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中年,巨石落下!
我是突然有一天意识到自己处于严重受困状态的,是我的观念束缚住了我,当我认识到自己可以从笼子里走出来的时候,心中的的巨石就落下了。
长期以来,周围的人和环境给我灌输了很多的条条框框:
这样是好的,那样是坏的;这么不对,那么错误;应该这么做,不应该那么做;这是聪明,那是愚蠢……
人到中年的时候,我就觉得自己很拧巴,经常是放不开,别人眼里的我,我以为的我,真实的我,简直是三个不同的人。
当自我意识产生分裂后,自然就会陷入精神内耗之中,表现也会很糟糕。

成年人的内心大都是藏着“乖孩子”的烙印!
为什么很多成年人都活得很沉重?平常我们说是因为背负了生活的压力,实际上相比压力,更重要的是我们思想、精神和内心的束缚。
也许,每个成年人心底都藏着“乖孩子”的烙印,小时候父母教育我们要乖乖听话,长大后学校、社会又教育我们乖乖听话,可是,我们成为乖孩子对谁有利呢?
当然是那些“不乖”的人,是那些头脑中没有条条框框的人,他们想到什么就做什么,想要什么就做什么,他们活得潇洒自在,他们不会委屈自己,不会违逆自己的心意,强迫自己去迁就别人。
原来我们以为他们是反派,是另类,后来我们才懂得“做自己”才是最酷、最值得的。
所以,人生有两次成长,一次是身体的长大,一次是灵魂的觉醒。而觉醒就意味着擦除头脑中被灌输的观念,清除“乖孩子”的烙印。

人到中年,巨石落下!
很多中年人都是活得很沉重很纠结,他们的自我意识总是处于冲突之中,他们想要“尽情尽性”而不得,他们必须扮演一个社会角色才行。
也就是说,很多人都是活在别人的眼睛里,别人的评价既是他们快乐的理由,也是他们痛苦的根源。这在心理学上有个名词——假自体。
其实“上有老下有小”的意思是责任,只是背负责任的话,并不会让中年人那么疲惫和痛苦。它们主要是因为内心的冲突带来的。
而中年人要想摆脱这些疲惫感和痛苦感,就必须放下“假自体”,勇于成为真正的自己,这样才能放下心中的巨石,活得潇洒。
要知道,人生苦短,何必活得那么累呢?

一切问题都是内心的问题!
毛姆《人生的枷锁》 中有句话曾给我很大的安慰,“等你年事稍长,就会发现,要使世界成为一个尚可容忍的生活场所,首先得承认人类的自私是不可避免的。”
想一想,我从前所纠结和痛苦的很多事,都是因为没有承认这点,没有想明白。
我改变不了别人,人性就是自私,你又怎么可能让别人变得不自私自利呢?没有人会为自己的自私自利而羞愧和道歉,只有擅于自私自利的人,才会成为众人眼里的“聪明人”。
既然改变不了这点,那就学会改变自己的看法,接受事实是改进自己的唯一途径。因为懂得所以慈悲,只要我们真正理解了别人,看破了人性的弱点,也就自然学会了提升自己。
放下恩怨不是慈悲别人,或者说首先是在对自己慈悲,因为不放心的话,自己首先会受折磨,而别人其实是无动于衷。

自私自利之外,我们还必须理解别人的变幻无常和忘恩负义!
在电影《七武士》里,几个武士付出生命的代价保护了村民,而村民获救后很快就把恩人抛之脑后了,他们都在庆祝强盗的被歼灭。
幸存的武士在黯然离去时,看着村民载歌载舞,不禁感叹真正的胜利属于这些村民。他们在恳求武士相助的时候无比卑微和可怜,可一旦解决了问题,他们就忘恩负义了。从古至今,类似的戏码一再上演。或许这就是他们的生存之道,只顾眼前,只顾自己。
《利维坦》中有句话,可以说是对人类生活的经典描述:
孤独、贫困、卑污、粗鄙并且短寿!
我们只有洞察和接受了人类自私自利、变幻无常、忘恩负义、意志薄弱的本性,才能更好的活在这个世界上。
最后还是那句话:世界上有一种英雄主义,就是看清生活的真相以后依然热爱生活。诸君共勉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