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摄影师段双奇:一腔赤诚洒民间

2021-03-23 21:43 作者:大河在线  | 我要投稿

2021年3月6日,春寒未退,太行山里似乎更显冷一些。63岁的摄影师段双奇背着相机第三次走进全国植树模范靳月英的家。

山风吹乱了段双奇满头的华发,而镜头里的靳月英也从青丝变成白发。靳月英在山里种了一辈子的树,段双奇在祖国大地上拍了一辈子的照。靳月英是种树不能丢,段双奇是摄影不能丢。他们都是满腔赤诚的中华儿女,他们都是民族大义的践行者。

段双奇从拥有相机的那一刻起,他就把责任也扛在了肩头。他是一个毫不藏私的人,因为他没有私;他是一个胸怀坦荡的人,因为他表里如一。他为百姓办好事、办实事,但却因为说话耿直、为人正直而得罪过不少人。有人劝他要懂得“识时务”,可他却掷地有声地说:“我仰不愧于天,俯不愧于百姓!”

他做到了。他早期的摄影报道《桥断人难行》,曾引起郑州市委市政府的高度关注。报道一周后,陈义初就到中牟解决木桥一事,现场办公,市财政拨款一千八百万修桥。从此,中牟县境内贾鲁河上再无小木桥。水利部门将贾鲁河中牟县段所有的人行桥都加以修整和加固,从而保障了贾鲁河两岸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

同时期,他的摄影报道《窝棚部落》也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如今,那个曾经的“窝棚部落”已经变成了现在的“四美乡村”。

现在,他走进田间地头,拍下农民丰收的喜悦;他走进深山老区,拍下善良人的淳朴与微笑。

他的镜头里有人间至爱,也有麻木不仁——他曾被人夺过相机、遭过驱逐;也曾被百姓拥护爱戴、夹道相迎!

他很执着,不计得失、不计报酬的地传播着人世间的真善美;他锲而不舍,一次次从废墟里抢救回象征人类文明的农耕器具。

他心系农耕、心系传承,为了农耕传承他倾尽家财、不遗余力!他出版的《农耕与传承》一书极具保存价值,但他毫不犹豫地将价值十万元的书无偿捐赠给139所小学、31所中学、7所高中、9所大中专院校以及新疆伊犁石河子建设兵团,6家国家一类图书馆收藏了《农耕与传承》一书。

社会在发展,历史在前进,段双奇在坚守。他坚守心中的正义、坚守镜头下的永恒。他不辞辛劳地奔波着,拍摄人间美好;不遗余力地抢救着,那渐行渐远的农耕文明。他是为民做事的摄影家。他是耿直的布衣英雄。他为人民的疾苦呐喊过。他为祖国的繁荣点赞过,他把信息从田间传出,他把正能量从深山散播。他是负责任的摄影家,他是值得尊敬的农耕抢救者! (照片均由段双奇提供) 河南经济报记者 赵国喜/文

1979年春,在郑州追梦摄影。

1982年夏,开封地区文联摄影培训班听魏德忠老师讲课。

1986年,为段庄村老农免费拍照片,坚持到如今。

1994年见证新华社社长穆青题写《官渡晚报》。

在陕西延安采访当年抗战支前模范。

1995年冬,在武汉采访东方魔笛——孔建华、画家——刘铭秀、作家——张启。

摄影四十年,拍摄图片十万余张。

给老党员送看戏机。

向魏德忠老师学习老照片的保护技术。

中牟县副县长屈连武在双旗农耕馆调研。

原河南省文化厅厅长杨丽萍在双旗文化院调研。

农耕文化传承给子孙后代。


摄影师段双奇:一腔赤诚洒民间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