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常心理学(第四章 焦虑障碍)
焦虑障碍
定义:焦虑是一种以显著的负性情绪、紧张的躯体反应,以及对未来的担忧为特点的情绪状态。
分类:
惊恐焦虑、场所恐惧症、社交焦虑障碍、广泛性焦虑障碍、特定恐惧症。
特点:
在各种焦虑障碍中,个体均体会到恐惧、害怕或担心,但是不同的焦虑障碍对应的情境,以及对这些情境的解释及回避行为是不同的。
在焦虑障碍的患者中,男女比例大约为1:2,针对焦虑障碍目前较为有效的心理治疗方法是认知行为疗法。

惊恐障碍:
定义:是反复出现不可预期的惊恐发作,惊恐发作时突如其来、意料之外的,与特定的情境无关。经历过惊恐发作后,个体会持续担心不知自己什么时候还会体验惊恐发作。未来避免惊恐发作再次出现,个体一贯的行为方式可能会发生明显的改变。
主要特征:反复出现不可预期的惊恐发作(与特定的情境无关)、惊恐发作会伴有明显的恐惧或害怕(突如其来,10分钟内达到高峰,然后消退)、惊恐发作伴有明显的躯体不适感(心悸、出汗、发抖、气短、哽咽感、胸痛、恶心、头晕、发热或发冷)、还可能出现显示解体或人格解体、濒死感、还可能出现回避行为。
临床表现:年患病率在2%—3%之间、青春期起病,成年期达到高峰、老年期有所下降、女性患者是男性患者的两倍、惊恐障碍常与场所惊恐症、重性抑郁障碍共病。
病因与治疗:
生物因素
认知理论:容易惊恐发作的人们:十分关注自己的躯体感觉;错误地从负面解释这些躯体感觉;陷入滚雪球式的灾难化思维方式,夸大症状及其后果。
治疗:药物治疗:苯二氮卓类药物;三环类抗抑郁药物;SSRIs类药物
认知行为治疗:内感受性暴露;认知矫正。

广泛焦虑障碍:
定义:个体会对生活中的诸多事情表现出持久的、弥散性的焦虑、担忧或忧心忡忡,同时还伴有相应的躯体症状(例如:肌肉紧张、随眠障碍、容易疲倦)和行为异常(例如:坐立不安、注意力不集中、易激惹)。
主要特征:对生活中的诸多事件表现出过度的担心和焦虑;儿童、成年人、老年人焦虑的内容有所不同;具有明显的躯体症状:肌肉紧张(突出且持久)、睡眠障碍、易疲倦;存在行为异常:坐立不安、注意力不集中、易激惹。
临床表现:患病率在5.8%—9%之间;起病年龄跨度较大;2/3的患者为女性;常与重性抑郁障碍或物质使用障碍共病。
病因与治疗:
基因:遗传的是焦虑特质,并非广泛性焦虑障碍
认知:患者对威胁刺激异常敏感(注意力更多分配在威胁事件,当发生潜在危险时,对威胁的觉察自动化)。
药物治疗:SSRIs类药物、苯二氮卓类药物
心理治疗:认知重建、放松联系、正念联系

社交焦虑障碍:
定义:个体对一个或多个社交情境(例如,演讲、上课发言、机会、结识陌生人)表现出过度地焦虑或担心,预期自己会在这些社交情境中表现不好,而他人会对自己做出负性评价,因此主动回避上述社交情境。
主要特征:对一些社交情境表现出过度地焦虑和担心;预期他人会对自己地社交表现进行负性评价;主动回避社交情境;无法回避社交情境时会有明显的躯体反应。
临床表现:患病率在3%—13%之间;平均发病年龄在11—16岁;大部分个体为单身;常与重型抑郁障碍或物质使用障碍共病;大约一半的患者共病回避型人格障碍。
病因与治疗:遗传、
行为主义;认知理论关注哪些功能不良的信念会致使社交焦虑产生

场所恐惧症:
定义:是指个体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情境中,担心自己会惊恐发作。这些情境主要包括处于开放的空间、封闭的空间、人群中、以及乘坐某种交通工具或独自离家。有些场所恐惧是由惊恐障碍发展而来的,而有些场所恐惧症的患者从未体验过惊恐发作。
主要特征:有意识地主动回避某些特定的情境;担心自己可能难以逃离这些情境;担心自己惊恐发作后可能会得不到及时地救助;对某些事情表现出持续地恐惧或担心。

特定恐惧症:
定义:指个体对特定对象或情境表现出过度的工具过害怕。有特定恐惧症的个体只有面临特定的对象或情境,或是预期可能面临特定的对象会情境,就会立刻一眼到严重的恐惧或焦虑,在某些情况下,甚至还会产生惊恐发作。
主要特征:对特定对象或情境非现实的恐惧或害怕;面对或预期可能面对害怕的对象或情境,会立即体验到严重的恐惧或焦虑;存在明显的回避行为;主动就医者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