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碧学习实验Ep4】50天学习挑战day4:学习打卡+自学避坑指南(一)

大家好,学酥老碧照例又来了!有持续关注我b站账户的朋友都知道,因为一点小意外,昨天的签到打卡是视频的形式,反响还不错。
于是老碧决定,以后可能会在每个周日,以视频的形式做一点内容的分享。至于为什么是周日呢?文末会交代的。
因为大家可能对自学策略会更感兴趣,所以从今天开始,学习打卡由开篇移到文末。
今天先继续在【老碧学习实验Ep2】中的话题。
在【老碧学习实验Ep2】中,老碧提到,自学最容易出现的六大问题:
虎头蛇尾——往往第一天学习兴高采烈,没学多久就因为难度,积累度,乃至最简单的没有耐心而丢一边了;
舍本逐末——因为一两个细节的卡住而无法继续看下去;
急功近利——迷信网上的神奇经验,各种满天飞的速成法,盲目模仿最终事与愿违;
迷信权威——觉得但凡“大神”,说什么都对,他们说简单,就认为对自己而言也简单,没想过“小马过河”,“大神”的脚踝可能是“老碧”的脖子;
轻视背诵——相当多的理工科学生不去背记一些东西,导致要用的时候一个想不起来,要么是读个文献一段查阅几十次名词,要么是到了考试读不懂题目,等等问题都很常见;
贪多求快——学习的效率一开始起飞,便急不可耐地吞下一大堆教材,造成的直接结果就是基础不扎实,可能书看了五六本,还没有人家扎扎实实学好一本书的学得好。
今天老碧先聊聊前两个问题的成因和解决办法,这两个最容易出现在没有自学经验,第一次自学的同学中间:
1. 虎头蛇尾——
成因:三分钟热度,这种情况其实反而在那种相对比较机灵的同学中会相对常见,因为习惯了大多数事情一个星期或者一个月就能出成效,而面对那种需要长期积累坚持才能做出成绩的事情,便很容易产生溃败感和自我怀疑感,而后放弃。
思路:实际上,那些快速出成效的情况往往不是正常现象,是因为你的“小聪明”导致的暂时性地急速增长,如果那些快速进步的事情你做久一点,也会出现“缓慢期”“瓶颈期”。基本上所有的学习速度都会是在慢慢快快中交替进行,而往往一两个月没有长进的情况是大多数,但是,如果你能坚持每天做一件事一小时,不出半年,你就会取得惊人的进展。
拿老碧做个反例,老碧大学期间入门了十几门外语,在班上都是数一数二,每个班身后都会跟着一小撮同学问问题,老碧深感他们怎么能够问出来这么简单的问题的,后来,毕业,除了法语德语俄语还在继续自学,阿拉伯语偶尔拿出来翻一翻,其他的语言都丢在脑后了。而之前跟我差距了半个班的同学,坚持学了一两年,估计他们的西班牙语意大利语阿拉伯语乃至俄语都比我强很多倍了。老碧是“小聪明”的典型。
解决方法:坚持一个小习惯一年再说,除了坚持,不带其他任何目的。
2. 舍本求末——
成因:完美主义情结,习惯了看一本书不留知识死角,于是便遇到哪一本书都预期不要留知识死角,然而这是不可能的,尤其是像数学这种对积累和思维模式转换要求很严格的学科。
思考:数学乃至大多数学科的积累源自于在学习与思考积累到一定程度后培养出来的学科直觉,你可以说这种直觉来源于经验,但是因为许多时候往往是对一些问题或理论的理解往往是顿悟的,所以学科直觉更贴切。而那种思考往往存在于潜意识中,初中对一道物理题印象深刻,不过高中学习荒废久了也就忘了。后来到了大二开始学会数学的时候,看了Paul Zeitz的《解题:数学竞赛通关宝典》,然后忽然又想起了那道题,立刻又会了。所以这种潜意识思考的力量真的很奇妙。
当我后来不拘泥于细节,快速刷书的时候出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虽然书上的题目大多都不太会,但是但凡之前想不明白看不懂的地方忽然就明白了。这就是学科素养在潜移默化中的提升,而做题还是得多动手多总结的,所以今年一定努力把解题能力提上去。
解决方法:遇到看不懂的地方,拿本子抄下来,继续看后面的。本子没事干就翻翻,忽然哪一天可能自然而然就会了。
昨天视频里说得太兴奋,刚刚才想起来,忘了学习打卡了。所以今天先补昨天的打卡。再说明天的规划。
2019/4/13,day3:
进度
《微观经济学十八讲》:10~11页
《普通心理学》:30~45页
《法理学》:23~34页
《微积分学教程》:25~53页
遇到的问题
明显开始有回溯困难的情况了——
就是说,内容开始学得多了的时候,前面的内容有较之前明显的遗忘情况。
比如说,遇到一两个概念,是看过的,但是精确定义要很久才能想起来,或者要翻前文才能想得起来。
反思
按照up主一直以来的学习经验,造成这种现象,应该有以下几个原因:
1.休息不够导致的记忆力暂时性下降;
对策:对那些内容的定义会随着睡眠增加而逐渐回溯。
2.运动量不够导致的大脑缺氧,脑运转速度下降,学习效率低下;
对策:去一次健身房可以保证之后两三天的学习效率。
3.复习不够,记忆未转化为长期记忆;
对策:增加复习时间,尤其是记忆时间。
4.短期内摄取的知识量过大,导致的记忆后摄抑制;
对策:设置休息日不摄取新信息,一般可以三天休息一次,或者一周休息一次,最低,也要保证一个月有两天的休息时间,用于做不用脑的事情,如运动,踏青,睡眠,冥想等等;尽量回避耗费精力的消遣模式,如打游戏,看电视等等,以免阻碍精力回复。当然这是理想状态,如果做不到也没关系,只要精神能够松弛下来,并且不要学新的东西就好,休息日也可以用来复习。
p.s:up主其实觉得给鸭子洗澡或者给龟刷缸很放松心情。
5.阅读速度过快,导致的细节遗漏。
对策:降低阅读速度。
次日计划
暂定周日为休息日。
下面是今日学习打卡:
2019/4/14,day4:
进度
周日休息日。
遇到的问题
暂无。
反思
增加休息日对之前学习问题的解决很好,今天整体状态很好。下周开始进一步调整时间表,逐步适应现在比较紧张的学习,写作任务。
明日计划
阅读次序,页数,及时间分配——
《微积分学教程》:53~60页;(35分钟)
《法理学》:35~43页;(25分钟)
《微观经济学十八讲》:11~12页;(25分钟)
《普通心理学》:46~55页;(15分钟)
《微积分学教程》:60~64页。(20分钟)
已经开始学习的宝宝们,我们一起继续加油;还没开始的宝宝们,欢迎你的随时加入!
老碧是你最忠实的伙伴,我们一起坚持,见证努力的意义吧!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