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为什么喜欢用焦虑吓唬自己
恐惧时的紧张激动和糖果带来的满足感很可能依赖的是相同的脑区,即中脑-边缘通路。简而言之,我们很多时候随即所产生的情绪,无论是正面还是负面,是该欢迎还是该避免,大多都是无意识的条件反射。
比方说,当你吃到美味零食,喝到好喝的饮料,和SP牵手成功,升职,考试上岸产生的情绪等等,这部分区域把这些情绪登记为好东西,让你体验到愉悦快乐;
而当你不小心吃到变质食物,遭遇劈腿,考试失败,被裁员减薪时,这部分区域就把它登记为坏东西并让你产生恶心、反胃、想吐、抑郁等各种难受的感觉。
总之,大脑想尽办法确保你记住“下不为例”!这套系统就是中脑-边缘奖赏通路。
大脑有种怪癖叫反事实思维,即倾向于仔细思考可能发生,但实际上从没发生过的负面结果。
如果事件本身就很可怕,让大脑感觉到危险真实存在,这种倾向就更明显了。
例如,
你考试成绩就差几分就落榜了,
你和SP又重新和好了,
虽然情况很糟可是自己还是升职了,
那么也许会在接下来的好几天内反复想到假如XX就会XX并心有余悸。
实际上你并没受到任何实质上的伤害,只不过大脑就爱关注潜在的威胁,无论是发生在过去、现在还是未来。
而大脑的这种怪癖,产生的后遗症就是焦虑更多的焦虑。久而久之的下意义是习惯,让我们对自己大脑的怪癖产生了依赖,
结果我要做事的原因就变成了避免发生这个,于是经典的故事套路出现了。
假如我做了什么,就会阻止发生什么事。
结果就是自己完美的陷入莫比乌斯轮回。
解决得方法其中一种,就是大家耳熟能详的活在当下。
可是这个活在当下的副作用就是,假如不面对接受真实的自己,直视自己的缺点并且承认。
如同告诉你冥想,和让你借酒消愁是一个道理。
正所谓下班回家正念冥想,上师指导放下一切。
第二天还是同事/做事儿,一腔MMP。啥都没用。
还会惯性的陷入自己思维怪圈,极力的去做阻止坏结果发生的行为。
于是画面就有了,
我只要坚持节食,就能保持身材。
我只要坚持运动,就可以拥有完美身材。
我只要坚持肯定语,就能实现目标。
我只要坚持骚扰他,他就会回到我身边。
拜托,你只要这么做了,结果只能说明一点。你还是不相信自己已经真正的接受自己。还是没有好好感知自己要的是什么。
不直视为什么焦虑,就算自己做再多的努力,还是回到远点。
焦虑也好,周围的自身环境/人际关系/不可及的梦想,都是需要自己首先检视做事儿的动机,和自己的感觉是否一致。
感知任何事儿的同时,心很认真的沉浸在做的过程里。才是真正的身心合一。
即使目标还很遥远,做好现在力所能及的。
即使结果还是未知,做好现在,没有人知道结果是什么。
如果百分之百预言成功的人,拜他为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