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中学2023届高考适应性月考卷(四)数学试卷答案
试卷解析及答案发布地址公告
①发布于微博:橙子辅导1(数字1)
②发布于微博:考试研究所 ·
请通过方式①或②快速获取
以下均为复习备考资及相关练习题,以供使用












《五石之瓠》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语言建构与运用:自主翻译全文,掌握活用词义和生僻词义。
2.审美鉴赏与创造:欣赏寓言言浅意深的语言之美,欣赏庄子风趣幽默,旷达洒脱的人格之美。
3.思维发展与提升:比较庄子、惠子、宋人、客的观点异同,理解“有用之用”和“无用之用”的含义。
4.文化传承与理解:领会道家思想中对人生逍遥自由状态的追求,并体会其现实意义。
教学重难点
理解寓言的寓意,把握庄子看事物的角度和观点。
教学方法
研读法、探究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作者简介】
庄子,姓庄,名周,战国时期宋国人。战国中期道家学派代表人物,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与老子并称“老庄”。被后世尊称为道教祖师、南华真人、道教四大真人之一。他曾做过宋国蒙地的漆园吏。一生率性,崇尚自然,非毁礼法,傲视王侯。主要作品:《庄子》,名篇有《逍遥游》《齐物论》等。主要思想是清静无为。
【作品简介】
《庄子》又名《南华经》,是战国中期庄子及其后学所著道家经文。到了汉代以后,尊庄子为南华真人,因此《庄子》亦称《南华经》。其书与《老子》《周易》合称“三玄”。
《庄子》一书主要反映了庄子的批判哲学、艺术、美学、审美观等。其内容丰富,博大精深,涉及哲学、人生、政治、社会、艺术、宇宙生成论等诸多方面。现存33篇,有内篇7,外篇15,杂篇11。作品对黑暗现实有所揭露和抨击,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庄子》散文在先秦诸子中独具风格,文章已完全突破了语录形式而发展成为专题论文。内容想象奇特,结构变化多端,文字汪洋恣肆,意象雄浑,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
【后人评价】
郭沫若:秦汉以来的每一部中国文学史,差不多大半是在他的影响之下发展的:以思想家而兼文章家的人,在中国古代哲人中,实在是绝无仅有。
闻一多:中国人的文化上永远留着庄子的烙印。
李泽厚:中国文人的外表是儒家,但内心永远是庄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