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algame剧本批评】作为现代寓言的《LUNARiA》:“人”是如何被发现的

《LUNARiA——Virtualized Moonchild》是由VISUAL ARTS/Key于2021年12月24日发布的一部短篇视觉小说,官方对于本作的宣传是:月与地球,连接384400公里的爱情故事。这部视觉小说总体来说算是key社作品中一般水平的作品,在这里,我想撇开因篇幅限制导致本作剧情出现的男女主感情升温过快、后期结局逆转铺垫不够等情节安排上的问题不谈,将关注点转移到本作在主题选取上的文学内涵。
严重剧透警告!
一、天宫希优,还是LUNAR-Q,这是一个问题。
如果让我去谈这部视觉小说写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我会这样说:
“《LUNARiA》写的是天宫希优,不是LUNAR-Q,因为LUNAR-Q只是一个代号。”
这句话看似貌不惊人、闪烁其词,但是作为探讨《LUNARiA》剧本文学性的起点,这个句子的复杂性乃至欺骗性不能被轻易放过。
称女主角为“天宫希优”,读者得到的仅仅是社会学信息,也即一个人的名字及其背后蕴含的社会关系,但若说“天宫希优是LUNAR-Q”,这就在隐喻原则上确立了一个文学形象及其深度,这个文学隐喻无疑指向一个更具体、更广阔,也更阴暗的意义空间。LUNAR-Q的命运也就是天宫希优的命运,由一行行代码编写出来的AI虚拟形象重复着单调、机械的运行,又如何不让人想到生命本身相对于社会化生产组织的渺小、低贱和无谓呢?随着文本的徐徐展开,读者会发现这个问题并非如此简单透明,这个AI拥有了太多人的感情和意志,在天宫希优这个名字出场前,我们有太多的理由怀疑,这个AI并非简单的程序代码,剧本家不断暗示和鼓励读者去从反面去理解LUNAR-Q的AI身份,目的在于迂回地建立起一个根本性的阅读疑问,即这部视觉小说的核心形象究竟是“人”还是AI,以及由这个AI机器形象所打开的一个“非人性”隐喻空间和意义链。
固然,《LUNARiA》的核心形象是一个人的形象,是希优的形象,她的行为、语言、情感和思维是高度个性化的,是栩栩如生的,虽然她身处荒凉的月球基地,但是她却是一个有血有肉的花季少女。然而在整部视觉小说中,希优的出场形象大多展示为LUNAR-Q,LUNAR-Q否定了希优作为“人”的生理属性,然而LUNAR-Q表现出的情感也在否定着她自己的机器属性,明明是真实的花季少女的情感却要被伪装成冰冷的程序代码,这种反人道主义的做法正是希优成长剧的开端。

如果我们把《LUNARiA》的形式框架理解为一种现实主义的隐喻和寓言,或许能够从全新的角度对文本做出新的阐释,因为这部视觉小说的叙事维度显然不单单是地球和月球跨越三十八万千米的恋爱物语,除了剧本家想要强调的空间因素外,隐于剧本中的时间或许更加重要。
为何说时间或许更加重要呢?
在本作剧本中,由于开场动画中强调这是一部地球与月球间似近却远的恋爱物语,所以难免形成一种先入为主的思维模式,认为空间是本作的叙事维度。某种程度上确实如此,空间维度连接的是浪漫的恋爱物语,而剧本中超出恋爱元素之外的深层次思考则隐于时间维度中。因为本作是galgame,毫无疑问是要以恋爱元素为主的,为了向大多数玩家展现出key式感动的恋爱故事,所谓的深层次内涵必须隐于幕后,因为时间维度的叙事反映的不是感动人心的美好恋爱,而是一个残酷的隐喻,是影射现代人生活处境的现代寓言。
本作选择的主题“SOF赛车”,在飞驰的赛道上,时间至关重要,分秒间的差距就可以决定一场比赛的输赢;LUNAR-Q想要支撑到T-BIT参加世界巡回赛,这是一场与时间的博弈;在崩坏的月世界,沃尔芬的记录中,时间作为讲述者告知了大家一切的答案;在希优的营救计划中,一分一秒都关系到希优的生命安全。时间作为一条线索,其后隐含的是希优的成长路线,是由非人的AI伪装蜕变为真实的花季少女的成长之路,这一转变在LUNAR-Q寄身于兔子玩偶拉比亲的时候就已经发生。
将从非人转变为人的节点定在此处乃是由于一个重要的原因:自我教育。
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何为成长?本作剧本中希优的成长理论源头可以追溯至文学中的成长小说(Bildungsroman),成长小说的概念是从19世纪德语词Bildung演变而来,这一词汇的意思是陶冶、教养,所以成长小说有时又翻译为教育小说,对于一个社会性的人来说,这种教育更倾向于是自我教育,即为主人公进入世界、经验和世事而展开的教育和成长过程。借助于现代科技,天宫希优能够和狼代旅人一起去体验地球上的平凡日常,得以学习到地球上同年龄的少女的生活状况,了解到地球的组织方式、道德原则、社会结构等方方面面的事物,这些都是她孤身居于月球借助月世界体验不到的东西。马克思说过,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孤身独居月球的希优不具备一切人的社会属性,没有任何共同体的认同,是一个“赤裸裸”的人,通过体验地球日常,通过和T-BIT等人成为好友,希优和身边的人建立起社会关系网络,从而确立了自己身为一个活生生的人的存在,实现了自我成长。

二、闭环的时间循环观念与打破循环
网络上有这么一句话概括key社的作品:“先写出一个美好的结局,然后想想怎么在过程中刀死这帮key厨。”个人认为这句话概括经典key式感动很准确,在《LUNARiA》这部作品中,剧本仍然采用了这样的模式,但是如果我们先把最后的美好结局掐掉,剧本到希优孤身漂泊于宇宙静静等待死亡就截止,这样乃是一个闭环的时间循环。
从故事的最初开始,希优孤身一人身处荒凉的月背基地,每天的生活无聊且重复,时间的流逝对于她来说无关紧要,因为每一天都几乎是相同的。然而自从T-BIT偶然闯入月世界时,希优停止了十六年的时间开始流动了。无论是虚拟世界中飞驰的赛道还是现实世界中美好的日常,希优每天都能获得全新的体验,学到全新的知识,每一个日子都是闪耀的,都是不同的,由此她产生了打破现状的热情。然而,作为最熟悉月背基地的她比谁都清楚离开这里的危险与困难,十六年来她不知一次次提出新想法又一次次自我否定,自己的身体状况也越来越糟糕。在男主角狼代旅人等人克服重重困难借助虚拟技术终于将她从月背基地送进返回舱时,读者曾经一度以为故事就要这样迎来一个大团圆结局,然而返回舱脱轨后,希优这样说:
“我其实,早就知道了。心底里,脑海中,早就隐隐感觉到了。”
“我是没有办法得救,也去不到地球的。我早就知道了。”
“真的太任性了。”
“我明明一直都住在月亮上,设施和逃生舱都坏得越来越多,哪怕是了解月面设施一切的妈妈也放弃逃生了……”
“所以,如今我居然还能去地球,这种像是画里画的那样凑巧、奇迹一般的故事根本不可能有。我早就知道了。”
闭环时间是那么的稳固,希优从孤独中生,向孤独而死;离开了荒凉的月背,却要漂泊在更加荒凉的宇宙。看似将要奔跑着迎接新的人生,看似将要让原地踏步的时间流逝起来结果一切都是徒劳无功。
在开端与结局中填充的,并非写实主义意义上的“希优的故事”,而是寓言意义上的一种残酷的结构设计,不断地去感受、不断地去努力、不断地去选择相信奇迹,然而这一切都被设计成一种无效的,被清零的结果,就像推巨石的西西弗斯一样,巨石总会滑落山底。
“我一直都很憧憬奇迹。”
“憧憬着绝对得不到的,人生的大逆转。”
“但那些不过是虚幻而已,跟LUNAR-Q一样,都是虚幻罢了。”
LUNAR-Q作为月世界的一部分,其机械属性决定了其将随着月背基地的破坏而报废,希优的生命与之息息相关,机械属性抹去了她生命的鲜活性,她所经历的是一种无情且无奈的自然周期的生命衰变。T-BIT等人做的,正是要将希优的生命与月背基地的链接扯断,打破这种机械性捆绑鲜活生命的残酷现实,这是拯救希优,也是让希优作为一个独立的社会人存在的唯一办法,可是这唯一一根救命稻草也被轨道无法修正斩断,闭环看似即将打破却又坚固如初。
但是存不存在打破这种闭环时间的可能呢?
毫无疑问,key社用奇迹营造了一个大团圆结局。因为狼代旅人偶然间启动了兔子玩偶拉比亲,其中下载的部分月世界数据和沃尔芬连接起来,最终修正了轨道,希优成功乘坐返回舱回到地球。虽然由于篇幅限制导致这一逆转的铺垫不够,在结局强行塞入十分突兀,但是冒着败笔的风险加上这样一个结局乃是要执意打破这种闭环的时间,维持一贯“健康阳光、积极向上”的风格,希优的生命就此焕然一新。

三、作为现代寓言的《LUNARiA》
T-BIT对于希优的认识,是从AI程序到活生生的人,希优对于自我的认知,也是从被遗忘的伪装成AI的孤儿变成可以把握住自己的生命,愿意去相信奇迹的少女。作为一部轻科幻视觉小说,《LUNARiA》怎么说都不能是具象写实的作品,它乃是在隐喻和寓言的意义上抽象地——也就是说,在观念和结构的层面上——摹仿现代人的普遍生存状态及其内在困境。
与希优从机械性到人性的蜕变不同,现代人则进入了一种从人物化为工具的“反成长”困境。塞勒涅这样一个庞大的工程,每个参与者都是一个为地球、为人类献身的渺小个体,在这一工程的进展中,个人的主观能动性被抹杀,大家都是日复一日的承担着重复固定的维护工作。怀着拯救地球能源危机的伟大使命,所有参与者都被欺骗,陷入工作的狂热中,自觉忽视自己的人性而把自己作为机器,自觉把自己物化。可是最终的惨剧发生后,为这一伟大事业献身的人完全被忽略,社会媒体甚至虚拟世界的审核都有意隐瞒他们,正如工具用完之后就随意丢弃一般。
塞勒涅工程背后的故事,耐心地无情地揭露社会化生产组织的反理性、非人性特征。剥削者与被剥削者,工具理性与被它所计算和宰制的对象之间自愿的服从关系寓言般地投射到现代社会中的每一个人身上。成为一个理性经济人,强迫自己做出最合理的判断,每天重复勤勤恳恳的工作,其意义何在?不论是为了自己的生活条件,还是为了地球和人类的大业,许许多多的人自觉成为工具,希望借助这种“理性化选择”走上成功之路。然而在塞勒涅基地这里最终都是徒劳,花费巨大代价打造的基地一片破败,来不及逃离的研究人员葬身于此,成功逃走的也被历史和社会抹去了名字,这些人又何尝不处于一种闭环的时间循环中呢?从地球上来,回地球上去,在月背基地的努力都化作泡影,出走时岌岌无名回归后被抹去功绩,一切似乎好像在运动,好像他们每天的生活都很努力可是却跌跌撞撞走回了原点。
在塞勒涅基地中,天宫美优是一个完全不同的人,虽说文本中对于天宫美优的描写不多,但是我们可以推断出,在那场灾难发生前,她一定是一个活泼浪漫的女孩,她让月背基地的人感受到了非理性的生命本能,感受到了那种生命不可抑制的活力。她在月背基地恋爱甚至怀上了恋人的孩子,她在废弃的控制室生下了自己的女儿希优,她怀着热情投入到为自己的女儿营造良好成长环境中,她的生命不再是塞勒涅工程的一名员工,不再是从前的解决能源危机的工具,而是一位母亲,她的生命有了新的寄托——她的女儿,另一个崭新的鲜活的生命。设想如果天宫美优没有生下女儿,她或许在不久后就会放弃所有希望,走向自我了断,结束这场可悲的闹剧。
我一直都认为,key社的作品无论采用什么样的艺术形式,无论选取什么样的文本主题,其想要表达的乃是生活,就在我们身边可以找寻到的真实的生活。所以我把《LUNARiA》这部和现实生活几乎毫无关系的科幻视觉小说称之为现代寓言,塞勒涅的失败乃是现代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社会工具理性的失败,天宫希优的成长乃是价值理性视野中人文世界的展现,乃是人对于自身价值和意义的追问,如何发现并拯救被现代社会物化了的“人”是这部现代寓言的终极解释。
原创,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