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男性的寿命为何比女性短?太监为何长寿?这本书告诉你答案

2023-07-09 20:49 作者:时光派官方  | 我要投稿


人类能否像乌龟一样长寿?这是安德鲁·斯蒂尔博士所著《老而不衰的科学》一书开篇探讨的问题。“乌龟”在俗语里常常被人为冠以不好的寓意,如“千年的王八,万年的龟”,然而最初这句话只是被用作长寿的祝福语。


书中提到一只巨龟——哈丽雅特,曾经是达尔文的宠物龟,享年175岁,比达尔文多活了一个世纪,是加拉帕戈斯巨龟最长年龄记录保持者


这本书就从这只远超人类寿命的乌龟讲起,探讨人类对衰老生物学的研究。安德鲁博士独具的远见卓识,在慢性炎症、肠道微生物自噬被正式纳入衰老标识之前,就认识到了它们的重要性,并展开相关研究


书中旁征博引,解释了当前长寿领域前沿科学的成就与前景,系统总结了十余种衰老干预方法和日常抗衰常识。今天派派就针对书中的内容带大家尝个鲜,一起看看男性的寿命为何比女性短?太监为何长寿?刷牙次数原来也影响寿命?



图注:人们为哈丽雅特巨龟庆生




乌龟的寿命远超人类,他们长寿的秘诀就在于,虽然年龄在增长,但是这种变化对衰老的影响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例如,在170岁时,哈丽雅特巨龟还和30岁时一样精力充沛。这种几乎可以被忽略的衰老,被称为“生物学永生”


人类就没有这么幸运,死亡率随年龄增长呈指数型上升,死亡风险每8年就翻一倍。30岁时每年的死亡风险小于千分之一,60岁时就上升到1%,80岁时已经高达5%。而如果活到105岁,死亡风险就不再随年龄而增长了



图注:人类的死亡率随年龄呈指数型上升


安德鲁博士认为,人类要想达到生物学永生,前提是像乌龟一样拥有几乎忽略不计的衰老。然而多少年来,我们非但没有深入研究如何实现“忽略不计的衰老”,反而常常因为衰老过于稀松平常而忽略它。

每天全球约15万人死亡,其中超10万人是因为衰老而死亡,也就是约2/3的死亡都源于衰老。但我们将大量精力投入治疗单一个体的疾病,却忽略了造成一切疾病的根源正是衰老本身,只是在治标。




若想从根本上解决衰老,还得追根溯源,从衰老的诞生说起,书中提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衰老理论是“衰老的进化”,但作者对此理论持异议。

“衰老的进化”听起来像个悖论,因为达尔文的进化论讲求“优胜劣汰,适者生存”,以此让后代更适应环境,那衰老这一显而易见的退化过程究竟适应了什么,有什么优点?

与达尔文共同署名发表进化论主要理论的阿尔弗雷德·拉塞尔·华莱士认为,自然选择将年老的动物淘汰,确保它的后代拥有充足的资源,保障后代的成长繁衍空间

德国的进化生物学家奥古斯特·魏斯曼也提出类似的理论,他认为生物的寿命受到“整个物种需求”的限制

然而,这种“为整个物种的利益而自我牺牲”的悲观论调,在衰老生物学界早已失宠。事实上,衰老并不是多么高尚的自我了结,也不是自然选择的目的,而是被自然选择忽略的结果


自然选择更关注繁衍后代的能力而不是生存状态,如果一个生命体可被消耗的能量有限,进化更愿意将能量花在快速繁衍后代上,而不是维持生命体的基本身体状况。

从进化的角度看,生孩子是最重要的,衰老只是被自然选择忽略了,不是所谓自然选择将衰老的人淘汰了。

因此,衰老并非是由进化决定的无可避免的生命退化现象,而是可以依赖进化以外的手段进行干预治疗的。

凭借作者对抗衰领域的敏感度,书中系统性地总结了十余种热门衰老干预措施,并将其概括为四大类——“除旧、换新、日常修复和基因重编程”:

包括衰老细胞清除、升级自噬作用、分解错误折叠的蛋白质三种除旧方法,干细胞疗法、提高免疫力、改变微生物组、维持胶原蛋白四种换新方法,以及日常修复中的端粒延长、换血疗法、启动线粒体、DNA受损及突变和基因重编程。

除了大家耳熟能详的衰老细胞清除术、延长端粒、换血和重编程技术等,书中还解释了多年来大家疑惑的问题。


朝鲜王朝的内侍(太监)可以收养孩子,因而留下了可供后世考证的家谱。

研究人员分析这些家谱发现,统计的朝鲜王朝81名太监的平均寿命为70岁,而同时期贵族的平均寿命也只有51-56岁,甚至朝鲜历代国王的平均寿命也只有47岁。

有3位太监甚至经历几代王朝,活到了100多岁,要知道那时的预期寿命比现在短几十年。

现代也有类似的现象,美国20世纪初的“优生运动”同样揭示了绝育对寿命的影响。一项关于美国堪萨斯州收容所的研究发现,因基因不合格被绝育的病人的平均寿命为71岁,其他收容病人的平均寿命为65岁,此外绝育的男性病人还不易脱发

太监为什么如此长寿?因为绝育。

原来人类从7岁开始,胸腺就开始退化,这是免疫系统衰老的信号之一,而绝育能阻止胸腺退化甚至逆转胸腺退化,变相提高了免疫力。

无论是通过手术切除睾丸,或者是通过药物阻止性激素作用,这些绝育方法都会增加小鼠胸腺的体积。


图注:胸腺退化


相比男性,女性在寿命方面具有天然的优势,预期寿命比男性长5年。造成这种差异除了吸烟、喝酒等社会因素,还有与基因有关。

女性的性染色体是XX,相较于男性的XY,女性的基因有一个“备份”。如果她们的一条X基因出现问题,还有另一条补救;然而男性的X基因一旦出现问题,Y染色体无法弥补。

此外,性激素也会影响男女寿命,根据“拮抗多效性”理论,更快达到生殖成熟的生物体会更早死亡,因为生命体有限的能量中更多的部分被分配给了生殖,而不是对抗衰老。

而雄激素睾酮会提高男性年轻时的生殖成功率,且男性体内睾酮的含量远高于女性,本来用以支持男性活得更长的能量,被更高的生殖成功率“夺走”,也就是睾酮在慢慢杀死男性。

今年5月发表的一项研究也同样揭示了这一点,在青春期前就接受阉割的雄性小鼠,早中年死亡率降低,同时寿命也延长到与雌性小鼠相当的水平,即消除了两性之间的寿命差异[1]。


为了增加自己的长寿概率,日常生活中可以做些什么?除了吃饭睡觉运动这些常见的抗衰知识,派派从书中挑选了一条最容易被忽视的习惯,那就是爱刷牙。

让你保护牙齿的目的可不单单是防止龋齿,它关乎寿命。首先刷牙的次数与心脏病风险相关,一项研究发现,每天刷两次牙的人,患心脏病的风险更低

此外,口腔健康与慢性炎症息息相关,刷牙次数越多,血液中炎症因子“C反应蛋白”含量就越低

口腔中的细菌也不容小觑,它们会导致慢性牙龈疾病和蛀牙等问题,免疫系统会持续与这些细菌战斗,导致炎症分子处于兴奋状态。细菌的种类也会影响预期寿命及患糖尿病的风险。




安德鲁博士针对衰老领域发展进行的系统全面和细致入微的总结,引得《独立报》、《经济学人》、《华尔街日报》和《纽约时报》等多家知名媒体纷纷为其好评。

清华大学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王钊为本书中文版作序,评论道:“这是一本了解衰老过程和应对策略的好书,其在深入研究科学证据的基础上,对最新的发展和未来前景提供了客观的描述。”

追求精准的科学依据就是本书最大的特点,物理学和计算生物学的背景,让安德鲁博士能够更加得心应手地处理并展示数据,但同时作者也能保持幽默风趣的文风,将晦涩难懂的信息,用轻松诙谐的语气描述出来。

当然,治愈衰老并不意味着长生不老,毕竟“神龟虽寿,犹有竟时”,但我们可以主动减少一些可预防的死亡,减少老去带来的痛苦,在这个过程中延长寿命也只是算一种“副产物”。





—— TIMEPIE ——


这里是只做最硬核续命学研究的时光派,专注“长寿科技”科普。日以继夜翻阅文献撰稿只为给你带来最新、最全前沿抗衰资讯,欢迎评论区留下你的观点和疑惑;日更动力源自你的关注与分享,抗衰路上与你并肩同行!




男性的寿命为何比女性短?太监为何长寿?这本书告诉你答案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