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有法可依到良法善治
法者,治之端也。执政兴国,离不开法制支撑;社会发展,离不开法治护航;百姓福祉,离不开法治保障。法治是兴国之要,是强国之基,但徒法不足以自行,良法也需良执法。要以科技,教育为手段,来提高执法能力,树立执法者以人为本的理念,提高执法素质。打造一支招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的执法队伍。实现从有法可依到良法善治的跨越。
以科技为推手,提升执法效能,护航法治社会。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要与时俱进,学会利用科学技术赋能执法,通过科学技术加强与群众的联系,促进法治宣传深入人心。一方面,要拓宽治理新手段,引入高科技产品提升治理效能。采用无人机,电子天眼等设备打造空中加地面的立体防控模式,以实现警力的高效使用和执法准确性。另一方面,要有互联网思维,开拓宣传新渠道,通过网络直播的手段,结合警示案例、科学实验、市民互动等多方式,多角度展现执法管理工作,增强普法宣传的同时将执法过程和执法细节呈现给公众,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执法行为中都能看到风清气正、从每一项执法决定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
以教育为基石,培养法治人才,续航法治社会。(制天下之治,在于人才)只有执法者懂法,才能严格执法,只有人民懂法,才能全民守法。宏观上,国家要做好法治精神的教育,提高人民的法治精神,提升人民的法治自觉性。加强普法宣传,使人人懂法,全民守法,让法治精神深入每一个公民的内心。微观上,要提高执法部门的法律道德修养,提升执法人员法律知识水平。只有熟悉法律法规,才能越有执法底气。通过引进法律专业人才,定期法治考核等手段加强执法能力。在执法部门在培养,引进并举的同时,也应该以点带面,以部分带动整体,使干部领导发挥带头作用,主动学习法治知识,研究法律条例,形成法治学习的新风尚,全员共进的新开端。
以人民为核心,保障百姓福祉,引航法治社会。民之所忧,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百姓之所忧所盼,因是执法工作的所思所行。只有设身处地的为人民着想,执法工作才能得到人民的理解和配合。执法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规范行为,更是为了保百姓福祉。当前执法纠纷发生的首因便是执法者割裂了与人民的界限,只顾挥舞大棒进行惩戒而忽视了保障人民群众的权益。行公正法,也要行良善法,执法者应具换位思考能力,设身处地的为人民着想,执法的同时要引导,不能只拦不教,只惩不育。
唯有踔厉奋发,笃行不怠,方能不负历史,不负时代,不负人民。要不断提高自身切实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律手段解决经济生活中突出矛盾和问题的能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以保障人民福祉,护航法治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