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城院学子走进档案馆:学习档案知识,感悟档案精神
档案是社会组织或个人在以往的社会实践活动中直接形成的具有清晰、确定的原始记录作用的固化信息。它见证着中国的往昔历史,其中的红色档案更是直接记录了那段红色年华,能帮助后人以史为鉴,深入理解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内涵,全身心投入到中国梦的建设当中。为了研究家乡档案馆建设情况,2022年8月10日,苏州城市学院“学习档案知识,感悟档案精神”档案学习小队赴江苏省苏州市档案馆进行档案实践活动。
8月10日上午,苏州城市学院实践团来到了苏州档案馆。当实践团一行人走进苏州档案馆,便感受到一种肃穆的气氛席卷而来,不同主题的陈列展览上真实文物与文件的摄影照片让人仿佛回到了那一段段过去的岁月。苏州档案馆陈列内容具有地方特色,选题多与江苏名人、苏州著名企业有关,如吴门名医雷允上、中国四大银楼之一的恒孚银楼、中华老字号苏州稻香村等。穿过介绍苏州历史的“时光长廊”,队员们对家乡的历史有了更深的了解。

在参观完展览后,实践团针对档案事业当今发展部分情况对馆内工作人员进行访谈。
档案馆当前的主要工作
档案馆作为档案事业的主体,主要职能为收集接收、整理保管、提供利用和档案研究。在过去的几年中,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与普及,档案数字化的重要性日渐提高,苏州档案馆处于工作模式转型发展的过程中。实践团了解到,档案馆最重要的工作为保存社会记忆和储备知识, 储存社会记忆和储备好知识以供备查,除此以外还有传播档案信息对社会公众具有文化教育、进行档案开发方便公众利用等工作。近几年来,随着新的档案法的颁布落实,党和国家对档案开放提出了新要求,苏州档案馆着眼于提升自身的公众服务能力,建设并完善档案馆官网和微信公众号、开放网上预约渠道、积极组织档案展览、出版档案读物,助力苏州档案馆的公众影响力与服务能力的提高。
档案馆工作中遇到的主要问题
为了针对档案馆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探访,实践团联系到了苏州档案馆的方处长。方处长根据自己的工作实践所得,着重向队员们介绍了档案编研过程中存在的相关问题。
方处长指出,“当前档案编研遇到的主要问题为资金、人才严重不足,工作任务量大但可以分摊任务的专业档案人员较少,导致时间紧、任务重。”在方处长的介绍下,队员们了解到档案从业者中具有较高编研能力的人才稀少,而档案馆的要求高、待遇一般更是无法吸引人才的重要原因。而由于档案部门与公众互动力度较低,档案编研在选题时也难以准确把握大众需求。
除此之外,档案馆还有着档案管理信息化的重要任务,由于这项任务需要大量的财力、人力和物力的支持,苏州档案馆同样面临着资金、人员等不足的问题。档案馆配套设施与系统建设不完善,许多档案从业者也无法熟练运用相关软件与技术。
由于档案有着严格的保密要求和开放期限,使得档案的公众知名度不高,档案的宣传工作也面临着传播力度小、运营媒体平台的人才少等问题。
此次档案馆实践学习活动内容丰富,不仅向实践团成员展现了家乡的历史变迁,更与实践团成员的专业知识息息相关,给实践团带来强烈的情感共鸣和深入的领悟思考。“时光长廊”中,一句句简短的文字展现了过去的岁月,队员们逐步体悟到城市的发展不仅是鳞次栉比的大厦展现的发达富裕,亦是先辈们辛苦开创的壮丽画卷。而将专业知识结合到档案馆的实践中,更让队员们深入了解了档案事业的重要与从业者的不易,加强了对专业知识的理解。档案事业关系着国家、民生,对中国梦的实现有着重要意义,队员表示,经过此次实践活动,更坚定了档案学习的信念,在了解到档案馆面临的问题后,也更明白了将来学习的方向。(通讯员 吴昀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