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迷茫
迷茫在我看来是个人心理的最后一种情绪。
为什么我们会有物理学的这一系列科学框架?
那我们从生活上来看,为什么你认为你自己是生气的?
凭借的是什么?
似乎是对对象性的认识或一种第一感知。
我有时候被家里来的小孩给逗乐了或整生气,其实正是因为从外界给予过来的——补充:这种引发情绪本身是一种被预设的关系,这我们且先不论。只有他让你生气,你认识到你生气,只有认识到你自己是生气的你才是生气的。你不可能完全地不受一种外界的影响体会到一种情绪。
但是我们是怎么去认识的呢?在这之前我们再来看看为何迷茫是情绪的最后一种。这其实,更广泛的来讲,任何朴素的人所发明的学问其实都是一种普通心理学。任何实证的自然科学都是从知识论上来讲都是心理学。因为他们主要利用的只是他们的回忆与记忆的功能——无论是物理学或是一个普通人对自己长相评判其实都是一种心理学。他们都对知识的自明性置若罔闻,对于知识断裂的盲目的模糊性推崇之至——他们的知识是断裂的。
他们被现代产业的发展这样要求建立自己的逻辑学,例如:只要越来越有效,用处越来越广泛就行。这样的文本里面体现的科学逻辑只是预设的逻辑,他们过问的是自己研究的科学的有效性,而不管科学的具体的明晰性——其实科学的有效性与明晰性是不可分离的。数学就是同时的有效性与明晰性的科学。终于,我们要来说一下迷茫了,前面都是铺垫。
这种有效性与明晰性分离的任何一门学问,无论是物理学还是一个人对自己长相的评判,最终都会走向一种内容多样的迷茫。难道除了从这条从这个理论再到这个理论的理论淘汰历史的逻辑就没有别的了吗?难道我就只能这样看待自己的美貌,并学习更多看待自己美貌的道路就没有别的办法吗?我们始终这样人云亦云,始终这样,我们并不坚挺。我们都是飘飘然的样子。总结起来就是:迷茫就是“我们难道就这样了吗”这是情绪,这就是情绪,任何学问最终走到我这个研究者的面前都是迷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