古族宫女。说到这里,忽然想起有个扯淡碑,碑文说他是“泰极仙翁”,活了“十有二纪”,应该是一纪+十二年,也就是一百一十二岁。与此相关的,孝庄死于耶历1688年,停灵三十七年,于耶历1726年下葬。这个时间恰恰是泰极仙翁去世后四年。更为巧合的是,泰极仙翁与康熙同年死去,都是耶历1722年。这不得不使人浮想联翩,不会是孝庄也有两个吧?!


“一统定中原,阴盛阳先竭”,这两句就没有什么可以过多解读的,就是对明清交替时期的历史评价有两个:


一、中原战乱多年,最终统一。

二、女人表现得比男人优秀。此期间最优秀的人物,就是被称为孝庄的那个女人。其次,我陈圆圆也不错吧。


当然,以上都是根据推背图文字结合相关史料所作的另类解读。如果你觉得太过荒唐,不妨把本解读看作传奇故事。


如果阁下还想看下去,敬请期待第三象的解读。


预告:木夫老师解读的第五象,其解读能力绝对爆棚。


木刀解读金批推背图第二象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