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不应被历史遗忘的科学家


1968年12月5日,中南海怀仁堂,一位秘书匆匆地走了进来,来到正在接待外宾的周恩来的身旁,对他耳语了几句,一向处变不惊的周恩来脸色一变,站了起来。
秘书向总理汇报的是刚刚发生的一场空难,飞机上承载着一位不应被历史遗忘的科学家——郭永怀。
1968年12月5日凌晨,飞机从兰州机场起飞,此时你眯着眼好像在休息,可脑海里全是沸腾的数据,二十二天后,中国靠它震撼了全世界。
郭永怀深知没有国哪有家,整整十六年,四十七岁的你终于等到了回国的这一天。
康奈尔大学抛出诱人的待遇,美国政府极力阻拦,强行搜查你的行李,你的心血被你含泪亲手烧毁,但所有的机密早已珍藏在你的心里。
飞机颠簸了一下,把你的回忆拉回,忽然感觉有点冷,仿佛回到了海拔三千多米的青海试验基地。那里飞鸟罕至气候变化无常,高原反应带来的胸闷、浮肿、心悸,使刚满五十岁的你早已满头白发。
你没有退缩,你和中国第一代核武器科研的同志们一起,让原子弹的蘑菇云在罗布泊上腾空而起。
那一天,1964年10月16日,一个惊天动地的日子,中国的第一颗原子弹试暴成功!
在欢呼的人群中,疲惫的你流下了热泪,瘫倒在地。
此时飞机在首都机场上空已经进入了降落程序,可是飞机却突然失去平衡,迅猛的撞向大地,从机组成员慌乱的眼神中,你读到了危险的信号。
你万分焦急,还有几组极为重要的数据需要分析,可是,可是来不及了来不及了!
牟方东!我的包!保护文件,这比生命重要啊!牟方东!来,我们抱紧它!
郭永怀和牟方东用血肉之躯守护祖国最需要的数据。
当救援人员来到坠机现场时,十三具遇难遗体已经面目全非。有两具遗体却紧紧的、紧紧的、紧紧的抱在一起。
当人们费尽力气将两具烧得焦黑的尸体分开时,在他们的胸部中间,夹着一个几乎完好无损的公文包。
得到飞机失事的消息,周恩来总理当场失声痛哭,泣不能语。
钱学森听闻噩耗放声哭泣,一个有生命有智慧的人,一个全世界知名的力学研究专家离开了人世。
在郭永怀遇难的二十二天后,依据郭永怀用生命保护的重要数据,我国第一颗热核导弹试爆成功,中国拥有了氢弹武器。
1999年,国家授予郭永怀两弹一星功勋奖章,他是唯一一位在核弹、导弹和人造卫星三方面都做出贡献的科学家,也是唯一的一位烈士。
郭永怀,一位不应被历史遗忘的科学家。
2018年,编号为212796的小行星被永久的命名为郭永怀星。
现如今,每当我们抬头仰望,指引我们方向的永远是那片璀璨的星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