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手册
序
首先,我得声明一下,这篇文章作为青春期的我写的东西,从未来的角度来看,应该很“中二”,因为根据书本知识,青春期的一个特征就是内心世界逐渐变得复杂,这也是我通过两个人对话行文的原因。
即使我在青春期时知道我在青春期,我也没法改变现状,毕竟大脑发育要时间的,我只能等,等青春期结束,才能(不知道算不算)正常地过日子,也不至于想这么多事——不仅是自己的,还有别人的。
不过,《遗忘》和这篇文章也体现了青春期我的思想发展,这说明青春期并非全是坏处,作为一个过渡时期,人的矛盾思考将会出现在这个时期,大多数时候自己消化,如果能准确表达出来,不仅很精彩,对未来生活学习也有意义——这也是我写这篇文章的一部分原因。
我挺想和未来的我说几句的,但这不仅做不到,而且即使能做到,两人的思想间已经存在巨大的差距,没有什么能谈的,我唯一能做到的,只能让未来的我尽量留住我现在的美好。
看看夜景吧,它是多么空灵啊……
“城市荧虹灯繁杂,一阵风呼啸而过。”
——《遗忘》
始
“三年了……”
“你在感叹什么,观察型人格?”
“没,我又有新任务了”
“……这次又是啥任务?”
“语文老师的青春手册作业。”
“这个作业不由班主任来布置,却由语文老师来布置……”
“我猜接下来你会说‘这何尝不是一种讽刺’,是不是?”
“还真是。”
“……我们通过聊天回忆初中三年,我把内容记下来,这项任务就完成了。”
“我觉得这三年对于我们共同的人体来说也就这样了,更何况我们的聊天不过是共同的人体在自言自语而已。”
“但只有这样才有东西能写。”
学习和游戏
“你想先问啥?”
“学习情况如何?”
“额…还可以。”
“你为什么在犹豫?”
“因为别的学校还有好多学霸呢——其中跟本部比较最有说服力,毕竟我考最好时全年级排名也不过二位数。”
“你虽然实际总分变化不大,但就校区排名而言,你一直处于平稳并缓慢进步的状态,排名从二位数到了一位数”
“确实,但我最好奇的还是我是如何从全班第二变全班第一的。”
“细说。”
“刚进来时,我各科总分一直被女二号压制;一段时间后,我靠大考附加题的分数追上她;九年级时,大考没附加题,我也比她总分高——但是她的分配生排名比我高,我估计是因为我在七、八年级时语文比较差,和她成绩差距较大,并且我猜测中考她的分数也会比我高,因为中考简单,我没法用理科和她拉开分数,这说明现在而言她比我能力并没有高出太多,但在同样的高分下,她偏文科,我偏理科,于是就有了这种情况。”
“不过其间有几次你被其他同学超过了。”
“但他们后来还是退回去了——我猜那几次是超常发挥。”
“你这学习情况不挺好吗?为什么刚才回答时还要犹豫呢?”
“但我不太像好学生——那种专心学习的好学生。”
“怎么说?”
“举个例子,我之前问女二号课余时间都在干什么,她说她在家里写作业,爸爸妈妈让她出去活动也不肯,她就是一个专心学习的好学生。”
“你呢?”
“你这儿有我的娱乐记录吧,自己翻出来看看。”
“我翻翻……七八年级时每天回家写完作业就玩游戏,到了九年级,游戏设备有手机、平板、电脑、街机,周末除了上培训班就是窝在家里,在爸爸妈妈的要求下才出去逛街走路……宅男是吧。就算这样,你游戏打得也不行啊。”
“就路人角度来看已经很强了,和学习一样坚持,缓慢进步就好。但我估计高中时可不能这样了,因为据我所知,高中和初中学习压力不是一个档次的,我没时间玩游戏。”
“确实,那说回来,你的语文是用什么方法提升的?”
“我妈建议我每次作业先写语文,我就以语文、社会、英语、科学、数学的顺序写作业,还有就是认真学习了。”
“别的呢?”
“培训班。”
课程和老师
“细说。”
“七年级在培训班上语数英科,后来因为双减政策培训班停课,一段时间后在另一个培训机构补语文,于是周六又有点繁忙了——对写作业和打游戏来说都是。”
“老师和你学校里的相比如何?”
“你是不是知道语文老师这样问过所以再问一遍?”
“是,并且当时你因为说培训班老师比语文老师好看被她在脸上打了好几下,最后靠下跪才免于打脸。”
“回家又因为下跪被我妈说了……”
“但学校老师应该挺好的吧?”
“语文老师人老但善于学习新事物,数学老师对待学生严格,英语老师为人最正,班主任化学老师认真处理班里大大小小的问题;物理老师作为备课组代表对考试内容了解多,七八年级和九年级的历史老师各有讲课风格,道法老师作为隔壁班班主任善于管理班级纪律;体育老师实际上比看起来要宽容;劳技老师带我和罗禾欣参加过比赛;美术老师对我的绘画能力有所认可;音乐老师的课能让我对音乐背后的知识有所了解;信息老师给我和部分优秀学生提供过课后指导。这不都挺好的吗?”
“嗯……我记得学校里有达人班和培优班吧。”
“是,两个都是课后辅导优秀学生的,一个理科,一个啥差补啥。”
“如何?”
“全是优秀学生,课堂氛围挺好的。达人班都是我喜欢的科目,培优班虽然上的难受但是有用——至少我相信。老师没啥好说的。”
“话说军训也算劳动课程吧?”
“额……初二的军训印象挺深刻:洗澡时把耳膜丢了,在衣物架上找了半天没找到;助听器在监控室里充的电,但时不时还是会没电;野炊活动吃下一只没熟的鸡——外加鸡蛋汤混可乐,同宿舍的人都害怕我晚上放屁……”
“等一下,关于达人班,我这好像有一个你的视频。”
“啥玩意?”
“老师拍你在排队批改达人班数学作业时跳舞。”
“天……”
兴趣和爱好
“后来这视频还被发到家长群,以至于每次学校有啥才艺表演全班同学都要你上去。”
“是……我没学过舞蹈,我妈看了这个视频后有几次让我学街舞也都被我拒绝了。我只是想享受音乐。”
“这么说,你喜欢音乐?”
“我无法否认,因为我现在打的游戏大多是音乐游戏,随着我在游戏中的深入,难度从简单到困难,乐曲种类从稀少到众多,加上我在视频平台上的浏览,我接触的音乐种类也越来越多,而且我对它们几乎没有排斥之意,无论好坏,一直沉浸于此——何况我戴助听器,也没必要担心音乐对听力的损害。”
“你在学校里有展示过自己的喜好吗?”
“我之前在老师的允许下把歌拷进学校电脑,给语文老师做音乐介绍时也把歌给了她。”
“老师同学都会嫌吵的吧。”
“所以后来就不管其他同学,开最小音量自己享受,除非教室太吵才提高音量。现在又因为同学说我只放我自己的歌,而且‘不好听’,老师不让我放歌,我就放弃在学校听自己的歌,听同学放的流行乐了。”
“你有独自一人享受音乐的时候吗?——我指教室里没人。”
“毅行活动时我由于大脚趾伤被我妈接回学校,没去走钱塘江——就算走我也更喜欢晚上走。我在教室里写作业,看书,在电脑里放歌,直到同学回来。”
“你真孤独啊……”
“还好只是在现实如此。”
社交和生活
“现实?这么说你在班里一个好朋友都没有?”
“我这人恶心、爱打小报告、大惊小怪、嗓门太大、不安分、太沉浸于自我、做事不过脑子、说话不看场合、思想奇异、懒惰、生活不能自理、双标、说脏话打人、不愿透露心声、多管闲事、有病……”
“打住,虽然大部分同学都这么说你——并且一部分还真是,但从另一方面来说,你在家里表现很好——虽然有部分原因是爸爸妈妈在管你,这说明人会受环境影响,不同环境下表现不同,你不应该只关注一个环境下的表现。还是说说你的社交情况吧。”
“和优等生、女生、中等生交涉较少,和一部分差等生混不来,和另一部分差等生混的来,关系比较好,集体活动没闹过不愉快。网上相同兴趣爱好的朋友有许多。”
“社交地位呢?”
“网络上大家比较平等,但是现实我的地位在降低,大家不太待见我。”
“我看看你的表现……自行消化愤怒,主动退避事物……这种地位降低何尝不是一种忍耐和胆怯。”
“这便是我在初中三年其中一方面的改变。”
改变和不变
“那你这初中三年还有哪些改变和不变?”
“好像还挺多……在身边人的建议下,说的直话少了许多——但是依旧不会委婉说话;和同学打来打去要么打不过要么下狠手,现在不敢动手,只会防御——目前脑子里下狠手的想法正在被别动手的想法压制;老是怼人让别人生气,就尽量不为怼人而怼人——讲究以理服人,但声量听起来不像;打小报告被同学说,小报告也少了——但只少了一点;说脏话被身边人说了,就少说脏话——但是自言自语时还是经常说……说不完了。”
“为什么说不完?”
“因为我就算是现在也在不断改变,同时也在坚持不变。”
“那这些改变是好是坏?”
“或许有好有坏吧,就好像出生和死亡,这两个都是生命状态的改变,属于自然规律,我们却要根据一个人一生的事迹来决定其好坏……啊,扯远了,这不是同一个层次的。”
“那你就这样接受这些改变和不变吗?”
“一方面来讲,这是命运,另一方面来讲,这是我的软弱和懒惰的体现。”
“就这样软弱、懒惰、接受命运地结束初中三年?”
“从初一就开始这样了。”
“既然这样,也该结束了。”
末
“嗯……”
“你干啥呢?”
“想一遍全班人名字。”
“所以呢?”
“每个人都值得把生命作为自己的‘名字’。”
“《遗忘》啊……它总有一天会被遗忘的。”
“那我们会不会也被遗忘?”
“就我的观察来看,我们之所以存在是因为我们共同的人体处于青春期,心声没地方说,所以就自己一人饰两角,让我们聊天。等他过了青春期,心理矛盾少了,就没必要扮演我们了。”
“这么看来他还挺有自觉的。”
“……那么,你,同样也是我,也是我们共同的人体,最后还有话要说吗?”
“如果可以的话,我希望未来的你能记住青春期的成长经历,因为这时候你有热爱,有心声,有正义感等等一切你未来将要失去的,但不要记住你的懒惰、贪婪、易怒、恶心等等一切你未来将要获得的。至于我们,自有归期。”
终
谨此,记录初中三年
Made by
OVERDUST/FIVA/OVERDUSTFIVA
Fanjascai·Vanca
永远的囧柬诚
至少你没必要关注别人
也没必要关注过去和未来
因为你只能看到并改变现在的自己
“Funding this program was made possible by viewers like you.”
——Credi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