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优妮塔3游戏评测——纯粹而又不太纯粹的顶级动作游戏

本评测建立在一周目的体验之上,不包含全收集以及全挑战。也就是说本评测所面对受众群体是给初次游玩贝优妮塔系列,或者浅尝动作游戏的玩家。后续有机会再更新深度游玩报告。存在部分剧透!!!!!!存在部分剧透!!!!!!存在部分剧透!!!!!!
此外本评测将会采用以下标准, 将游戏分成: 游玩体验 ,画面,演出,关卡设计,剧情,音乐几个部分进行评测,加以一定的游戏类型总评分修正来得出一个总评分。(举个例子,如果是动作游戏,那么角色的手感,操控演出等的对于总分的占比影响会比其他东西更大一些,如果是JRPG之类的那么剧情的占比就会相较于其他部分影响更大一些)因为本身也是作者的个人体验。只能尽力而为的客观,无法保证绝对的公平公正。并且由于本人没有采集卡,图片素材均来自网络,无法保证质量
评测正文
贝优妮塔3(以下根据玩家的常见叫法简称贝姐3,或者魔女3),是由白金工作室开发,于2022年10月28日在ns平台发售的动作游戏。由于距离上一作贝优妮塔2已经过去8年,并且在贝姐3发售之前,白金工作室曾曝出过数次的开发丑闻与开发作品失败。这使我不禁为贝姐3的质量产生多次怀疑,更由于一些角色形象以及渲染的问题,使我在游戏发售之前就已经把这个游戏的期待值拉到了最低。幸好白金工作室在对待自己的招牌游戏依然没有含糊,并重重的打了我的脸。老实说,在游玩贝姐3接近16个小时左右的流程之中,让我想起了为什么当年我会喜欢上游戏,为什么会喜欢动作游戏。用一句话概括贝姐3的体验就是:纯粹,而又不纯粹的日式动作游戏集大成之作。
画面:3/10
首先我们要感谢任天堂,没有任天堂支持,可能贝优妮塔系列根本就没有2,更加不会有3,但是同时我们也要感谢任天堂,凭借NS那顶级的性能,让我们玩到原汁原味的PS3世代的画面。很难想象,2022年的最新续作,在画面上与2009年的游戏甚至占下风。无论是锯齿的数量,还是满屏幕的低分辨率贴图,都可以说让这个游戏的画面体验糟糕到了极点。


幸好,画质这东西在动作游戏中,并不是特别的需要,毕竟一旦动起来,玩家的注意力会被其他的东西所吸走,人类的大脑会自动给这个09年级别的画质打上一层滤镜。使其看的没有那么的不堪。
剧情:6/10
贝优妮塔3的剧情十分的纯粹,就是经典的老套的家庭喜剧+卷土重来的beat them up的经典套路。老实说,在情节设计上,过于老旧的模板加上最近比较流行的世界线回溯,并没有化腐朽为神奇,只能说给个及格分这样混混日子。缺乏角色与角色之间的情感互动,也缺乏反派角色的动机,性格描写等。简单的说,世界遇到了危机,我要去打爆他们,就是这样子的一根筋。但是好在,并没有类似说鬼泣5或者忍者龙剑传3等等其他ACT游戏的剧情一般把人设弄的崩塌,也没有逻辑上的巨大问题。及格,但是也没什么特点。
关卡设计:9/10
本作所前往的场景包含了若干个风格,从纽约的渡轮,到日本的东京,再到大秦时代的中国,古老的埃及沙漠,以及怪盗登场的法国,以及最后的决战场地,月球,最后又回到纽约,所有的场景,每次前往一个新世界都会给人一种新鲜的视觉体验。


玩家在探索场景时,也充满着大量的收集要素和隐藏战点,这些收集要素基本都不会很难获取,除了系列传统的魔女之泪相关的收集,魔女之泪的收集对于人的耐心,头脑和操作都是巨大考验,好在不收集并不影响主线流程,轻松通关一周目也不需要来自隐藏收集的道具。若你愿意去参与挑战关卡,还可以获得更多的对于角色操作的习惯和不同的武器体验。让你在潜移默化之中提升自己的操作水平,来更好的适配接下来的战斗。
我很庆幸这一次的关卡设计,在怪物的配布上是如此的合理,没有整出同样是normal难度下一代中带火怪物的机制怪和一个小钟楼里面塞雷火爪之类的惨案。普通玩家不会有太多的卡关。并且在战斗的难度曲线中真正做到了循序渐进的变难。但是同时随着玩家的能力解锁,应对的方式也变得越来越多。
同样的这个关卡设计并非没有缺点,在做关卡设计的时候明显感觉对于薇欧拉的关卡打磨不足,因为薇欧拉的性能并不像贝姐一样强大,而有许多战点与挑战,甚至包括跑图小游戏的时候,都能明显感觉薇欧拉的作战难度会比贝姐高。如果不是设计失误,那就只能理解为这几关就是故意来卡玩家的推进进度,延长大家在薇欧拉关卡的时长,来加重大家练习薇欧拉的成本。
另外一个比较两级分化的点就是“臭名昭著”的小游戏环节,大光头因为自己自身的XP等等原因,需要玩家学会打飞机,开摩托,打弹幕小游戏,打格斗游戏,音游,无双,横版闯关等等。甚至有个关卡需要你学会用4种不同的打飞机方式来打。或许很多人会觉得“我玩动作游戏我是来玩这些小游戏的嘛!”然而很不巧,这些东西还真就是传统广义动作游戏的一部分,正如我标题所说的:纯粹而又不纯粹的日式动作游戏集大成之作,纯粹是指这里的所有的东西都是上个世纪和这个世纪的日本游戏发展史的缩影并且都可以称之为Action Game,不纯粹则是指由于市场需求,这些曾经都属于ACT分类下的游戏都有了自己的专属分类名称,例如STG等等,而贝优妮塔3又是细化分类之后依然被标注为ACT的名称。在这样的ACT游戏之下塞入STG,就显得并不是很纯粹。
就我个人而言,这些小游戏可以说是在beat them up 以及解密之间的调解剂,而贝优妮塔系列中一直以来都有个很聪明的做法就是将这些小游戏和演出一同结合。产生的操控反馈,视觉效果与演出都给予了我一个爽的体验。就算是贞德的潜入关卡这样不那么爽的关卡,也有很多非常搞笑荒诞的设计,并且能让人笑着骂出神谷英树你真他娘的是个人才的感觉。同样的我认为,这一个个小游戏其实也就是老游戏,他们本身不差,只不过是在一个游戏中重温了一下他们。这种体验在一周目的体验中基本是属于良好体验,但是在多周目体验中容易变成非常灾难的情况,大部分人觉得小游戏部分很恶心的基本是高周目玩家。我也很确信我自己在游玩多周目之后就会把“谢谢你神谷英树”改成“神谷英树,你_______石蜡。”但是偶尔这样子来一次游戏巡礼,回顾一下过去的时光,不也有趣吗?


音乐 10/10
要我说这次游玩魔女系列最大的惊喜,那还真得是这个音乐部分。贝姐3的bgm在紧张刺激的战斗之中,也有着极强的存在感,尤其是两首战斗曲 AI FINE和 GHOST在魔女3这种高速战斗节奏之中,你甚至有的时候会发现你的攻击节奏会与音乐极为奇妙的对上,甚至有的时候我会情不自禁的使用offset技巧来调整我的攻击节奏以此来对重音。处刑曲Get To The Climax 更是用音乐完整的上演了一出完美的处决表演。即便是单把音乐拿出来听,也是可以感受到那种释放大招之后将对手处刑的感觉。此外还有各种各样的召唤曲,过场曲,同样令人震撼。每一首都与画面演出是那么的契合。
其中要我说最出彩的一曲还真得请出下面这一位

献上心脏而召唤出的巴尔西卜
Fertile Rondo,这首如同歌剧似的由女高音进行演出的曲子,在游戏中响起的那一瞬间,能将动作游戏与歌剧这种八竿子打不着的东西如此巧妙的结合在一起。这样的曲子可不常见。
而就算是去掉画面,贝优妮塔3的音乐同样是非常优秀的bgm。在编曲上很好的将画面感呈现了出来,光是听着bgm脑海中就会浮想联翩。也正是因为如此,我愿意给贝优妮塔3的音乐一个满分。
战斗 9.5/10
贝优妮塔3的战斗体验不能用好这个字来形容,应该用非常牛逼这种话语来形容。首当其冲的就得先提一下这个魔兽系统。曾经在看预告片的魔兽系统的时候,我还曾经担心过这个系统会不会抢占掉贝优妮塔3主人公的操作性,让我们从灵活的贝姐转成操控笨重的魔兽,而现实则告诉我纯粹是杞人忧天。强力的魔兽连携,魔兽反击以及在动作中穿插魔兽召唤,是如此的流畅,非常完美的将前作的战斗系统进一步的扩展,属于一个非常成功的加法。其次魔兽召唤所带来的的视觉体验更是前所未有的,在以往的作品中,攻击连段派生的最后一下往往就已经足够爽了。无论是百裂拳的最后编织一拳,又或者是百裂脚的编织一脚,都已经在视觉上非常的满足玩家。而大光头甚至觉得这还不够爽,在编织攻击的攻击之中,给你加入一个慢镜头,在给你加入一个巨大的闪光点,让你去输入魔兽指令,此时一个巨大的身影突然出现造成一次更为巨大攻击,整一个玩家的游玩体验都非常的酸爽愉快。

此外,要我说这个系统最棒的地方在于,他把魔兽作为一种脱手攻击存在,玩家可以很自由的在操纵自身角色的同时,再切过去给魔兽按下指令之后,再回到主角的操作之中,尽管听上去非常的复杂,但是这套系统的精妙之处就在于玩家只需要多按一下左扳机就能做到这样的事情,此外一些深度的使用技巧允许玩家同时在场召唤数只魔兽一同进行攻击,当玩家本人自身的操作水平上来之后,这套魔兽系统不但没有成为限制玩家的镣铐,而是真正意义上成为了玩家的趁手兵器。成为了玩家的一种战斗手段的体现,在这一点上我对于白金工作室的底蕴感到相当的佩服。并且我认为非常好的一点是,这么强力的招数并不会让玩家去滥用,魔力槽的设定,以及魔兽会背叛,魔兽召唤会被打断之类的设定足够告诉你,使用这些强力的攻击是需要代价的,你需要对站场有足够的把控,以及随时准备好使用闪避来回避你身边的攻击你才可以放心的使用大魔兽来进行战斗。同样的大魔兽也没有完全的取代玩家操作的主角,主角的攻击可以加速回复魔力槽,并且同样造成不俗的伤害,在boss战的时候,boss的AI也会对被滥用大魔兽进行处决。让玩家有一段时间无法使用大魔兽,因此我认为白金工作室对于魔兽系统的处理是非常的优秀的。
天马行空的武器系统向来也是贝优妮塔系列的一大两点,无论是双手双脚的四枪,能当狙击枪用的大锤,唱歌用的麦克风,街头风格的轮滑悠悠球,魔术表演的权杖和帽子等等,在贝姐手中都是强而有力的武器,并且每一个武器都能让贝姐进行一种变身,其中我最喜欢也是最佩服的变身是电锯所变成的托马斯电锯小火车 。

老实说,在我看到这个东西的时候我真的很佩服神谷英树的脑洞。这种类似半人马的火车头保安形象既觉得无厘头又觉得很符合广义“魔女”中对人所做出的诅咒的形象。此外那多达一轮盘的武器数量也算是在动作游戏界之中数一数二的多了,每一次换上新的武器总是会有各种各样新奇的体验,和攻击模组,这使得游戏的耐玩性和可挖掘性都得到了延续。
薇欧拉,是这一次贝优妮塔3 新加入的角色。老实说我给9.5分的理由扣分的理由就在薇欧拉身上。薇欧拉的性能并不强大。反而在normal难度之下,甚至很多战点的配置都比贝姐来的难受。老实说,就如同我在关卡设计之中所提到的。如果薇欧拉的设计不是失误的话,那就是故意的,或许是为了符合“见习魔女”这个身份,薇欧拉没有闪避进入魔女时间,没有多种魔兽选择,有的却是一个更为苛刻的格挡进入魔女时间,而这个格挡进入在召唤魔兽的时候甚至无法使用,虽然我认为召唤魔兽的时候无法进行格挡是为了防止玩家在召唤魔兽的同时按住防御进入一个类似于无敌状态的效果,但是我个人还是比较无法理解剥夺闪避进入魔女时间这个能力点上。这使得薇欧拉的战斗体验就变得非常难以使用自身的近战武器攻击,召唤魔兽然后开始在远处扔飞镖的情况随处可见。此外更令人哭笑不得是,薇欧拉的魔兽召唤小柴猫居然有猫链!!!猫链进一步的限制了薇欧拉的战斗。尽管小柴猫的攻击力和攻击力度稍微有点战神。但是我个人认为薇欧拉这个角色就是我前面所提到的,被人扣住双手双脚的感觉。虽然后续随着时间的发展,薇欧拉可能会被开发出更多有趣的操作,但是在一周目的体验确实属于是不怎么好。
本作的一般敌人设计并没有特别出彩,精英怪与小怪的存在被魔兽系统的强度所碾压。因此玩家更多的是感受战斗节奏的变化,以及怎么样去达到最爽的攻击。而boss设计之中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的是卢卡,因为卢卡的战斗节奏变化十分快速,战斗体验极度刺激,玩家的进攻策略也十分丰富。

相性在紧张刺激的战斗体验之下,本作的战斗系统会令你流连忘返。并且沉迷其中。
(后续有机会还会再深入解析一次。评测部分仅仅作为一周目体验来说基本也是够用的。)
演出10/10
我只会抱怨演出的满分为什么只有10分啊。我真的想给15分。请注意演出这一部分,我是将小游戏部分也算入其中的,也就是小游戏的过场和整体视觉效果同样算进演出分之中。
贝优妮塔3的演出效果只能说满足了我对于电子游戏所有的认知,借用油管主Max叔的一句话,“This is what I think the video game should be like”。或许每一个男生小时候都做过梦,拥有着强大的能力,轻佻的战斗风格去戏耍每一个强大的对手。而贝优妮塔3的演出,正正好好的满足了这些愿望。在这里,你有着驾驶哥斯拉战斗,有着一拳打爆敌人,有着扮演如来佛祖一巴掌把敌人盖在五指山下,有着时髦值拉满的潜入过程,有着和敌人对波,甚至是在太空中决战等等非常脑洞大开,却又无比经典的场面。我甚至可以说出贝优妮塔3除了渲染不是二次元以外绝对是纯纯的二次元游戏。



大结局中一起堕入深渊的二人

这些元素非常的浅显易懂,却又能一直让人会心一笑,给人一种极其良好的视听体验。 同样的因为,这些演出有一部分是与小游戏或者QTE具有重叠,但是因为巧妙的节奏控制这一作的贝优妮塔系列基本抛弃了那些即死QTE,但留下了让玩家一同参与的连打QTE,小游戏的难度也并不高,玩家在一周目能从其中所获得的正反馈远远多于负面反馈。这样的演出真的令我在第一次观看时就留下深刻的印象,我会佩服这些脑洞以及这些情节的合理安排,就算是致敬桥段也会惊讶于他们的奇妙结合。
总结:
画面 3 但是影响比较小,占评分权重的5% 0.015
战斗 9.5 评分的大头,占评分权重的50% 0.475
演出 10 评分第二大头占权重的22% 0.22
音乐 10 占评分权重的20% 0.2
剧情 6 占评分权重的3% 0.018
总分0.928 四舍五入为93/100
个人总评:老实说玩贝姐3玩到一半的时候我就已经感觉到这大概会是我今年惊喜感最大的游戏,根据我对魔女1的游玩体验,再加上画质糟糕的预告片,以及白金工作室相关的丑闻,我从来没有认为过3代的体验会如此的好。但是当我拿起手柄,放空思想,成为那个拯救世界的英雄,哪里有坏人,就去哪里beat them up,我不需要血海深仇,仅仅为了伸张正义。用着各种各样的华丽技巧,轻轻的戏耍对手。根据自己的直觉,尽情的攻击。跟随着魔兽的重击一起摇头,对着连续攻击命中的怪物一起连打。甚至哼唱着角色的战斗BGM调整攻击节奏。不过动作游戏说了再多,也不如实际上手游玩一次。相信我,贝姐3会是一个能让你大呼过瘾的游戏。
有的时候我不禁会想,电子ED是不是因为市面上的游戏已经无法满足我们的想象力需求了,大家一直都看不到新鲜的东西了呢。许多厂商在一套套旧框架之中改来改去。在这个创意逐渐枯竭的时代,人们的想象力逐渐被遏制的时代,正是需要这些天马行空的游戏,来重新引导人们对于想象力和好奇心的重视。而贝优妮3 他真的点燃了我心中的久违的gamer之魂。让我想起了我为什么会喜欢电子游戏,为什么喜欢动作游戏。
谢谢你大光头,谢谢你白金工作室(一周目限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