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46、抗日战争•平郊各根据地大反攻与抗战的最后胜利(上)

2023-03-19 15:04 作者:162318-bai  | 我要投稿

前言:从1944年开始,抗日战争进入了反攻阶段,北平郊外的各根据地军民不断向公路铁路沿线的鬼子据点发起进攻。截止到1945年的8月,日本宣布投降前,我平西、平北、冀东、冀中四块根据地已经被大大的扩张了,不仅恢复了1941年大扫荡以前的边界,还向北平的方向推进了十多里。敌人的末日就快到了!

下面,以平西、平北、冀东、冀中、北平郊外、北平城内的顺序,依次写出日本投降之前的大反攻、日本投降的仪式与最终的胜利。

平西地区

逼退沿河城据点

沿河城位于斋堂正北,北临永定河,东可到向阳口、大村,西可到柏峪、爨底下,北可到幽州村、官厅镇,南可到斋堂和马栏。地理位置十分重要。1940年秋季扫荡以后,日军占领了这里,并修筑了据点。

这5年来,日军以沿河城为中心,在周边的向阳口、龙门口、新庄户、大小东宫、关子、黄土阻、白羊石虎、麻黄峪等村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我八路军战士也与之英勇抗争。在一次战斗中,抓获了一个日军的军官,他在之前的扫荡中,指挥部下在斋堂犯下了不可饶恕的罪行。我军经过审判,准备将其判处死刑。就在这时,斋堂据点的日伪军送来书信称:这个人对我们军队很重要,恳请贵军放了人吧。我们愿意拿几匹军马和一些粮食交换。我方不同意,驳回了他们的要求,最终除掉了这名日本军官。这只是这里斗争的一个缩影。 除此之外,我军多次袭击沿河城据点的炮楼,还有同塘铁路施工的现场,使敌人一边修路,一边还得提防着我们的破坏,铁路根本修不下去,最后敌人无奈的放弃了修路的计划,把派来的专家与工程师全都撤走了。

1944冬,抗战形势一片大好,部分地区已经开始了局部反攻。抗日军民攻克了柏峪、爨底下、燕家台、梨园岭、红水口、塔河等据点,重新围困住了沿河城据点之敌,先将水井内填上大石头,不让鬼子喝水,让他们逐渐干死、渴死。结果没想到鬼子竟将石头起出来了,一计不成,还有二计。我县大队李永华带领民兵摸过栅栏门,干脆将大粪灌入水井之中,让他有水吃不得,彻底断了他的水道。孙振魁、魏元丰、韩林云等党员自11月14日起,天天在敌人岗楼前埋地雷,敌人一有动静就打。敌人做饭没有煤,出来找燃料就有去无回,无可奈何地将岗楼旁山上的枯枝树杈砍下劈开,当柴做饭用了。遭我长期围困的驻沿河城日军风声鹤唳,草木皆兵,惶惶不可终日,度日如年,年底被我老七团侦察连团团围敌碉堡两天两夜。驻沿河城的鬼子在斋堂据点日军的接应下被迫撤走,收缩败退到斋堂。陷敌之手四年多的沿河城,重新回到了人民手中。

收复西斋堂

日寇在东斋堂建立据点,在西斋堂也建有岗楼,所以要想将侵占斋堂日寇赶出去,西斋堂之地必在先杀之列。早在1943年4月,抗日武装即在斋堂城外摆开地雷战:平西武装部爆破训练班学员,在斋堂日伪据点周围埋设地雷,炸死日伪军多人,日军船木大队副大队长坂田、汉奸贾全书、曹福云被炸成重伤,曹、贾二人不久丧命。1945年初,七团侦察连围攻西斋堂炮楼一天一夜后,20余名伪军成为惊弓之鸟,仓皇弃堡逃奔东斋堂,被日伪盘踞4年之久的西斋堂终于重新回归人民的手中。

王家河滩大拼杀(斋堂歼灭战)。

王家河滩位于斋堂村东约500米。1945年八路军七团就是在这个地方发动了一场对盘踞斋堂的日伪军的歼灭战,也是解放斋堂川的最后一战。

1945年4月1日,八路军侦查获悉,东斋堂据点增加了车辆和兵力,西斋堂伪军撤至东斋堂。八路军七团团长王茂全决定,趁敌撤退之机予以痛击。当晚七团以一连埋伏村东王家河滩,三连进入西斋堂,占领敌据点,二连为预备队。

1945年4月2日晨,驻东斋堂据点100余名日军、40多名伪军,在镇村中队长带领下,成三路总队向东窜去。敌人到达村东河滩时,等候已久的一连三排机枪夹杂小炮打响,10多个日军随着枪声倒在河滩里。一连的一个班,从敌左前方冲到敌军面前,三连冲进东斋堂村,消灭伪军后插向敌军背后,其中一个排插向清水河南侧,迂回敌人侧翼,二连亦随三连前进。日军中队长镇村见前有拦截,后有追兵,无路可走,于是分成两部,在王家河滩展开抵抗。七团逐渐缩小包围圈,敌人被压在河槽的土坎下。战斗中,日军中队长、斋堂据点指挥官镇村被我军战士击毙。

王家河滩之战历时两个小时,毙伤日伪军70余人,其中有日军中队长和两名小队长,缴获迫击炮一门,机枪一挺,“三八”枪百余支、望远镜一架及大批军用物资。此役我军伤5人、牺牲3人,损失极小,可谓大获全胜。

斋堂之敌东逃之后,胡林、军响、青白口、傅家台等处敌军也随之撤退,斋堂川得以解放。(左图为埋伏在王家河滩的八路军指战员)

王家河滩一役后,日伪军在大台集结喘息甫定,便纠集2000人对斋堂进行报复扫荡。七团王团长得悉情报后,连夜率团到大三里口布下伏击圈,旋即打响了阻击战,再次给敌人以重创。

下面是王家河滩战斗的详细过程:

斋堂军民合力围困敌军

1944年冬,一场围攻敌寇据点的人民战争打响了。11月17日夜,平西抗日根据地军民将斋堂据点团团围困。这一夜,我军成功地袭击了敌在斋堂、东西胡林、军响,沿河城等主要据点。宛平支队配合部队全歼了色树坟据点之敌,将炮楼夷为平地。

与此同时,地方游击队大力配合八路军作战,600多名民兵携带枪支和地雷,数千名自卫队员拿着锹、镐、斧子、镰刀加入行动。日军的据点、碉堡都被封锁住了,通向外边的公路都被彻底破坏,电线被隔断,电线杆被砍断,敌人饮用的水井也被老百姓用土填上了。

此后,平西抗日根据地的军民对斋堂地区的敌伪进行了持续135天的围困。敌人困难重重,不得不靠宛平城的日军为其运来粮食和煤炭,又将炮楼和民房拆毁,找木头当柴烧。

当时,在斋堂村一里以外的小山上有一座煤矿,有一次,民兵故意在煤矿上竖了一块木牌,上面写着:“老百姓别动,动则要命”,并让保长去据点向敌人报告。敌人来了30多人,想运些煤到据点烧火取暖用。正当他们围着煤堆看那块木牌子时,枪声响起,敌人乱作一团,又踩响了埋在四周的地雷,日伪军四散逃命。此后,敌人再也不敢来这里运煤了。在我军的强大攻势下,杜家庄、柏峪、军响、胡林、沿河城等五大乡的警察所土崩瓦解,绝望的日军只能苟延残喘。

1945年春天,平西和全国各战场一样,形势发生了根本变化,大反攻的时刻已经临近。根据《晋察冀日报》1945年4月6日的报道:

4月2日敌人恐慌撤退,我军乘胜追击,将敌包围于斋堂至东胡(林)村间河滩里,击伤敌小队长以下40余人。被敌寇蹂躏四年之久的斋堂川人民遂重获解放。

《晋察冀日报》1945年9月13日又刊发了原火采写的通讯《斋堂川的解放》,报道了此役的全过程。如今,人们得以了解当时的详细战况:

当时挺进军主力第七团奉命消灭斋堂之敌,团长王茂全决定在斋堂以东的王家河滩设伏,命连占领高地,卡住斋堂东去公路之咽喉,阻敌逃窜;命三连潜入西斋堂,待敌撤出东斋堂据点,迅速占领东斋堂,尾追逃敌;以二连为预备队,随三连出击,歼敌于王家河滩。3月26日,各连进人预定地区。29 日上午8时左右,我侦察小组打响3颗手榴弹,发出了敌人撤退的信号。

当地群众听说我军要攻打斋堂据点,情绪高涨,踊跃支前。

4月1日,东斋堂突然出现几十辆大车与60多名敌军,而西斋堂的伪军指导班,也被迫撤回东斋堂,我军得到情报后,分析认为敌人有可能要撤退,于是命令各连队连夜进入阵地。当天夜里,一连进入埋伏阵地,在山头上等了一整夜,三连注视着东斋堂的任何一点动静。第二天早晨,大雾弥漫,能见度非常低。9点以后,大雾才逐渐散去。这时,300多日军和伪军顺着大路旁边的水沟悄悄地离开据点,日军指挥官对他们喊道:“只要离开斋堂5里路,就可以脱离危险了。"

可是敌人没料到的是,他们只跑出1里多路,来到村东宽活的河滩时,早已埋伏在那里的一连开火了,三挺机枪喷射出愤怒的火焰,敌人顿时乱作一团,十几个鬼子立刻被撂倒在河滩里。一阵激烈的枪炮声之后,一连开始发起猛烈地冲锋。副连长杨来富率领着一个班,快速从左前方的山脚下冲到敌人面前,与敌人展开了肉搏战。

面对潮水般涌来的八路军战士,惊慌失措的敌人趴在地上不敢起来,一个日军小队长摇晃着指挥刀,声嘶力竭地命令冲锋,但是没有一名敌兵敢站起来,气急败坏的小队长顺手砍杀卧倒在他脚前的两个同伙,其他敌军纷纷站起来往回跑,潜伏在背后的三连见敌人往回窜,立即占领有利地形,并向敌人射击,给敌以重大杀伤。

敌军见前路被截,后路被堵,拼死反扑,端起刺刀向三连阵地冲来,三连一排长王朝银带领全排,奋勇突入敌群,与敌展开白刃格斗。这时,一连也从东面追来,将敌人团团围住。王家河滩上,顿时杀声震天,血肉横飞,枪声、爆炸声响成一片。

敌人被四面包围,顿时大乱,争相夺路逃生。日军小队长小松,扔掉指挥刀,拿起步枪,向我战士猛刺过来,将战士刺伤,3连1 班副班长一见,不顾一切地扑上去,双手紧紧抓住小松的枪,两人翻滚在地。王朝银排长飞身赶到,刺死小松。1连班长李玉琳,接连刺死2名日军,缴轻机枪1挺,步枪两支。3连战士段会德,刺死1名日军中曹,刺刀被折断,仍坚持拼杀,在身上3处负伤的情况下,又用小铁锹砍死1名日军。7班长林玉通连续刺死3名、刺伤2名日军,终因体力不支,英勇牺牲,王朝银排长假装负伤,敌人扑上来时,拿起手榴弹扔了过去,当场炸死两个敌人,还有1人负伤,但他仍持枪负隅顽抗,垂死挣扎,王排长冲上去,用右手卡住敌人的脖子,用脚将敌活活踢死。

在一个半人深的土坎子底下,隐藏着日军中队的指挥部,日军中队长镇村在一块大石头旁边摇晃着指挥刀进行指挥。三连连长带领一个排冲锋时,发现了这一情况,立刻命令战士一枪结束了他的性命,我军战士赶紧冲上去,投出一排手榴弹将敌人全歼,敌指挥部就这样被我军端掉了。

敌军残余部队想逃跑,早就埋伏在那里的我军部队冲了出来,七班长刘玉同冲在最前面,一连刺死三个敌人,当他将要去刺第四个敌人的时候,不幸被敌人刺中。当敌人的刺刀插到他的胸膛上的时候,他还向同志们喊:“同志们,冲啊!宁死阵前,不死阵后!”在怒吼声中,刘玉同同志光荣地倒下了。

从后面赶来的战友见状愤怒的举枪瞄准,一枪就把鬼子的脑袋打开了花,为刘玉同班长报了仇。

激战到中午,战斗胜利结束,共击毙、砍杀、炸死包括敌中队长镇村及以下的日伪军40余名,缴获火炮1门,轻机枪1挺,步枪30余支,望远镜1架及大批弹药物资。我军伤5人,牺牲3人。付出的损失极小。

以下片段节选自《伏击穷寇,解放斋堂》↓

"我参军后,训练了一段时间,在那天我们接到命令,要去王家河滩杀鬼子!"清水镇西达摩村抗战老兵艾德本说。那时候日军在中国已经快不行了,想要撤出斋堂、清水,收缩兵力。为了防止敌人集聚力量,八路军选好时机、看准位置,打算给“穷寇”来场伏击。

"我们得到消息,鬼子要在第二天早饭后经过这里。于是我们在头天晚上出发,藏在河滩下面等待他们经过。"艾德本回忆说。

出发时,天黑黑的,大夜里,没有半点星斗。年轻的艾德本和战友们就匍匐在河滩边的草丛里,等待着天明。他们趴了很久,谁也不敢出声,每个人都瞪大了双眼,望着鬼子来的方向。

“大概八九点钟的时候。我和战友就听见渐渐清晰的行军脚步声…脚步声由远及近,越来越响,我们握紧手中的枪,上好刺刀,拿出手榴弹,随时准备向敌人发起进攻。

“冲啊!"随着指挥员一声响亮的口号,战士们自河滩下涌上土路,和鬼子展开了正面交火!一时间,土路上、河滩下,鬼子一个中队100多人的兵力与我军战士厮打在一起。枪声、叫声、铁器撞击声响成了一片..…

“一个鬼子挺着刺刀捅过来,我用枪一挡,往左一拨,战友趁着缝隙,照着鬼子肚子就是一刀。血流了一地,鬼子面目狰狞,又冲着我扑过来,我一着急就用枪使劲往前一顶,枪口正好抵着他胸口,我按下扳机,"砰’的一声,鬼子倒下,这才死透了"艾德本回忆起杀敌时的情景,激动之余,拿着拐棍又演示了一遍。"拼刺刀得会左右刺,手劲要大,必须把敌人枪口挑歪才行…

一场恶战过后,鬼子在河滩里丢下尸体,放弃据点,狼狈东逃……

战后,在老百姓的一片欢呼声中,那些之前在斋堂作恶多端的地痞流氓、汉奸走狗、土匪特务被我军战士挨个从据点里揪了出来。贫苦农民们一拥而上,拿起锄头铁锹,狠狠地打向这些狗腿子、软骨头。我军战士一面宣传优待俘虏政策,一面劝阻,好不容易才把愤怒的民众压了下去。最终经过审判,罪大恶极者,当众、就地枪决。

战后,王家河滩,清水河畔,到处横卧着敌尸,血把河水都染红了。我军堆起柴草,决定将这个魔窟彻底摧毁掉。伴随着冲天而起的熊熊烈火,伴随着震天动地的爆炸声,斋堂据点的炮楼很快就化成了灰烬,变成了废墟。

斋堂据点被拔除后,胡林,军响,珠窝,青白口,太子墓等据点敌人,仓皇的朝着东边——门头沟和北平方向逃窜。

大三里口阻击战

在从斋堂撤往门头沟的路上,有部分敌人不甘失败,悄悄溜了回来,想着走了也不能让我们好过,准备在斋堂川再次抢掠一番,也以示报复。结果,踏响了连环雷,被炸的死的死、伤的伤、逃的逃。七团长得悉情报后,连夜率团到大三里口布下伏击圈,旋即打响大三里口阻击战,再次给这股敌人造成重创,他们只好带着死尸和伤员原路退回,从此日军再未敢进入斋堂川半步。

此役充分显示我军整风学习和大练兵的成果,部队战斗作风英勇顽强,军事技术过硬,敢于和敌人短兵相接,白刃格斗,受到军分区的表扬。

5月,7团奉命参加察南战役。这次战役在肖文玖的指挥下,连克石门子、盆道据点,击毙日军驻涿鹿县指挥官三滕,毙俘日伪军百余人。军威所至,敌伪极为恐慌,倒拉咀,原安屯、高铺子、南化子等敌伪据点相继撤守,从而胜利结束了平西扩大解放区的第1期战役。

我军战士集合,肖克司令员发表讲话

附加篇一:涿鹿的首次解放

民国34年(1945年)4月30日,冀察军区根据党中央1月“确保察南十县为我所有”和“切实掌握平绥路”的指示,作出了察南战役的部署,5月10日,八路军冀察军区十一分区(平西军分区)主力七团集结于蔚县尚庄及涿鹿三道沟、乔麦川一带。四十四团集结于柳树庄及虸蚄口一带。次日晚部队进入阵地,在东起桑园、矾山,西到石门、岔道75公里长的战线上,将所有敌伪据点分割包围起来,切断敌人的通讯联络。

12日晚,七团在分区司令员肖文玖的指挥下,除三连配合四十四团攻击桑园之敌外,其余部队一连围攻岔道据点,侦察连围攻石门据点,三连担任对倒拉嘴之敌的警戒,四连在辉耀及石瓮一带准备阻击涿鹿增援之敌。战斗开始后,首先攻击岔道据点。岔道是涿鹿通往蔚县、广灵的交通要冲。该据点由伪涿鹿县警备团第二中队一个小队驻守,拔除这个据点,对整个战役具有重要意义。一连经过两次强攻,敌人依赖碉堡工事顽强固守,战士们在碉堡周围一方面构筑工事进行坑道作业准备用炸药爆破,一方面进行政治攻势。13日下午3时,保岱日伪军200余名,高堡日伪军100余名出来增援。在石瓮村南遭到伏击,逃回涿鹿城。战斗中日军驻涿鹿城指导官三滕被击毙。岔道据点之敌在弹尽粮绝、孤立无援的情况下,于15日缴械投降。岔道据点攻克后,团指挥部移至石门,开始对石门据点发起攻击。18日下午,50多名伪军在八路军攻势下,捆绑着日军指导官走出围子,全部缴械投降。七团又相继逼退倒拉嘴、栾庄、广恩屯据点之敌。6月1日凌晨,怀涿支队攻破涿鹿城东的双树伪军据点,13名伪军缴械投降。

日军为了确保涿鹿城的安全,6月12日从涞源撤出的日军一个中队进入涿鹿桑干河南的五堡、六堡、广恩屯一带,高堡据点也增加了两个骑兵连,一个步兵连的兵力。八路军七团和四十四团于6月16日集结于紫芳口(今名虸蚄口)以南一带进行短期休整,并着手察南战役第二阶段(解放张家口)的准备工作。

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后,驻涿鹿城的日军仓皇撤离。伪警备团张锦部500余人,企图凭借涿鹿坚固的城墙和工事固守,等待国民党军队接管。为尽快解放涿鹿城,8月16日,中共怀涿县委派六区区长韩清进城与张锦谈判。张锦以“部下不同意,容我和弟兄们商量为由”拖延时间,赶紧搬运枪支弹药,准备做垂死挣扎。

8月19日,八路军冀察军区十一分区肖文玖司令员,指挥七团、四十四团、新四团、新五团、怀涿支队围攻涿鹿城。傍晚,涿鹿城四关的防卫很快被突破,伪军全部龟缩在城里,凭借城墙顽抗。围城部队一方面准备攻城,一方面派代表和张锦谈判,争取和平解放县城。是日上午,八路军谈判代表十一分区作战科长张明锦,借伪军绳索登上城墙,进入设在关帝库的伪团部。鉴于大军压境,张锦被迫接受八路军提出的条件,答应下午四时开南门缴械投降。但到时未见行动,围城部队便向城内敌人喊话。据城之敌非但不开门,反而突然开枪射击,双方重新交火。

20日上午,因战况突变,围城部队奉命主动撤离。张锦乘机率部出逃,企图西去大同与傅作义部会合,途遇八路军的阻击,又惊慌折回涿鹿西部山区,到上葫芦、溪源、护路湾等村驻扎。

8月27日,冀察军区命令十一分区新五团“火速赶到涿鹿城南解决弃城逃窜的伪军张锦部”。

29日拂晓, 张锦的伪警备团被八路军新五团与怀涿支队围困在笔架山上,张锦见大势已去,无奈率部缴械。由于张锦罪大恶极,血债累累,中共怀涿县委决定将其就地正法。临刑前,他大声呼喊着韩清的名字,哀求老同学救他。韩清对他说,这条路是你自己选择的,不要后悔,接受人民的审判吧。张锦最终难逃一死,被枪毙了。

至此,涿鹿县全境解放。

拔除长操及周边据点

部队经过短期休整,7月开始战役的第2期作战。分区指挥7团,向房山、良乡、涞水、涿县、易县等地之敌出击。

我军缴获敌人的装备

我军首先拔除的就是大石河畔的长操据点,为大部队东出扫清道路。长操位于我根据地东部边沿,控制着山口要道,驻有伪军1个中队,我4连包围据点后,先掩护部队向炮楼挖掘了1条交通沟,将大批柴自运至炮楼门前,然后对敌喊话:“如不投降、立即点火!”敌仍顽抗,指挥员遂下令点火。顿时烈火腾空而起;炮楼枪眼,四处冒烟,敌人被连熏带烧再加上呛,彻底失去了战斗能力,最终无奈乞降。

攻克长操后,我7团,44团,房涞涿支队,在广大群众支援下,同时出击,分别攻克南窖,大安山,孤山口,天开、花港,东西安子等10 余个据点。河北、河南、长沟峪、北窖、红煤厂等10 余个据点,纷纷撤守。除此之外,我军还经霞云岭、十渡,拔除了张坊的炮楼,并攻打了大石窝、韩村河、周口店、石楼等据点。

至此,我平西根据地内之敌据点,已全部被拔除,平西根据地与察南新开辟地区,已连成一片,东线不仅收复了被敌“蚕食”的地区,而且扩大了大片新区,我部队遂直逼房山县城。

攻克房山县城

房山东靠平汉路的良乡车站,西有周口店据点。城内驻有日军40 余人,保安团200 余人。虽然县城外围之据点连连被我攻克,但城内之敌,自恃城高壕深,靠近铁路,十分麻痹,防守松懈。

7 月11日,我分区主力在距房山25 公里的长沟峪集结,进行攻城准备。16 日正值房山城大集,李水清和7团个别干部,带领侦察员,化装察看地形,选定攻城突破点。17 日夜,部队沿山间小路疾进,午夜,各路人马相继抵达城下。按预定方案,1连从西南角攻城、3连从西北角攻城,4连为预备队,向周口店方向派出整戒;侦察连向良乡方向派出警戒。

3连以神速动作越过护城壕、将梯子皇上城墙。1排长李玉带领2班飞速登上城头。此时敌哨兵才猛然惊醒,放了一枪,大声惊叫:“八路上城了!”李排长举枪将敌击毙。正在北门城楼赌牌的伪军,听到枪声,刚要提枪外冲,被突击组迎门击毙数人,敌外冲被阻,胡乱向外打枪。我突击组投进几颗手榴弹,一批敌人当场被炸死,其余人一看形势不妙,立刻缴枪投降。突击组立即打开北门,3连主力突人城内。副指导品带领3排,很快攻占了西门,1连亦从南面登城,部队入城后,以少数兵力监视退守城隍庙的日军,以主力向伪县政府发展进攻。

伪房山县保安大队长孔宪江,听到四门失守,慌忙带领他的亲随和手枪队,经伪县政府向城陛庙方向逃跑,来到大街,正遇我进攻部队,3连机枪、步枪、手榴弹一阵猛打,伪军死伤一片,残敌正欲掉头逃窜,又被刺刀、枪口逼住胸口,只得举手投降。从俘虏口中得知,孔宪江已被击毙。我攻占伪县政府,打开敌人仓库,将大批弹药、布匹及电话机等物资,迅速运出北门。天亮前,部队押着俘虏,扛着大批胜利品,登上房山城西北之山岗,凯旋而归。

我军攻克敌人炮楼

群众听说八路军打进房山县城,还打死了大汉奸孔宪江,无不拍手称快,纷纷抬着猪羊,前来慰问得胜归来的子弟兵。

1945年8月8日,苏联政府对日宣战,毛泽东主席发表声明,号召“中国人民的一切抗日力量,应进行全国规模的反攻……"

8月15日,日本政府宣布无条件投降,驻色树坟车站的日本顾问小川和伪警备队12人感到山穷水尽,在民兵围困后,无奈举手投降。与此同时,盘踞在房山、良乡两县的日军纷纷从各处据点经长辛店、宛平城、丰台方向撤退至北平城内。

紧接着,我平西部队在晋察冀军区、冀热察察军区统一指挥下,从斋堂川出发,浩浩荡荡,向北平挺进,连克清水涧、大台、王平口、陇笃庄(妙峰山镇)、鲁家滩(潭柘寺镇)、军庄,门头沟,香山,石景山,温泉,沙河,清河等地,直抵北平城下,一路上,敌人望风而逃…………

我军攻克香山,这是当时通过碧云寺的照片↑

我军攻克雁翅、王平口、门头沟、石景山铁厂↓

平西部队一路东进,准备和冀察军区兄弟部队一起解放北平,截止9月底,八路军前锋部队抵达香山、磨石口、苹果园、古城、衙门口,直逼西苑和新北京。后因形势变化,任务改变,奉命北上,又连克大村、高崖口、镇边城,瑞云观等据点,配合兄弟部队,向敌伪蒙疆自治政府所在地张家口进军,在南线参与了收复张家口之战。

附加篇二:蔚县的解放

1945年,随着国内抗日形势的急剧变化,日军感到末日来临,于7月份全部撤离蔚县。日军撤离后,蔚县八大镇及周围据点的伪军、汉奸惶恐不安,很快龟缩在西合营、代王城、蔚县城三个据点中。8月9日,蔚阳支队在县委书记王野洲、县长王子麟率领下包围了西合营,涞源支队在贾吉平、政委李子光及吕奇峰、胡子钧率领下,包围了代王城。8月10日到11日,经战斗,西合营的敌人突围,除沿途被歼一部,其余逃往县城。代王城驻敌挖开西城墙向县城逃跑,除沿途被歼一部之外,剩敌逃往县城。至此,蔚县境内的伪警备队以及伪县、乡、镇的部分头目及机关人员、特务、密探等在胡锡侯、宗孝等人的率领下有2000多人,都集中在县城之中。在日军宣布投降之后,张家口地下国民党组织奉命派人前往蔚县,秘密进城组织了城防委员会,委任马迪仕为委员长,胡锡侯为中央地下第七方面军军长。这伙民族败类变成了蒋记国民党的头目,公开打起了国民党的旗帜,拒绝向八路军缴械投降,凭借蔚县城坚固的城墙,深而宽的护城河,坚守城池,等待国民党军的增援 ,准备反攻,继续与人民为敌。 9月底,晋察冀军区第九旅,奉命解放蔚县城。10月1日进入蔚县县城的南、东、西关,严密地包围了城池,县、区地方部也随即配合部队进行各方面的攻城准备工作。为避免战火燃烧城头,首先展开强大的政治攻势,对敌人晓以大义,敌人死不觉醒,只好加快挖坑道进度,准备破城。这时,第九旅接上级命令,要加快攻城。在坑道未打通之时决定架云梯攻城。九旅三个团分别部署在城东、城西、城南,其余部队分别在外围准备截击逃敌。各路民兵在县、区干部带领下,制云梯、备担架,运送物资、弹药,警戒外围。10月中旬的一天拂晓,八路军发起攻击,敌人凭借高大城墙、坚固工事,居高临下,负隅顽抗。强攻遇到困难,八路军战土伤亡很大。 中共蔚县县委和部队领导人总结了攻城失利的教训后,加快坑道工程的爆破准备。到11月1日,坑道工程就绪,一面通牒城内敌人缴械投降,一边昼夜往洞里运炸药。3日拂晓,几千斤炸药装进坑道内,在得到敌人最后拒绝投降消息后,一声令下,引爆炸药。一声巨响,顿时地动山摇,火光冲天,当敌人目瞪口呆之时,八路军已从西关、南关炸开的城墙豁口冲了进去。东城墙敌军官郝玉凯,未战缴械,让八路军一个营登上了城墙。八路军从东、南、西三面向城内逼近,将顽抗的敌人打死打伤320多人,只有匪首宗孝在城破之时从西北角挖好的洞里带兵一部逃出城外。当这股逃兵跑到城北卜南堡村时,皆被警戒外围的八路军战士活捉。 蔚县这座所谓的“铁城”被打开了,地方干部随军入城开始工作,登记敌伪人员,逮捕马迪仕等一帮汉奸头目,从俘虏中认找出特务、密探、叛徒加以关押,对俘虏士兵分别进行改编和释放,对伪军头目胡锡侯等全部由部队押走,送边区军事法庭判处。 11月3日,蔚县县城正式宣告解放。至此察哈尔省全部县城解放。

平北地区

密云县的光复过程

略图↑ 1945年6月,抗日战争进入大反攻前夜,八路军开始由内线作战转入外线作战,冀热辽军区奉命组织3个挺进东北支队分别向长城以北伪满洲国境内出击。十四军分区从十三团抽调2个主力连队,连同3支地区武工队和部分地方干部(包括由承兴密联合县抽调的50余名干部)共500余人,组成挺进东北第一支队,师军任支队长,李越之任政委。6月27日,挺北支队由密云县司马台小关门出长城进入滦平,并继续北进到隆化、围场一带。十三团另一部和十六团也以承兴密联合县为基地,深入滦平、承德等县敌占区活动,打击敌人,掩护北进部队。5月份,平北地委也先后成立以吴涛为书记的中共热西分委和以王亢为支队长的热西支队,积极准备向伪满洲国热河西部挺进,开辟新的抗日根据地。丰滦密联合县为热西支队的前进基地,因此,又由冀东划归平北领导。 苏联红军解放承德及周边地区形势图↑↓

8月8日,苏联对日宣战,出兵东北;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各参战国在东京湾美国“密苏里”号巡洋舰上举行日本投降签字仪式。9月9日,在南京举行中国战区日军投降签字仪式,日本中国派遣军总司令冈村宁次在投降书上签字。中国人民经过14年艰苦抗战,终于赢得了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喜讯传到密云,长城内外、潮白河两岸一片沸腾,各界民众激动万分,奔走相庆,欢庆这个奋斗得来的伟大胜利。然而,驻密日伪军并没有乖乖放下武器投降。800余名日军据守石匣城和密云县城,以“奉蒋委员长命令驻防待命以维持地方治安”为由,拒绝向共产党八路军缴枪。在这种情况下,密云抗日军民坚决执行党中央和八路军总部命令,为彻底粉碎日伪军顽抗而继续战斗。

密云东部地区的光复过程

略图↑

日本投降后,河东各据点日伪军惶惶不安,纷纷逃跑,连墙子路等较大据点守敌也逃往兴隆县,河东已基本没有大股敌军。河东自卫军奉命集中,成立民兵团,与县支队、区游击队一起,配合主力部队发起全境攻击,一面清剿境内之敌,一面追击逃往兴隆地区之敌。8月31日,承兴密县支队配合十三团和十六团主力围困攻打兴隆县城,城内伪满军和伪满讨伐队近2万人在旅长黄方刚率领下宣布起义,承兴密县支队收编伪满军1个团1000余人。9月11日,承兴密县支队收复墙子路据点和钨矿,俘虏日军8人,缴枪50余支;收复六道河日军据点,俘虏日军20余人,缴枪60余支。承兴密三区民兵300多人,配合十三团一部去接收鹰手营子据点,中途得知鹰手营子伪满军逃跑,立即展开追击,急行军50余公里,追到车河,截获逃敌1个团。四区民兵、游击队配合十三团另一部接收前苇塘据点,伪满讨伐队1000余人先向十三团投降,后又逃往石匣城。在大反攻中,民兵发挥出重要作用。据不完全统计,截止到10月下旬,承兴密联合县共有1000余民兵单独作战或配合主力作战70余次,接收或攻克日伪据点25处,毙俘日伪军77名,收缴轻重机枪6挺,掷弹筒10个,步枪678支,战马10匹,弹药一批。

附加篇三:兴隆的首次解放

1945年8月8日,苏联政府宣布对日作战。此时兴隆县日伪当局已得到苏联对日宣战的消息,但严守秘密并不公开。16日,兴隆县伪满军警政各机关已接到由日本国内发来的无条件投降无线电报。8月17日,伪县公署、县警务科、协和会兴隆县本部、县兴农合作社等机构分别电话通知各村公所:“日本已无条件投降,所有满洲国各机关的牌子全部摘掉,满洲国的帽徽扯去。”并烧毁一切档案。同日,伪县警务科电令驻各警察署、警察分驻所、警防所的全体警察,到县城集中前,不能携带的库存武器弹药全部就地烧毁。 8月25至28日,兴隆街的日本关东军及所有的日本人官吏、职员及家眷约千余人,由兴隆街向承德方向逃走,当行至承德县境内新杖子附近时,闻知承德有苏联红军驻守,不敢继续前进。于是又从原路返回,在兴隆县城盘踞二三日后,31日清晨,经八品叶、大营盘、挂兰峪、马兰峪、蓟县向北平方向溃逃。 兴隆县地处雾灵山脚下,是伪满洲国的西南“国境线”,位置重要,是日伪“防卫”之重点。仅县级讨伐队最多时即达23个,几乎占伪满河省兵力总数的一半。伪热河省讨伐队有2/3兵力常驻兴隆,又有伪满正规部队5个团,全县驻有军、警、宪、特共21000多人。日本投降前夕,日伪为了加强统治,在军事上实行统一指挥,特建立“第五军管区西南地区司令部”,任命伪满军第二十四团团长黄方刚为司令,并把黄的职务由团长提为旅长(伪满洲军第四旅),把军衔由上校晋升为少将。通过做工作和谈判,促使黄方刚率部起义,实现兴隆的全面和平解放,是最理想的结局。 8月28至29日,第十四军分区司令员舒行、军分区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黄文等与黄方刚、于佩珊(代理县长),在前苇塘村张全五家宅院里,就伪滿军政人员起义后归属安置、部队整编,武器弹药、物资收缴等,进行了谈判并达成了协议。 1945年8月31日,在兴隆后苗圃广场举行起义大会。黄方刚命令西南“防区”内一切伪满军队、讨伐队、警察及一切伪职人员全部都要服从八路军整编。愿意革命的参加八路军;不愿意的放下武器,由抗日政府发给路费还乡。一时间会场上人声鼎沸,一片欢腾,“要革命”、“参加八路军”的欢呼声此起彼伏。会后舒、黄双方主要会谈人员合影留念。 黄方刚率部起义的有伪满洲军4个团、14个讨伐大队、兴隆境内所有警察署、分驻所、警防所及伪满地方工作人员近2万人,各种大炮100多门,轻重机枪1200多挺,长短枪5万多支,弹药数千万发,各种军用物资若干。 至此,兴隆和平解放,兴隆人民坚持12年之久的抗日斗争,终于取得了彻底胜利。

密云西部地区的光复过程

丰滦密根据地大反攻地图↑↓

河西丰滦密联合县也立即按照上级部署展开攻势。二区游击队和自卫军共150多人攻打司营子据点,守敌早就逃走了,我军毫不费力的收缴了弹药和物资一批。接着又攻克了白马关据点,据点内伪满军1个连负隅顽抗。游击队和自卫军遂从东、南、西三面包围据点,连续喊话逼降,在强大压力下,伪满军意志崩溃,一部向北逃窜,剩余30人缴械投降。白马关据点内存武器弹药甚多,仅步枪就有500余支,全为游击队接收。

与此同时,丰滦密县支队、自卫军共400余人,奉命攻打琉璃庙据点。包围据点后,派代表与守敌谈判,要求其放下武器投降,遭到拒绝。当天夜里,县支队组成40余人的突击队,搭人梯越过围墙攻进据点,大部队随后强攻,经过1个小时激战,除100余名伪军逃跑外,毙俘伪军480余人,缴获炮6门、机枪2挺、长短枪430支。逃跑伪军于中途也被县支队一部截获。丰滦密地方游击队还先后接收了喇叭沟、长哨营、汤河口、宝山寺等日伪据点,守敌狼狈逃往丰宁、滦平、密云等大型据点,收缴武器足有一大批。

除此之外,丰滦密县大队和十三团的某部共同朝石匣据点、密云县城和怀柔县城发起猛烈进攻,但是,这几处据点有大股敌军盘踞,再加上守敌接受了国民党提供的装备,不断朝我军还击,因此,我军尚且无力攻克这三处据点,只得见好就收,分别撤回了云蒙山、雾灵山,但不可否认的是,这两次战斗给敌人以重大杀伤,令敌人闻风丧胆,是密云地区同日伪军的最后一战。

自日本宣布投降至9月,党领导河东、河西抗日军民积极进攻,清除残敌,战果显著。解放了密云县境内除密云县城、石匣城外的所有敌占区,并且成功接收古北口,与苏联红军共同举行接受驻古北口日军投降仪式。

古北口是连接华北、东北、内蒙古的重要长城关口,1933年3月被日本关东军侵占,建有伪满洲国和伪华北海关,长期驻有大量军警宪特,是密云地区最大日伪据点之一。1945年8月,苏联红军参战进入中国东北后,驻古北口日本关东军惶惶不可终日,只留下48名日军驻守,多数日军逃入关内石匣城。8月14日,苏联红军兵临城下,留守日军未敢抵抗,缴械投降。

下面,先说说苏蒙联军是如何从中苏国界线一路打到长城沿线的。↓

附加篇四:八月风暴行动—热察战役经过

第一阶段(八月九日--十六日)

东路:八日夜,苏蒙联军第一梯队旅先遣支队(加强营)从阿沙盖图方向,隐蔽接近国境,突然发起进攻。九日三时,第一梯队越过国境。拂晓时,二梯队和预备队越过国境,并前出到那仁宝力格以南地区。尔后即开始沙漠行军,间有一些小的战斗。至十日,右翼主力前进100余公里。十一日,先遣部队到达阿巴嘎旗,与贝子庙之伪骑一师遭遇,将敌击溃后,继续前进。十二日晨,主力进至阿巴嘎未遇敌较大抵抗。十三日,先遣队前进至巴彦郭勒以西地域。十四日,坦克搭载步兵向多伦前进(从一三日---五日三天行军300公里)十六日,攻占多伦。

西路:九日,发起进攻后,苏蒙主力(第7装甲旅、27摩步旅),在蒙古境内向前运动。十日夜,攻占查干敖包。十日,攻占二连。十二日晚,占领苏右旗。十三日第30摩步团从行进间攻占化德,全歼残敌,尔后向康保张北追击。十五日,先遣部队到达庙滩,击退伪蒙德王骑兵反突击,一时,主力到达张北城下,遂向伪军各骑兵师发出最后通牒,遭伪军拒绝。十六日,经激烈巷战,攻占张北,后伪骑3、7师投降,9师接头谈判,7、8师溃散。

第二阶段(八月十六日一二十日)

东路:攻占多伦后,苏蒙军变更部署,分兵两路(右路为主)向承德发展进攻。十六日,右翼先遣队占领水泉坝,击溃森吉图伪守军,入夜冒雨前进。十七日,右翼一部折向丰宁(此时丰宁县城驻地已经从凤山迁到了喇叭沟门正北的大阁)县城前进。十八日,几乎未费一枪一弹,兵不血刃就解放丰宁县城以及凤山(其中,我平北丰滦密联合县派出部分人马北上配合苏联红军的行动,严格来讲,丰宁是我军和苏蒙军共同解放的),俘敌三百;左翼解放隆化(敌弃城南逃)。十九日,两路向承德方向进攻,于晨三时到达承德附近,从城南、北、西三个方向对承德形成合围态势,守敌混乱,部分哗变,苏军司令带小分队突入城内,迫使日军师长接受投降条件,黄昏主力攻入城内,日伪八千余人全部投降。

西路:一八日,苏蒙军下达向狼窝沟等筑垒地域进攻的命令,入夜发起进攻,因遇雨和遭敌顽抗,进攻受阻。一九日,进攻。各团各派-加强营在炮兵、航空兵支援下,进行火力侦察,查明敌情。二一日,一梯队各团派出强击组,揳入敌筑垒地域,消灭永备工事之敌,战斗很激烈。中路蒙军装甲七旅之进攻,接连遭受日军火力杀伤及小股反冲击;日终前,左翼已占领有利地形。二十一日拂晓,经炮火准备,发起总攻,激战一整天,到黄昏,除西边敌若干支撑点(估指春垦)外,基本占领敌筑垒地域。二十二日,二十一日拂晓,经炮火准备,发起总攻,激战一整天,到黄昏,除西边敌若干支撑点(估指春垦)外,基本占领敌筑垒地域。二十二日,苏蒙联军与平西、平北的八路军兵分四路攻占了张家口。

张家口解放的老照片↑↓

二十一日拂晓,经炮火准备,发起总攻,激战一整天,到黄昏,除西边敌若干支撑点(估指春垦)外,基本占领敌筑垒地域。二十二第三阶段(八月二十一日--二十三日)

东路:二一日晨,苏蒙军由滦平旧址(今滦河)向西发展进攻。二一一日晨,向滦平之敌发起进攻,

驻守的日军无法抵挡苏蒙联军的强大攻势,大部分被迫弃城投降,小部分南逃至古北口内。

与此同时, 美军在秦皇岛、唐山登陆。

为了避免与美军直接发生接触,苏军最高统帅部下令停止向北平进攻,后又令其先头部队撤到长城以北。

西路:攻占张家口之苏军,在尚未按计划向北平行动的情况下,即奉命停止了进攻。战役第三阶段即告结束。

山海关战役

1945年8月,为了在苏军大举南下的利好之下,抓住机会一举击溃东北的大量日军,同时掌握东北丰富的战略资源,我军在华北地区的部队奉命率先出击,李运昌部10000多名指战员分为三支先遣部队在,8月中旬迅速动身挥师直指关外。此时日方虽然名义上已投降,但是实际情况不是这样,其实是在中国北方的军队有不少并不执行政府指令,还在进行军事防御。所以我军北上的部队并不都是一路顺畅,凡是沿途遇到小股抵抗的日伪军,都给予坚决的武力消灭,直到兵临山海关之时,日军连同伪军有2000多人的兵力,在城内顽抗。此时负责攻城的曾克林部选择了分析敌情,谨慎采取军事行动。 原因主要是装备差异,如果我军在山海关强行攻城,以曾克林部当时的装备水平和人数,要正面击穿山海关拥有城防工事的日伪军,还是有很大难度。但也有一个有利的外部因素,苏军进入东北后,攻势猛烈,很快就向南推进,此时已经有部分苏军到达山海关一带。曾克林部认为苏军是友军,为什么我们不与其合作呢?曾主动派出支队,向附近地区的苏军沟通,提出盟国部队共同出击,组成联合部队解放山海关一带。苏军进行了请示,最后双方决定以八路军的兵力为主,苏军优势的炮火协同,相互配合加强进攻实力,联合向山海关城发起攻击。 8月29日,我军按照苏军建议,战前与日方的最后一次会议在城门外不远的一座土屋进行。我军要求敌守军遵照受降要求,主动出城交出武器,但是日方不顾中苏代表的要求,表示根据上级指令,山海关内的2000日伪军只向国民党军缴枪,而不能向眼前这支中苏联军投降,并且狡辩称,山海关地区不在满洲国的范围内,苏联红军的军事行动也是非法的。日军摆出一副冥顽不灵的态度,山海关之战此时已经无法避免了。 30日上午,中苏军队占领了山海关外的前新车站,从而使山海关变为一座孤城。下午5点,苏军密集的炮火划破了山海关的天空,攻城行动正式打响了。苏军的炮火异常凶猛,虽然入境的红军只是进行如同之前欧战中常规的炮兵操作,但是在中国北方日占地区,不管是日军还是我军都多年没有见到过这样强的排炮攻击。苏军方面半个小时的强火力覆盖,大大瓦解了日军的工事和信心,使得我军接下来两个团的攻城任务变得简单了不少,城内守军早已被连续炮击吓破胆,只防守了区区2个小时的时间便遭遇惨败,城内2000名敌军被联军歼灭、俘虏,其中包括300多名日军官兵,山海关战斗胜利结束。这是有明确记载的一次中苏联合作战,而曾克林部也借此战的胜利,成功打到关外,成为第一支进军东北的我军部队。

至此,苏联红军已经彻底消灭了长城以北的全部日本关东军,还彻底捣毁了伪满洲国、伪蒙疆政府两个伪政权,胜利的完成了既定目标,在中国东北驻守一段时间后,开始分批次的撤回苏联。

古北口地区解放之前的局势

古北口解放前,八个日本少将领着春一、春二、春七部队盘踞在长城楼子改成的炮里。苏军进入前,关内的关东军全集中在古北口三道防线:(1)长城;(2)古北口东北和南山;(3)北甸子的五里坨,全安上了炮位,像是要坚守这里。1945年8月14日的上午,和平常一样,国际警察要搜查从承德到古北口的火车的人(一天来往两趟车)。日伪有三十多个机关,海关在古北口,每次来车总要把人赶上月台,让其跪下,一个挨一个的检查,瞧谁不顺眼就拉走了,没收了货还不算,还灌凉水,灌煤油,坐板凳等受刑、拘留。他们正要检查时,伴随着北面轰隆隆的响声和飞机坦克的轰鸣声,苏、蒙军队的火炮紧接着也打响了。“轰隆”的一声,一发炮弹在山头上爆炸了。吓得伪满洲军队全穿上便衣,把枪丢到厕所里、河里,不知往哪里丢好,慌乱作一团。然后全举手投降了。国际警察也不检查行人了,直接吓得自个儿跑了。后来,愤怒的百姓把他抓了回来,拿绳子将他倒吊在站台上,用鞋底抽了个半死。那个日本少将跑去把一个叫李振东的小贩的白布扯下来当做投降的小旗。还有的鬼子兵直接用白布挡住了膏药旗上的红太阳,当作白旗。

紧接着苏、蒙军队骑着马进来了,老百姓自动挂起青天白日的旗子,拿着欢迎的小旗,呼喊着欢迎的口号到关上去迎接苏蒙联军。其实,在这支队伍里面,蒙古的人比较多,苏联的人比较少。

十六日举行受降仪式,山上的鬼子全撤下来了。平时那种耀武扬威的劲儿全没有了,斜戴着帽子,耷拉着脑袋,双手把枪举过头,一个挨一个的在河岸边站着。那个少将乜斜带着帽子,腰里的枪被没收了,骑在马上指挥投降,他双手举着洋刀,交给了苏蒙军,鬼子兵也一个一个的把枪扔在河滩上,一会儿,枪就堆的像小山一样高了。有的日本人逃跑,不是被蒙军捉回来就是被开枪打死了。十五日、十六日里,有不少日本鬼子把帽子往脸上一抹,然后就跳河自尽,扎在河里就淹死了。还有二十多个鬼子划船想逃,苏军看到以后,都懒得追,直接丢过去几颗手雷,随着爆炸声和水响声,鬼子被炸的人仰船翻,好多人直接落入河里,结果不是被河水淹死,就是浑身上下湿淋淋的和落汤鸡一样,狼狈不堪的被苏军抓了回去,最后这些鬼子一个也没逃了。

十四日,有五节火车拉着日本俘虏、大米、白糖往石匣、密云的方向撤退。(承德已经被苏联红军占领了,苏军前锋已经兵抵滦平,日军四散而逃),刚出古北口的山洞儿,火车没水了,鬼子就抓了好些老百姓,给火车灌水,老百姓听说日本已经投降了,鬼子就算完蛋了,于是就都不想给他们干了。“挑一担水就给一袋白糖和一袋大米”,鬼子兵说。好多老百姓很久都没吃过大米了,一听,有的又挑起来了。“兄弟们,他们都投降了,干嘛还看他们脸色,干嘛还要伺候他们呢?咱直接拿吧!”就在这时,人群中,不知谁嚷了这么一句。

结果,大家一哄而散,扔下水桶挑子,一下子把大米、白糖全搬走了。日本兵一看着了急,又喊又跳又比划,但是无济于事。(为什么鬼子不敢开枪、不敢再像之前那样吹胡子瞪眼了呢?因为他们自己也知道十二年来造了多少孽,害怕被解除武装以后遭到清算和报复,于是努力装的老实一点)老百姓一边跑,一边喊:“日本鬼子投降了!鬼子已经完蛋了!大家快去搬他们的粮食去啊!”以后有更多的人去古北口抢洋行、洋店,其实大多数人还不是为了要东西,主要是为了解恨。苏、蒙军队接收以后,费了半天的劲儿去劝说,老百姓们才不抢鬼子的东西了。(其实这怎么能叫抢呢,鬼子抢了我们多少东西?我们就是光明正大的把它们再给拿回来!)

当地老百姓给苏军一点酒、鸡肉、鸡蛋等慰问品,苏军看见谁穿的破,就把日本人的军毯给他们穿。蒙军纪律特别好,不进民房,不吃居民东西,都住着帐篷。在外边,把缰绳拴在腿上,靠着枪,依着马就睡着了,就累成这个样子了。

苏军士兵还把吉普车向南开到石匣准备去接管,但石匣的日军拒绝投降。一定要等蒋介石的中央军去接收,所以苏、蒙军队最南截至于古北口。

八路军接收古北口

八路军接到承、兴、密联县(当时县长是项一,县委书记是马力)十四分区和县支队(队长是天常)的命令,县支队组织了100多人,未接受地方政权。我们当时还是游击战争时的破旧衣裳和三八枪,看起来不像正规部队,伪镇长刘佩然利用这一点通过他的当过伪满洲国警察的翻译——干儿子,给苏联代表说:“这些来接收的人不是八路军,都是土匪。”结果,我们没接收成反而和苏军差点起了误会。我们赶紧与中央和十四军分区联系,重新带了一个翻译才说通,刘佩然和那个翻译一看情况不对,刚想溜之大吉,就被旁边苏军士兵抓了起来。随后,我军胜利的接收了古北口的地方政权。苏联红军转交手续办完了之后就向滦平和承德方向撤走了。

第二天,八路军就召集群众在河西老爷庙开斗争大会,斗争在日本统治时作恶太多的地主、汉奸。因为当时是搞“二五减租”,还不是土地改革,所以对作恶不太大的地主要交心后都给放回去了,扣下了马相亨、关伟臣(地主汉奸),福增号、西聚原源、李少臣、大特务头子王魁武、伪镇长刘佩然、特务何得生、沈长得。最后全部被当众审判然后枪毙。

古北口的受降仪式全过程

为了粉碎国民党抢夺抗战胜利果实的阴谋,控制进入东北的咽喉要道,为以后收复东北创造条件,中共冀东十四地委决定抢在国民党军队到达前接收古北口。9月11日,中共承兴密县委书记兼县支队政委李守善作为中共正式代表,与县长项一带领警卫班来到滦平县巴克什营村与苏军洽商。苏军开始不相信中共代表身份,经李守善等出示上级党委介绍信和毛泽东主席像后,苏军同意由中共领导的抗日民主政府接收古北口,并商定共同举行接受日军投降仪式。

1945年9月,八路军与苏联红军在古北口

9月13日下午,在原日军兵营广场上,数百名苏军官兵持枪肃立,古北口民众环立四周,气氛庄严,苏联红军和八路军承兴密联合县支队在这里联合举行受降仪式。仪式由李守善和苏军师长乌里涅夫共同主持并分别讲话,赢得阵阵掌声。受降开始,48名日本军官被押到广场中央,双手平举空枪列队跪地,日本军官放倒日本军旗,双手递交用黄布书写的投降书和军刀,伪满军吓得一动不敢动。他们的皇上溥仪都被抓了,他们的主子日本人也被打倒了,他们还敢骑在人民的头上作威作福吗?哼!看看他们的样子吧,不过是一条条丧家之犬而已!

受降仪式现场照片,1945年9月13日,八路军与苏联红军在古北口接受日军投降

李守善和苏联代表乌里涅夫将军分别在日军投降书上签了字,苏军集体向天鸣枪庆祝。受降仪式结束,日军一片哭声,民众则群情振奋,含泪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口号声此起彼伏,响彻会场。

9月19日,李守善代表抗日政府宣布正式接管古北口,解散伪“古北口区自治政府”,将国民党反动分子关伟臣逮捕。同时,成立承兴密联合县第八区,辖古北口镇及周边汤河、北甸子、潮河关、河西村等村庄,王山民任区委书记,时光任区长。9月20日,在古北口召开群众大会,公审处决事敌害民、罪恶累累的古北口伪镇长刘沛然、特务队长王魁武、关伟臣等汉奸,民心大快。区人民政权成立后,立即组织人民恢复生产和贸易,积极维护社会治安和救济贫民。11月,苏联红军撤走,古北口由承兴密联合县完全接管,正式成为了平北、冀东解放区的重要连接处部分。

古北口受降仪式的历史意义

抗日政府成功接收战略重镇古北口,是抗战胜利后密云地区重大历史事件,不仅标志着受日寇欺压和奴役12年之久的古北口地区人民重见了天日,而且极大地扩大了共产党和民主政府影响,也为人民军队抢占东北提供了重要通道,此后有大批人民军队从古北口乘火车进入东北。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与苏联红军联合举行接受日军投降仪式,这在北京地区是唯一的一次,具有重要的意义,应该和古北口的长城抗战一起,被全国人民,特别是该被我们北京人民所铭记。

怀柔县的情况

当时怀柔县的版图,可不像现在北起喇叭沟门、南至杨宋这样狭长,老怀柔县的范围,只包括大水峪—黄花城长城一线以南的地区。而长城以北的地区则分别属于当时的丰宁、滦平两县管辖,但是,在这里也要交代清楚它们的情况。

苏联红军解放承德后,兵分两路,一路继续向南,攻克滦平县城以后,就来到了古北口的长城脚下,接受了当地日军的投降;另一路攻克了丰宁县城的所在地—大阁(读gao,三声)镇。

与此同时、平北丰滦密县大队也拔除了长哨营、汤河口、琉璃庙等白河、汤河沿岸,怀丰公路沿线的许多据点。

8月15日,日本正式宣布无条件投降了,同天,平北丰滦密县大队攻克了河防口、大水峪两个据点,至此,长城以北的地区全部解放。

1945年春,渤海所、沙峪、三渡河等村的民兵和抗日民众,配合滦昌怀顺支队、八路军一团,开展广泛的人民战争。为限制驻渤海所日伪军行动和逃离,1945年7月,渤海的人民群众和自卫武装,在县、文党组织领导下,配合正规军的夏季攻势作战,开展了有效的破袭战,将渤海所通往怀柔县城的“警备路”,彻底挖断。8月下旬,人民武装扫除了沙峪、渤海所、三渡河等村的日伪据点,彻底结束了日伪军在怀柔南部的渤海、九渡河、桥梓一带的统治。

日本投降后,曾经昌、延、怀作恶多端,给人民造成极大苦难的日伪军在失败后,不肯向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缴械。当时,驻四海的伪满洲军第八旅35团,企图经今渤海地区南逃北平去接受国民党军队改编。然而,包括渤海镇的平北地区抗战,主要是人民抗战,人民在抗战中作出了极大的牺牲,抗战胜利后只有人民才有资格接收日伪军的武器装备。

我军指挥员与其他同志在做战略部署↑(图与文无关)

为阻滞南逃之敌,上级决定,在敌人南逃必经之地的海字口、铁矿峪、洞台、南冶、沙峪等处层层堵截。随即,县、区政府组织附近20多个村庄的民兵及群众,在游击队的配合下,采取政治、军事相结合的方式,迫使敌伪向我投降。白天,我方的宣传员,在山上,向各被困在各个路段的伪军喊话,宣讲我党的宽大政策;夜间游击队和民兵设路障埋地雷;并组织发动群众下山抢夺敌人的武器弹药和各种军用物资。经过七八天的围困战,敌人军心涣散、人困马乏,有数百人丢下武器开小差逃散,其余的放下武器就地向我军投降了,随后,他们大多持我方开具的通行证各自回乡,没有向怀柔县城里面的中央军投降。

在这次斗争中,今属渤海镇的所有村庄都参加了行动,青壮群众和民兵在一线参与围困战,妇救会、儿童团送水、送饭。渤海人民为渤海地区抗日斗争的最终胜利,再次写下辉煌的一笔。

最后,抗日军民继续向南推进,攻克了上王峪、平义分、延寿和北石槽。再加上先前已经攻克小汤山、高丽营的部队,我军会师后,队伍先锋直逼北苑。到了北苑的城楼下,城上的日军朝战士们喊话:我们已经向中央军投降了,你们撤回怀柔和小汤山去吧。于是,我军就地停下驻扎,并没有撤回去,但也停止了继续向南的推进。

解放张家口与延庆县城(延庆县的情况)

1945年,平北根据地军民开始发起全面的战略反攻。初春,平北地委、军分区司令部从南碾沟迁到海坨山西麓赤城河川的蔡家窑子村。4月5日,日军驻龙关吉田中队200多人和伪军300多人,奔袭我军分区司令部驻地,妄图消灭我平北军事指挥机关。平北部队第四十团在南梁截击敌人,与日寇展开血战,杀敌100余。南梁战斗胜利,拉开了抗日军民大反攻的序幕。

大反攻时,我军首先从东卯镇后山出发,攻克了敌人在千家店的据点,千家店位于延庆东北五十公里处的深山之中,白河流经据点南部。这里距离延庆、赤城、丰宁、怀柔等县城均十分遥远,而且山路崎岖,行军十分困难。所以,攻打这里并不费什么劲,一来这里本来就没有多少敌人驻守,二来就算敌人增援赶来,最快也得半天以上,我军完全可以在外围地区展开阻击战,截住敌人。随后,我军攻克了珍珠泉、四海治、刘斌堡、大庄科、井家庄等地,直接威胁到了敌人的永宁据点。扩大了平北根据地的规模。

紧接着,平北主力第十团拔除了海坨山脚下的旧县、香营、张山营、大海坨、王家楼等据点,紧逼延庆县城。

1945年8月16日,平北主力第十团、第四十团奉命进军察哈尔省首府张家口,20日开始向敌人展开攻击。23日拂晓,十三分区二十团和蔚涿支队由南面向市区进攻,肃清了市区的残敌,伪蒙疆政府彻底被摧毁,伪政府首脑德王被蒙军俘虏。塞外重镇张家口至此宣告解放。此战歼敌2000余,缴机枪200多挺、步枪10000余支、骡马10000余匹。从日军手中解放的张家口,是我军解放的第一个省会城市。

随后平北主力挥师东进,9月19日攻克新保安,20日收复沙城、延庆,21日解放永宁,10月4日解放龙关、雕鹗堡、后城,14日解放赤城、东卯。抗日军民相继收复了平北地区全部失地。

46、抗日战争•平郊各根据地大反攻与抗战的最后胜利(上)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