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无比讨厌汽车中控的「超大屏幕」?

汽车发展到今天,已经不只是一个将人从 A 点运输到 B 点的工具那么简单。随着移动互联网乃至万物互联的兴起,汽车也和各种家具家电一样,成为了你智能生活的一部分,甚至你 IoT 生态环的重要入口。
我作为一名科技爱好者,当然希望身边的每个终端都能具备自主连接性,与我的个人云互通,并且尽可能快地满足我对于该终端的需求。而这些希望在「汽车」这样一个终端上的落地,就是 Carplay。
只要车机支持 Carplay,车机就能在一个实时联网更新数据的地图上进行导航、在我的 Spotify 歌单中播放歌曲、免提接打电话,并且拥有了一个车载语音交互助手——Siri。在汽车上的智能进化到能够实现全自动驾驶(而非眼下的辅助驾驶)之前,我认为这样已经足够满足我驾驶中的需求。
但也许主机厂们认为这样还不够体现「智能」概念,于是他们拿出了这样的产品:



某 404 同志看到这些大屏车机的时候甚是欣喜。他即将考下驾照,更有可能在近期考虑买车,而我觉得,在他提走这里面某一台中控配备大屏的汽车之前,我有必要说清楚这些东西会有多么的糟心,也顺便写点儿文字分享给大家。
增大操作难度
车的中控台尺寸不大,容不下太多的物件,屏幕大了,势必挤占掉以往物理旋钮和按键的位置,这也就让一些原本使用物理方式极易做到的操作,如今需要挪到车机屏幕上去做。


我前几天试驾了某自主品牌的一款 A 级车,它的中控横置一块大屏,屏幕下方是一排 7 个物理按键——这也是该车中控仅存的 7 个物理按键。其中一个按键上画着一个风扇图标,按下它,中控屏幕上就会显示出空调控制界面。升降温度和调整风量,都需要在完全不具备触觉提示的屏幕上,触摸操作。

我请问,当你正在人车混行的城市街巷中以 50kph 的速度穿行时,你敢不敢把视线挪到中控屏幕上,去改变空调的设置?
这在以往,你只需要继续保持优雅的驾驶姿势,腾出右手摸到中控上的一个旋钮,就可以轻松做到。
主机厂们认为大屏能体现「智能」概念,拿出了「反智」的解决方案,美其名曰「进化」。用一块加大尺寸的屏幕就节省了各种各样繁杂的物理按键和旋钮,我觉得叫做「减配」其实更合适。
此外,受制于种种主客观原因,现阶段多数车机屏幕不具备一个良好的显示动态范围,像高端手机 OLED 面板那样的 HDR 显示更别想。部分屏幕的最低亮度高得感人,尺寸做大以后,极其影响夜间的驾驶安全。

可读性差
本世代的车机屏幕基本都是电容触摸屏,而为了视觉上的通透感,主机厂们时常把屏幕表面的盖板做成镜面,带来大量可怖的镜面反射和指纹。

镜面反射可能来自任何地方:四周的侧窗、敞亮的全景天窗……而如果反射的成像恰好出现在一些实用的显示信息之上(考虑到你对车辆的一大部分操作都集中在这块大屏上,这种可能性非常之大),你就很难在不影响安全驾驶的前提下完成操作。
镜面屏更是著名的指纹收集器。我家里的 iMac 不是触摸屏,即便如此我每周还是会在屏幕上发现大量来路不明的指纹。换成车机的触摸屏,那酸爽更是难以置信。
而如果你恰好和我一样是一个苦逼北京孩子,你会发现你的车机屏幕盖板上还会出现大量的积灰,每天都有、即擦即有、越擦越多。

前文提到的现阶段不少车机屏幕显示面板动态范围低的问题,在白天同样令人窒息。最低亮度不够低、最高亮度不够高,阳光下可读性本就不咋地,再加上镜面反射、指纹和积灰的锦上添花,就能够一起营造一种非常优秀的驾驶体验。
现在我请问,当你的车配备了一块中控大屏,同时不具备任何控制空调的物理手段,而你正在人车混行的城市街巷中以 50kph 的速度穿行时,你敢不敢把视线挪到中控屏幕上,花两三秒钟时间,辨认镜面反射、指纹和积灰下的屏幕上显示的内容,去改变空调的设置?
算力和匹配的软件体验差
一些车机由于种种主客观原因,其芯片组算力和其所提供的软件功能不甚匹配,或者干脆是软件优化差,在使用中频繁掉帧乃至死机,或者干脆直接黑屏。
比如 Infinity 的 Q50L、Q60、QX50 车系,其中控由上下两块屏幕构成,其中下方屏幕的帧率极低、操作延迟极大,用起来就好像是十五年前搭载 Windows Vista 系统的 Tablet 设备,体验令人窒息。

还比如 SGM 的 Cadillac XTS、Buick LaCrosse 等车系,其车机掉帧、高延迟不说,还极易死机黑屏自动重启。中期改款之后的 LaCrosse 和 Cadillac 新旗舰 CT6 都换上了新款车机,我体验后发现帧率能达到 60fps 了,但可靠性是否改进还有待确认。
好在这几款车都搭载了足够的物理按键和旋钮,即便车机挂了,基础操作也还是可以执行的。
但如果是一台中控配备大屏、不具备足够物理操作方式,同时软件适配和优化又极其爆炸的车机,你又该怎么办呢?具体点名就不点了,但凡用过这样车机的人一定都会把体验铭记在心。
总结
大屏看起来很酷炫、有科技感,这是一个十分利于宣发的显性优势点。
对普通消费者来说,同一价位的两款定位相似的车,配备 4 块大屏的车一定比只配备一块屏幕的车看起来更「值」。

因此,市面上就出现了不少华而不实、浑水摸鱼、不管三七二十一先把大屏做上去再说的产品,令我非常揪心。
我希望「大屏优先」的主机厂越来越少,更希望大家都能做到独立思考与利弊权衡,搞清楚什么是真正的「好用」、什么更适合自己,并尽可能做到举一反三。
因为,今天是「大屏」,明天又保不齐是什么更加刁钻的、花里胡哨的幺蛾子,在想尽办法把咱大家当韭菜割呢。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