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经营宝典(005)】中小企业常见病症(一)
【中小企业经营宝典(005)】
中小企业常见病症(一)
经过危难洗礼,中小企业不仅要增强健康意识,经常进行号脉自检,发现有不健康的地方,及时采取措施,防微杜渐,强身健体。同时,要正视在金融危机中“死去”企业所罹患的病症以及造成死亡的原因。对这些致使企业毙命的病症,要有所了解,了解发病的原因,了解发病的经过,了解医治的方法,了解预防的措施。企业如人,在其成长和发展过程中难免会受来自内部或外部的各种“病毒”、“细菌”的入侵,一旦超出了企业“免疫系统”的抵抗能力,就会罹患或大或小的“病”,我们统称之为“企业病”。
认真分析在危机中倒闭的中小企业的致命病灶,我们将比较典型的“企业病”列为七种:
第一,中小企业的“小儿麻痹症”
小儿麻痹症,是由于病毒侵入导致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受损,与之有关的肌肉发生萎缩,同时皮下脂肪,肌腱及骨骼也萎缩,使整个机体变细,导致肢体畸形,行动不便。我们借用“小儿麻痹症”)是说明中小企业在创建时受到“急功近利”病毒的侵害,但求“门槛”低、“上马”快,没有认真进行产业前景的论证,结果进错了门,入错了行的“产业病”。从开张之日起,就存在着浪费资源、技术落后、质量低劣、污染严重的致命“病灶”。
这些在“胎里”就带着“高能耗、高污染”弊端的中小企业,从开业之初就处处受到掣肘,像“小儿麻痹症”患者一样行动不便。当金融危机排山倒海般压过来时,这些“腿脚不利落”的中小企业首当其冲地遭遇了灭顶之灾。金融危机中最先倒闭的就是这一批高能耗、高排放的中小企业。一是人民币升值导致的出口成本的上升;二是劳动法的出台和国内外原材料的涨价导致的生产成本上升;三是大幅调低出口退税的政策挤压了利润空间;四是信贷控制政策堵死了这些外向型中小企业进行结构转型的后路。
第二,中小企业的“软骨病”
软骨病,是婴幼儿时期常见的一种营养性疾病。我们借用“软骨病”说明中小企业的市场开拓能力差,市场自立能力弱,依赖性强等“市场病”。在金融危机袭来时,在最先倒下的一批中小企业中,有两类企业特别引人注目。一类是“傍大客户”的中小企业,而且多数是外贸出口型企业。由于傍着一两家大客户,常年手里有订单,因而放松了市场开拓,甚至不屑去开拓中小客户,把自己死死地“栓”在别人的“裤腰带上”。结果,金融危机袭来,随着大客户订单的丧失,这些罹患“软骨病”的中小企业纷纷倒闭,成了大客户的“陪葬品”。另一类是过度依赖供应商的“软骨病”。这些中小企业与供应商是“铁哥儿们”的“死磕”关系,全部供货都押在这一家上,全进全退。当金融危机铺天盖地压下来时,供货商自顾不暇,供应链条突然中断。缺少供货企业无法完成订单,临时出去找货源,谈何容易,待货源找到,订单逾期,客户被竞争对手抢走。
第三,中小企业的“脑血栓病”
脑血栓是在脑动脉粥样硬化和斑块基础上形成血栓,压迫神经,导致偏瘫的疾患。我们借用“脑血栓”说明中小企业由于管理能力下降,造成企业经营管理职能发生阻塞,导致企业运营效率大幅度下降的“管理病”,形同企业肌体发生偏瘫。
中小企业从成立到发展壮大,都会在不同时期遇到各种发展的问题与瓶颈,成为企业发展的拐点。这次金融危机就是一次重大的突然变故,考验着中小企业的管理水平和管理能力。中小企业管理的层次较少,用不起整套的人马和整套的模式来覆盖企业的全部业务功能,往往是实施对人对事对过程针对性比较强的管理。在正常的情况下,这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管理还能应付,当危机袭来就完全暴露了中小企业的管理弱点。管理职能的缺失,导致企业的决策不能顺畅通达,好比形成“血栓”,造成企业行动的半瘫。另外,管理机构设置不健全,放松管理职能,无疑是将企业置于“温水煮青蛙”的陷阱之中,当水温突然升高,再想通过强化管理来补救,已是悔之晚矣。很多中小企业主只关心市场,只关心怎么能赚更多的钱,往往忽视企业管理。这就好比罹患了“脑血栓”,心想快快跑,腿脚却不听使唤。
(未完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