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狄公案-铁钉案 札记
由荷兰汉学家高罗佩先生著、陈来元教授译的中国古典公案系列小说《大唐狄公案》我已读了数篇长篇和短篇了,我此前读《黄金案》《铜钟案》甚至篇幅最长、最烧脑的《迷宫案》,无不咨嗟其作为探案小说极强的故事性、精巧的故事结构。当然这些都不是今天我要说的,我要说的是我今天刚读完《铁钉案》后的感慨。
接下来我简单介绍故事情节。狄仁杰与四名亲干赴任北州刺史,接到一起凶杀案,由此又串联出三起命案。其中两案早早破获,惟余那最后一案,经一番兜兜转转之后,狄公断定一女子陈宝珍为罪魁祸首。可那女子端的厉害,受审时将狄公的证据一一以谎话圆过去了。开弓没有回头箭,狄公倘若就此罢休,几十年来清官的名誉都将葬于北州。于是狄公决定开棺验尸。这是只有极具胆识之人才敢行出的手段,狄公验尸假使无果,便是亵渎死者的罪名;加之北州百姓躁动不安,为此寻衅滋事,又是游行,又是破坏,朝堂必以为狄公是个不负责任的官,狄公非但乌纱不保,还有诛连九族的危险。狄公甘愿冒此风险开棺验尸,许多百姓围观,可令人毛骨悚然的是尸体无外伤,骨节处也无中毒痕迹,验尸并无任何获益。经此一番,北州百姓彻底失控,整日在衙前叫骂、投掷,京城也传旨警告狄公,若不具结此案,安抚百姓,则为死罪。狄公一行人躲在衙内,他的几个亲干无不抱头痛哭,狄公一死,他们即便不死,也得分道扬镳,各奔前程去了。狄公终于绝望,决定翌日辞官赴京受审。
可就在他准备动身的那天早上,他的好友郭夫人来访,提醒他:“在我们妇道人家的家务当中,有个钉皮鞋。你可知道钉皮鞋有多痛苦?有事手上拿着一颗铁钉,恨不得......”
“恨不得钉入仇人的脑袋!”狄公惊叫。
原文是这样写的,于是转折来了。狄公决定第二次开棺验尸,这令百姓更为发指。可这次验尸,狄公在死者的鼻孔中取出一枚铁钉,这枚铁钉宣告着狄公的胜利。随后,罪犯招供,百姓有的表歉,有的赞扬,亲干乐得抱团转圈,大笑不止。此案之后,狄仁杰被升为大理寺正卿。化险为夷后,皆大欢喜,唯独狄公尚有心事。他在晚上到城边的药师山上去寻郭夫人。
我置身局外,心下自忖:郭夫人是狄公的救命恩人,狄仁杰莫不是去感谢她去了?
可是接下来剧情的发展令我膛目结舌、无所适从。狄仁杰在药师山悬崖边见到郭夫人,并要去逮捕她。这源于一桩五年前的旧案,我也不知道是这部系列小说中的哪一篇。在那一案中,郭夫人用了同样的手段杀了人。此案狄仁杰没能完全破获,但到五年后如今的铁钉案,他才敢相信,这旧案正是郭夫人犯下的。
狄公在郭夫人面前说道:“你在我人生最危险的时候救了我一命,你是我的大恩人,我其实很想报答你,可惜我却翻脸要逮捕你。法律是神圣的,即使这会使我良心作痛,无论如何我也要维护法律的尊严。”
郭夫人说:“我如果想苟且偷生,那天早上我也不必去提醒你了。”说罢跳崖自杀。
读完我感慨万千。这篇小说是法律与人情碰撞出的火花。法律有时不近人情,可人宁可在自己身上妥协,也要维护法律的权威。
郭夫人本身就是一个聪明的罪犯,她可谓完成了一次完美的犯罪。这桩铁钉案,狄仁杰究竟是官居极品还是命丧黄泉,奇妙地掌握在郭夫人手中。郭夫人如果去提醒他,就等同于拿自己的命去换即将杀死自己的人的命。如果没有去提醒,那么天下再无神探狄仁杰,郭夫人也可以逍遥法外了。
神奇的是,郭夫人突然就良心发现了。她知道自己是个罪犯,本就该死;而狄公是个英雄,若死了便遗憾千古。
郭夫人决意要死,可是死法的不同,又有微妙差别。如果甘愿被狄仁杰绳之以法,那么狄仁杰就是一个忘恩负义、背槽抛粪之人,别人会抛出流言蜚语,他自己的良心也会隐隐作痛;如果是自杀,那么就再也没有狄仁杰什么事了。
总而言之,一个罪犯,犯了罪,又救了侦探一命,为了保护侦探的名誉,就自杀了。
2022/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