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周/《人口结构、科技创新与经济高质量发展》,《调研世界》,2023年第一期
X:人口结构 (从年龄,供给,质量三个维度出发)
M:科技创新(类似中介效应)
Y:经济高质量发展
分析三者的关系,结论1.人口老龄化、科技创新均可显著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2.老龄化与科技创新之间是负向关系,老龄化过高会抑制科技创新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正向影响。3.劳动供给与科技创新也是负相关,劳动供给过高对降低科技创新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4.人力资本主要通过促进科技创新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文献综诉
从x与m的关系,x与y的关系,x与m与y三者的关系分三个部分进行文献综述。最后指出不足,即现有的研究大多从老龄化角度出发,而对人口结构的研究较少,也没有探究这三者之间的关系。
x与m的关系:老龄化与科技创新负向关系、倒u型关系;机制:降低人力资本、调整“资本-劳动比例”;存在时空异质性东部促进,中西部抑制,全国来看不显著。
x与y的关系:抑制;机制:产业结构、人力资本数量和质量+、劳动人口占比与劳动参与率-、老年与少年抚养比-。
x与m与y:(1)以资本—老欧的那个要素禀赋、技术创新等变量为门槛,结论:存在异质性。(2)人口老龄化对经济的负向影响不显著,但抑制作用逐渐显现,
二、机理分析
首先把人口结构划分为人口老龄化、劳动供给、人力资本三个维度
x对y
(1)

(2)劳动供给 劳动供给体现国家经济发展潜力(结论),充足的劳动供给可以a.防止资本报酬递减,b.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原因)。而且目前我国存在劳动密集产业转移现象,因此,劳动供给的减少肯定对经济高质量发展有不利影响。
(3)人力资本 人力资本要与产业结构相匹配才能提升经济发展效率和质量(观点),产业分工的精细要求专业的人力资本,而高新岗位的稀缺又要求劳动者提升自己
2. 科技创新的视角下,x对y
(1)老龄化 负向:财政负担加重,挤兑教育科研支出,加重企业税负,挤出创新;人的创新能力下降;不利新技术推广;正向:在利润最大的目标下会加快创新(替代劳动);人均资本会增加、子女人力资本提升都会促进科技创新。
(2)劳动供给 (理论:资本、技术、劳动三者有机结合又互相替代) 两方面都说了:劳动供给减少-资本、技术替代-促进科技创新。劳动供给多的地区往往市场规模大-创新产品预期收益高-创新动力强
(3)人力资本 a.干中学,促进创新,提升全要素生产率。b.人的知识水平决定科技创新实力。c.吸收国外技术,二次创新。
三、构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六个维度(经济增长、创新能力、均衡发展、生态建设、普惠程度、开放水平),十三个指标。采用熵权法进行测度赋值。

四、双弹性模型

五、实证部分
1. 基准回归

模型一:加入人口结构中的老龄化,(1)不加控制变量,(2)加上控制变量。目前的人口年龄结构还是可以继续促进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模型二:人口结构中的劳动占比,(3)URE系数不显著,加上控制变量后(4)1%水平显著,-0.0001。不显著倒显著,且负号的原因可能是劳动供给结构扭曲或者劳动的跨地区、跨产业流动导致的。
模型三:人口结构中的人力资本,显著,而且系数在加入控制变量为0.777,说明人均受教育水平的提升可以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联合看LnTI ,系数显著为正,说明科技创新能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控制变量:正向:对外开放力度,交通发展水平,另外,经济增长率系数显著为正,说明设定合理的经济增长目标将有利于提升经济发展质量。。负向:工资水平系数显著为负,表明工资水平与经济高质量发展负相关,原因可能在于工资成本的上升抑制了企业规模扩张
2. 门槛模型

科技创新变量:模型一、三用专利授权数;模型二用单位研发投入。同时模型三加入交互项。

存在单一门槛效应。人口老龄化高于-2.335水平,科技创新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系数变大。模型三交互项为负,说明人口老龄化对科技创新的抑制作用要大于科技创新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正向影响。模型一与二的科技创新的系数差异表明:研发投入系数(模型二)相对专利授权数量(模型一与三)的系数较小,说明老龄化所带来的人力资本的提升部分消减了人口老龄化对科技创新的负向影响。

模型二中科技创新用单位 GDP 研发投入表示,其余模型用专利授权数量衡量。模型二的门槛值不显著所以用算双向固定效应检验。(为什么只有表7的模型二、四有URE【应该是门槛模型里的LnPSit项,但表五,表九并没有出现Lnage和LnHC,可能是写错了这里应该是LnTI?】这项?)
模型一,0.160—0.117,说明随着劳动供给水平的提升,科技创新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有所降低。模型三的结果显示,随着劳动供给水平的提升,劳动供给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由正转负,这可能表明单纯依靠劳动供给数量已无法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劳动市场需实现由“量”向“质”的转变。(支撑了二、2. (2)中的机理分析:劳动供给增加-科技创新减弱)
模型四交互项的结果显示,科技创新与劳动供给之间可能存在显著的替代关系,且随着劳动供给水平提升,劳动供给对科技创新的挤出效应要大于劳动供给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推动效应,另外劳动年龄增长所导致的创新效率下降也是其中的原因之一。

表九:模型一和模型二人力资本以人均受教育水平表示,模型三以受高等教育人口占比衡量。模型一和模型三科技创新用专利授权数量表示,模型二用单位研发投入衡量。另外,模型四为人力资本与科技创新交互项的检验结果。
一与二相比,二的系数要高(一用专利授权数量,二用单位研发投入)没有解释原因。四交互项的系数为正,说明人力资本能正向调节科技创新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
人力资本提高,科技创新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促进效应增强。
六、结论建议 略
收获:人口结构可以细分成人口老龄化、劳动占比、人均受教育程度三个维度,经济高质量发展分为6个维度,13个具体指标。门槛效应的检验。交互项的符号可以看正向或负向的调节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