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时花

别人的音乐:徐若瑄 - 别人的REMIX

历史的温度7-12
1
袁枚:人生一大幸事,就是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过一生。
朱批:
有一种成功,是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度过人生。
2
1738年秋天,22岁的袁枚考中了举人。半年之后,他一鼓作气,势如破竹,又考取了进士,而且是二甲第五名——算上前面的状元、榜眼和探花,他在那一年的中国最高等级考试中名列第八。
这是一个什么概念?
又要把李鸿章和曾国藩拉出来做比较了:李鸿章和曾国藩都属于中进士很早的人,但李鸿章到24岁才中的二甲第十三名,而曾国藩到27岁中的还是三甲的“同进士”。
此时的袁枚,自己也免不了得意起来,写诗云:“杏花一色春如海,他日凌霄那几枝?”
3
袁枚在溧水县当知县的时候,父亲袁滨去看他,多了个心眼,先是“微服私访”,到处向溧水的老百姓打听他们的知县大人如何,结果听到大家交口称赞,这才放心进了县衙门去找他的儿子。
4
这一年,袁枚38岁,从23岁中二甲进士第五名开始,他一共做了六七年的知县。
38岁的年纪,应该还算是仕途的壮年时期,但袁枚却终于想通了:以自己的性格和为人处事方式,一方面留在官场是徒增痛苦,另一方面,也很容易被卷入政治斗争,最终很可能会吃大亏。所以他选择和自己和解,两手一甩:我不装了,我摊牌了呀,我要做我自己喜欢的事情去了。
朱批:
忽然想起陈行甲。
5
袁枚将随园的围墙尽数拆去,在大门口贴了一副对联(出自唐代诗人杜荀鹤的《题衡阳隐士山居》):“放鹤去寻三岛客,任人来看四时花。”
6
在临终之前,袁枚留下了自己的遗言,无关“性灵”,无关“美食”,只是这样一句话:“千秋万世,必有知我者。”
7
慈禧对隆裕的要求,让我想到现代相当一部分父母对孩子的要求:既希望你听话顺从,又希望你能独当一面。
先把孩子教傻了、压顺了,再来嫌弃孩子不够强悍独立。
8
“文夕大火”是指发生在1938年11月12日夜的那场大火。
“夕”指的是晚上,“文”是什么意思?这是韵目代日,是中国历史上的一种电报记日方法,即以金代编修的《平水韵》的韵目代替日期。
要学写诗词,就得先学韵书,因此以前的读书人几乎人人会背韵目。
这个“文”指的就是12日。同理,“马日事变”发生在21日,“艳电”发布于29日,“灰日暴动”发生在10日。
9
禹作敏的倒台或者说失败,与当时借着国家的大趋势发展起来的企业家管理经验不足有很大关系。
很多企业家把大趋势当成了自己的才能,情绪和私欲过度膨胀,为企业的垮塌和失败埋下了伏笔。
朱批:
记得张敏瑞曾说过一句话:没有成功的企业,只有时代的企业。
其实企业如此,个人亦如此。
10
日本天正十年六月二日,即公历1582年6月21日,酷爱围棋的织田信长邀请日海和尚和鹿盐利玄在本能寺对弈。
两位顶尖高手拼死一搏,下出围棋史上的第一次三劫循环,无胜负。
没想到,当天晚上发生本能寺兵变,织田信长、明智光秀、丰臣秀吉也下出日本战争史上的“三劫”……
从此,三劫循环被视为不祥之兆。
丰臣秀吉赢得天下后,为日海设立名人棋所,日海改名本因坊算砂,成为本因坊开山鼻祖。而鹿盐利玄则成立林家,成为日本围棋四大家族之一。
朱批:
这大约也是徐浩峰写作《大日坛城》的因缘之一了。围棋,国运,劫杀,突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