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媒介·权力·性别» 后现代女性主义

2023-06-21 20:11 作者:上吉一颗橘  | 我要投稿

原文:

后现代女性主义(postmodern feminism)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它是在传统的女性主义三大流派百年论争之后,随着西方国家进入后工业化社会而出现的一个新的理论流派。它的出现甚至被称为女权运动的“第三次浪潮”。(注:D. H. Coole, Women in Political Theory, From Ancient Misogyny to Contemporary Feminism, New York:Harvester Wheatsheaf,1993, p.184.)它主要由有色人种妇女、工人阶级妇女和第三世界国家的学者对西方女权主义展开的反思和批判组成。严格说来,后现代女性主义不能算是与三大流派并列的第四大流派,它所具有的颠覆性,在颠覆男权主义秩序的同时,也颠覆了女性主义其他流派的理论基础。它否定三大女性主义理论的普适性,强调在特定文化和历史背景下女性经验的独特性。它质疑“女性”这个概念,否定存在一个整体的、利益一致的“女性”群体,认为阶级、种族等因素甚至比性别的作用更为明显。它反对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如所谓理性/感性,公共/私人等划分,主张模糊二分法的界限。因此它关注多元性、差异性、反权威性,不再简单地视男人为敌人。概括说来,它的主要观点如下:挑战关于解放和理性的宏大叙事,否定所有的宏大理论体系;反本质主义的社会建构论;关于话语即权力的理论;关于身体与性的思想;多元论与相对论的思想及其最终导致的个人主义政治等。(注:李银河:《女性主义》,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5年,第59-70页。)对后现代女性主义的批评一是它的后政治倾向,即在女性刚刚成为她自身权利的主体之时,主体竟被否认了;二是质疑宏大叙事会减少知识的可能性;三是它完全抛弃性别、种族、阶级这些概念的做法;四是它会导致个人主义政治,取消女性主义政治,从而丧失了“女性”这个分类;五是它还在使用男性的话语,简单地接受了男性的意识形态。后现代女性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有朱迪·巴特勒(Judith Butler)和多娜·哈拉维(Donna Haraway)两位。

«媒介·权力·性别:新中国女性媒介形象变迁与性别平等»

王蕾 著

«媒介·权力·性别» 后现代女性主义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