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嘉莹说初盛唐诗》读书笔记•王勃(2)
下面叶先生讲解的是王勃的一首绝句《山中》。
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
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按照曾写过《唐宋诗举要》的近人高步瀛的说法,这首诗是在唐高宗咸亨二年,王勃寓居巴蜀时作的。据历史记载,王勃确曾一度离开长安到四川去,而一般的人,翻着离开首都到外地去,都会感到不得意,所以他写作了这样一首诗。
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
长江本不会悲哀,悲哀的是“我”;“万里念将归”是说“我”想要回去,但我要回去的地方在万里之外。所以这句话是说“我悲哀,因为我滞留在长江已经很久了,;我想要回去,但首都长安远在万里之外”。
况属高风晚——何况现在正是秋天,秋天的风使人感觉吹得很高;“晚”,表面上说的是傍晚,实际上也有时节晚的意思。他说,在深秋的黄昏时分,我向四周一望,但见“山山黄叶飞”,我看到每一座山上都是黄叶在飘零飞舞。

关于王勃其人。
王勃,字子安,他是王绩的侄孙,对,就是那个写“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的王绩;生于650年,卒于676年,年仅26岁。所以他虽然很有才华,可他对人生没有太深入的了解,在思想性方面并没有什么深度。而且,王勃还有最应该注意的一个缺点,那就是如 《孟子》中所说的,“其为人也小有才,未闻君子之大道也,则足以杀其躯而已矣”(《孟子·尽心下》)。就是说有这么一个人,他也小有才华,但是他不了解君子的“大道”是什么,光是这一点就足够使他付出生命的代价。
我们看这个王勃,他年少而多才。当时很多王公贵族都在网罗人才,这个年轻人呢就被沛王看中,收入门下做个修撰。那个时候“斗鸡”这种游戏在王公贵族之间很是流行,这个沛王啊就和他兄弟英王俩人搁那儿斗鸡。想来当时王勃脑子可能转了一半儿没转完,为什么这么说呢?说他脑子转了一半儿,是说这人竟就斗鸡这事儿为沛王写了一篇檄文!什么叫檄文?那是用来晓谕、征讨、声讨等的文书,有时是特指声讨敌人或叛逆的文书。你比如说徐敬业要发兵攻打武后了,还让这个骆宾王给写了一篇《为徐敬业讨武曌檄》,跟下战书似的。所以这皇帝就不太高兴了:我俩儿子就玩个斗鸡游戏,你写一篇檄文你小子到底安的什么心?就想看着我皇家兄弟阋墙??皇帝不高兴,王勃这沛王门下的修撰一职也就无法继续了,他被革职离开了沛王,到虢州去做参军。反正我从王勃的这个故事中得到的经验教训是,有才华固然是好,但一个人不能只有才华而没有脑子;就算没脑子,也务必要低调一些。
而下一个关于王勃的故事,更是让人大为疑惑,会让人忍不住发出一句疑问:王勃,你怎么是这样的人?!
这个王勃不是被搞到虢州做参军去了吗?他在虢州碰到一个叫曹达的官奴。所谓官奴,是说他已经触犯了法律被政府收容管教后来去做劳工,结果这家伙又犯法了。也不知道他怎么会觉得王勃有能力庇护自己,反正他就去找王勃请求庇护。当时王勃觉得自己很有办法,很自信一定能保住这个人,就把曹达藏了起来。后来吧,可能事情搞得有点大,王勃估计了一下自己八成藏不住人了,又害怕连累了自己,干脆一不做二不休暗地里把曹达杀死了。这操作,真是绝。所以从这个故事中可以看出来,王勃同志对自己的能力认识不清还总以为自己其实很厉害。承诺这个事情吧,你要不一开始就别许下承诺,要不一旦答应了别人就务必做到。像王勃这样的做派,着实令人一言难尽啊。
在王勃的作品中我们最为熟悉的应该是《滕王阁序》。初唐时律诗和骈文流行的时代,王勃的骈文就写的非常出色,尤其是这一篇《滕王阁序》。
滕王阁建在江西南昌附近,有一次南昌府的都督在滕王阁上宴请宾客,大家饮酒作诗,好不快乐。这之后呢因为需要将大家的诗收集起来,就需要有人写一篇序文。这个都督本来打算得好好的,把他女婿推出来在这些宾客面前好好表现表现,结果半路杀出自告奋勇的王勃把这活儿给揽了。都督一气之下回家了,可他叫人随时将王勃所写的内容告诉他。结果他发现王勃的文章写得确实好,远在其婿之上。尤其是“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最是绝妙,黄昏时分,将要沉落的晚霞在天际飘飞,伴着一只独自飞翔的鹜鸟;澄澈明净的秋水与高爽蔚蓝的秋空相互映照,水光天影融为一色。
叶先生说王勃是一个很有文采的人。我们一方面要承认他在艺术上的成就,另一方面也要看到他在思想方面的不足,他本身感发的生命不够,这与他死得太早有关,也与他自身性格方面的缺点有关。
在这一章的最后,叶先生强调要衡量批评中国的文学,不仅要有微观的认识,还要有宏观的认识。前者是说要对文学作品有很细微的观察,对于其艺术性的每一个字、每一个词,已经这些字、这些词的每一个作用,都能够有清楚的了解与分析;后者是说对于文学要有整体性的理解与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