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小辞典》7.16 杜林
【本文转载自吉林人民出版社1983年 仅供学习参考】
16、杜林( Karl Eugen Dühring,1833—1921)
德国力学教授、哲学家和经济学家。出生于普鲁士官僚家庭。曾在柏林大学任教。
杜林从1867年就挑起了反马克思主义的黑旗。1875年,正当德国社会民主党刚刚实现统一的时候,他以社会主义“改革家”的面貌出现,从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社会主义等方面提出了一整套反动理论,全面攻击和篡改马克思主义,并阴谋分裂刚刚统一起来的社会民主党,把它拉向资产阶级轨道。
杜林的哲学是以庸俗唯物主义为基础的折衷主义大杂烩。他偷运康德的形而上学,剽窃黑格尔的唯心主义,并把孔德的实证论和庸俗唯物主义拼凑在一起,形成了一个庞杂的自相矛盾的体系。一方面,在解决哲学基本问题上,他主张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另方面,在其哲学体系构成上,又竭力宣扬唯心主义先验论,鼓吹先有世界的模式、原则和范畴,然后应用于自然界和人类历史,构成现实世界。在发展观上,他攻击辩证法,否认客观矛盾,认为矛盾就是背理,就是荒谬,从而把世界看成毫无联系、相互脱节的现象;在认识论上,他否认真理发展的辩证法,认为“真正的真理是根本不变的”,扬言自己达到了“永恒的、最后的终极真理”。
在经济学方面,他用资产阶级庸俗经济学反对马克思主义的剩余价值学说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理论,并大肆宣扬唯心主义的暴力论。他把政治上的暴力当作“基础性的东西”,而把经济关系看成“第二等的事实”,并从“永恒正义”的原则出发,抹煞暴力的阶级性,把一切暴力都看成绝对的坏事,否认革命暴力在历史上的重要作用。
在社会主义理论方面,鼓吹资产阶级改良主义,主张在不改变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条件下,实行“劳动平等”和“分配平等”。
杜林的反对思想,得到了伯恩施坦等机会主义者的支持,一度在党内流行泛滥,甚至左派领袖倍倍尔也一度受到蒙骗。在马克思的支持下,恩格斯写了《反杜林论》一书,粉碎了杜林一伙的进攻,捍卫了马克思主义,维护了党的团结和统一。从此,杜林在政治舞台上便销声匿迹了。
其主要著作有《哲学教程》、《国民经济学和社会主义批判史》、《国民经济学和社会经济学教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