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暴跌1000亿!中国最牛的芯片巨头,被美国封杀

2020-09-28 09:55 作者:侃见财经  | 我要投稿

中国芯片制造龙头企业,危险了。

刚刚,美国再一次对中国芯片产业施压。9月26日晚间,路透社报道,美国政府已经对中国芯片制造企业中芯国际施加了出口限制。(美国商务部的正式文件还没挂出)


据这篇报道显示,美国政府之所以对这家中国最大的芯片制造商进行出口限制,是因为美方认为出口给中芯国际的设备存在用于军事的风险,而且这种风险是"无法接受"的。

这一次遭到美国政府出口限制的包括中芯国际在上海、北京、天津、深圳、宁波等地乃至意大利的分公司和合资公司。

如果这份制裁文件正式生效,供应商若想继续给中芯国际供货,就得向美国政府申请出口许可证。

对此,中芯国际第一时间给出的回应是,尚未收到美国商务部的正式文件。并再次重申,中芯国际中国军方毫无关系,也没有为任何军用终端用户生产,只为民用和商用的终端用户提供产品及服务。

一旦限制令生效,中芯国际将成为继华为之后,第2家遭到美国贸易限制的顶尖中国科技企业。未来中芯国际也将无法获得芯片生产设备、高端材料等,几乎关乎企业生死。

中芯国际的命运,被美国捏在手里?

其实,美国"封杀"中芯国际的计划早已经在筹划当中。

美国时间9月4日,路透社等多家美国媒体报道,美国有关部门正在考虑将中国大陆最大的芯片制造商中芯国际(SMIC)列入贸易黑名单。

新闻传出的第2个交易日,中芯国际的股票在香港市场大跌24%,在A股下跌11%,此后一路阴跌不止,总市值一度蒸发超1000亿元。


尽管中芯国际不断努力与中国军方撇清关系,但似乎并没有获得美国的信赖,或许是美国压根就是用一个"莫须有"的罪名,将中芯国际扼杀,因此中芯国际如何努力证实也没用意义了。

在美国对中国高科技企业的围堵战略之下,作为中国芯片制造业最先进的企业,中芯国际很难幸免,即使努力和华为保持距离,美国最终也总能找到制裁的理由。

一旦美国限制令生效,中芯国际的未来将凶多吉少。

首先,美国制裁对中芯国际最直接的影响是,中芯国际的设备和原材料采购将大受影响。据资料显示,中芯国际的设备大部分来自境外,排名前三的设备供应商是美国的应用材料公司、荷兰的阿斯麦(ASML)、美国的泛林半导体。

早在2018年,中芯国际曾经以1.2亿美元的价格向ASML订购了一台最先进的光刻机,这是中芯国际从14纳米向7纳米突破的关键设备,但是时至今日,这台机器迟迟没有交付。

如果中芯国际被美国正式制裁,这台被无数国人翘首以盼的光刻机,可能将永远没有来到中国的机会。

目前国产光刻机的最高水平是90纳米,和世界领先水平至少有十几年的差距。

中芯国际是目前为止中国大陆最有可能跻身世界一流的芯片制造企业,如果无法得到境外的先进设备和原材料,中芯国际将基本上失去成为一流芯片制造企业的可能性,甚至还可能有更坏的结局。

一个可以参照的例子是,2018年,福建晋华被美国列入实体清单,无法正常采购美国设备,投资50多亿美元的厂房只能被迫停摆。

意味着,美国的制裁令,几乎是中芯国际未来绕不过去的噩梦。

"尴尬"的中芯国际

相比台积电成熟的5nm芯片制造工艺,中芯国际正处于拼命追赶的路上,不容有任何闪失。

据中芯国际的最新财报显示,2020上半年,其营业收入为131.6亿元,净利润为12.1亿元,毛利率仅23.5%,仅有台积电的一半不到,主要是因为其收入来源至少50%收入来自于90nm制程产线,可谓技术差距决定利润差距。


经过多年的研发投入,中芯国际虽然已成为中国内地唯一一家能够提供14纳米制程的芯片制造企业,但与台积电仍相差一至两代的代工能力,毛利率差距也非常大。

另外,据市场调研机构拓墣产业研究院统计,2020年一季度全球十大晶圆代工厂营收排名中,中芯国际占总市场份额的4.5%,位列第五,而行业第一的台积电独占了54.1%的份额。


而为了实现技术追赶,中芯国际不得不把营业收入的15%用于研发,而台积电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10%不到。这也导致两家公司在净利率上的差距进一步拉大,2019年中芯国际与台积电的销售净利率分别为5%、33%,差距之大可见一斑。

持续、高昂的研发投入,也给中芯国际带来了压力,其2019年的扣非后归母净利润甚至出现亏损,亏损金额达12.5亿元,其营业收入增长一度陷入停滞。

除了巨额的研发投入,芯片代工企业非常依赖规模成本,为了扩大规模,必须投入巨额的资本开支。

据中芯国际的财报显示,2011年-2019年,中芯国际的资本开支累计金额高达136亿美元(约合人民币达963.9亿元)。

芯思想研究院数据表明,中芯国际2020年的资本支出将进一步增加,较2019年的增长幅度将达到55%,将创下公司历史上资本支出的最高记录。

迫于巨额的资本开支,中芯国际一直非常缺钱。2020年恰逢中国大力扶持芯片行业,中芯国际获得非常宝贵的融资机会,奔赴科创板二次上市,拿到530亿元的融资,解决了"燃眉之急"。

当前的中芯国际,犹如一位长跑了20年的马拉松选手,取得今天的成绩非常难得,恰逢在准备发起冲击的关键时刻,突然被美国盯上,制裁大棒直击双腿,一旦制裁落地,中芯国际或将无法"奔跑"。

中芯国际,全村的希望

中芯国际对于中国的芯片行业,意味着什么?

芯片产业链可以大致划分为设计、制造、封装三大环节,相对而言,中国在封装环节的实力最强,全球前十大封测厂商,中国大陆占据了3席。在设计环节,涌现出了华为海思、紫光展讯等一批非常有实力的企业。

而中国芯片领域最大的短板,就在制造环节,和世界先进水平还有较大差距。

因为制造水平落后,中国每年要进口大量芯片,2019年中国的芯片进口产值超过300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高达21000亿元,是中国进口金额最大的商品,中芯片制造业对于国际市场的依赖,可见一斑。

最近华为芯片被断供,再次凸显出芯片制造业的重要性。尽管华为海思在芯片设计上实现了突破,但是在芯片制造环节的缺失,最终还是被美国卡住了脖子。

从全球芯片制造业的全球格局来看,台积电是当之无愧的龙头,市场占有率超过50%,中芯国际的全球市场占有率大概5%左右,全球排名第五。

从技术能力来看,中芯国际代表了我国大陆芯片制造业的最高水平,在去年实现了14纳米制程的量产。和台积电相比大概有3-5年的差距,台积电在2015年实现量产14纳米,2020年量产5纳米。

综合来看,中芯国际在国际芯片制造业属于第二阵营,不过,也是中国芯片制造业最有希望跻身一流的企业。

如果被美国的制裁打垮,中国的芯片制造水平将倒退多年。


暴跌1000亿!中国最牛的芯片巨头,被美国封杀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