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评】 不喜欢平凡的我们,却活在平凡的世界
路遥先生写的《平凡的世界》在近几年真是火遍各大高校,并且蝉联大学生最爱图书榜榜一许多年。但随之而来的批评声也越来越多,曾经我也是批评的行列里的一员。

我之前的第一个不解是,这本书的主角似乎并没有奋斗出个样子。
但后来发现其实这一点是宣传的问题,让我误以为这是一本奋斗励志书籍。
谜底其实就在谜面上:《平凡的世界》,作者就是在写平凡本身,写你写我的一生,我们自己的一生并不是通过奋斗与努力,就能当上CEO,迎娶白富美。
残酷的是,我们大多数人的人生不是奋力爬向顶峰,而是在湍急的河流岔道里选择向左还是向右。
那么主角就真的折腾了三部书,结果是一无所有吗?也不是的!

初次读这本书,贫寒的家庭中,苦日子像是望不到头时,大哥孙少安一家办了砖厂,对我来说像是阴雨天,一声霹雳撕开了个口子,光照耀下来了的感觉。
我第二个不理解的地方是:那为什么主角孙少平作为弟弟不去帮忙,而选择去城里给人“搬砖”盖房?
都是苦力活难道城里的苦力比农村香吗?
要说去城里是为了读书方便,但其实在村里也可以找田晓霞借书,虽然麻烦些,但能帮到哥哥办砖厂。
家里要是富裕起来的话,别说借了,还可以把那些不让看的书买回来珍藏,所以这就让我更生气主角孙少平的选择。
但是等我慢慢积累,等我阅历提高,我明白会读书的人不应该只看的到文学作品的故事本身。其实故事、叙事,只是文学里的一个符号,符号背后所代表的意义才是最重要的。
打个比方说,如果你看古希腊三大悲剧,只注意到乱伦与误杀而心中戚戚,就会阻碍你看到这些悲剧要讲什么,悲剧的内核是什么。这也就是曹禺先生创作的悲剧作品《雷雨》,被初高中生戏谑的原因,甚至在14年演话剧时,还因大学生哄笑而出过新闻。
说回主角孙少平,他的所作所为是什么符号呢?
以我浅薄的理解,我认为是坚持理想,靠自己的努力尽可能的接近理想,并且在湍急的河流里选择岔道时,保持本心,不偷不骗坚守内心规则,不欺负弱小也不怕恶强。只这一条,他的难能可贵就已经体现了。
试想我们,你身边有没有欺软怕硬的人?有没有听说过隔壁宿舍里谁偷用了谁的化妆品?自己的贵重物品有没有被偷的经历?有没有遇见过骗子?贫穷不是解释这些不良现象的有效借口,因为这世上还有孙少平这样的人,是你也是我。
这让我想到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里的那句名言:
“一个人的生命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不会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碌碌无为而羞愧!”
这句话也能概面括孙少平的一生。

曾经的我认为这本书只有第一部可读,第一部里作者对人物的刻画入木三分,每个人都是鲜活的,我甚至能想象出每个人大致的形象。所描写的场景也是“扑面而来”,看见文字,脑海中便有了场景。
要说我最不喜欢的地方,那就是第二部里所谓的“新时代”女性润叶,她和丈夫有矛盾后,丈夫酗酒驾车侧翻把腿压折了,她竟然怨自己!
当我看到腿折后的丈夫终于愿意离婚放过彼此,我还天真地想着润叶终于可以遵循自己内心而活了,我翻到下一页时心跳都加快了,我恨不得一目十行赶紧看到后面。
紧接着下一页便是晴天霹雳。
这个在第一部中,这个被描写成新女性形象的女教师润叶,这个作者用大量笔墨让我钦佩的女性,在她把丈夫酒驾的过错全部推到自己头上的时候,我的润叶就已经“死”了,我受到的震撼可想而知。

现在冷静想想,其实润叶只是自以为新时代女性,自以为坚强但其实不成熟。
这一点在第一部就早有端倪,那就是润叶不喜欢货车司机李向前,却还是答应嫁给他。此时的李向前是不知道他被润叶深深厌恶着的。
成年人要为自己的所作所为负责,不喜欢却还是结了婚,就要承受这不喜欢所带来的矛盾。
我始终认为批评不能简单地被认为是骂声,有批评代表作品有值得讨论的地方。但如果一个作品没有批评都是骂声,那这部作品可能没有什么值得讨论的地方。
过去无知的我还认为《平凡的世界》最应该被批评的就是女性描写的失败。
女性角色在这本书里还是处在一种牺牲性的状态,当然《平凡的世界》讲的是刚建国后的故事,那时农村妇女确实是那样。
但是如润叶这样家庭殷实,读过书,有理想的女性竟也归于沉寂,归于自我牺牲,让我无法理解。
女性形象在近代作品里的另一种状态就是“荡妇”或“被荡妇”状态。
在年少无知的我心里,认为中国近代作品里,女性描写失败的案例比比皆是,所以《平凡的世界》不是唯一一个有这种问题存在的作品。
所谓的女性描写成功不是说,女性就必须是主角,必须是强人,而是停止女性的“牺牲”状态,停止“荡妇”状态。
我想知道这个女性角色自己是怎么想的,而不是她的男人让她怎么想的,她为了这个家如何如何。
直到书中人物田晓霞的出现,让我有了新的思考。
她那样的热情活泼,在这本书里,像是八百里秦川的荒原里一朵极鲜妍的花,要把生命都开到最灿烂。
她如润叶一样,也是家境殷实,自小读书,拥有独立意识,会为了自己奋斗,最后她在自己热爱的岗位上为救一名落水小孩牺牲。
我明白了,她与润叶加之其他蒙昧的书中女性就像是这浩浩荡荡多年的女性独立思想进程,有自己把自己当工具的,也有自以为自己的思想是新女性的,也有真的活出自己的。
对于我来说田晓霞的死亡代表的不是失败、悲剧,是女性角色终于可以为自己热爱的事业而死。
生命若要有归宿,那我与我的热爱共存亡。
死亡当然不代表成功,但是田晓霞的死亡归宿并不是悲剧。
对这本书,我没有华丽的夸赞。所要说的仅仅是,希望大家也去读一读,也去误解一次,也畅快淋漓地过好自己平凡的世界,平凡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