呓语偏言丨魁拔系列的“成败”与一个粉丝的不甘

魁拔——一个真诚又纯粹的人,拥有同强大武力值相当的人格魅力,颇像大闹天宫时走过人间百年光阴的美猴王,但一次次重生,仍没有解决根本问题,新一代魁拔蛮吉的故事刚刚开始。在第一部《十万火急》中逃脱消灭过魁拔数次重生的元点打击,可见魁拔已从历次失败中吸取教训,但一切经过三部电影大亏后可能再无来期,像极了蛮吉之前几代魁拔对旧秩序的抗争——纷纷折戟。
回忆第二部时脑袋空空,只剩下温柔又英姿飒爽的海问香,和打不还手的卡拉肖克·大长脸·潘,最后还是他助蛮吉一臂之力登上前往涡流岛的船,不知不觉就很想了解海问香和潘,应该先是潘,但女士优先。
那时候还不知道《魁拔之书》和衍生漫画,《幽龙骑士》漫画改编的《妖侠传》连载动画播出后,让我知道不苟言笑实力超群的潘为什么打不还手,并进一步加深理解魁拔缘何存在。渐渐想起白落提、丰和、英宋、桓泽金、广秀以及不忘他们的“病人”战友幽迷狂。哦,这不正是第二部吗?因为前代魁拔的存在,幽迷狂、海问香等站在第一部为消灭魁拔乘船而来的联合军面前;所以海问香的真诚与果敢是万诗之海和前代魁拔留下的影响,第一次看到海问香一以贯之的“巨大反差”,难以想象那么温柔的背后会有怎样的故事,太多太多无以言表的好奇与思绪留在心里。另外说一件小事,记得某次群语音我放了首《海之光》,他人反应很像在三次元蹦出二次元的尴尬,当时只在想歌词和旋律都不错,大概是我情商低或他人没看过《魁拔》的缘故,结果不尽如人意。戴上耳机听起手机里无损音质的《海之光》,画面和《魁拔之书》的故事跃然眼前,甚至那种贯穿头颅的震颤,许久后仍会袭来。不由得联想到《妖侠传》中潘父最后做的事,不正因自我角度绝不退让的各种理由,构筑起这个与那个世界,抛开部分客观因素“他人即地狱”似乎也很合理。
对我这种人来说,一个小小思绪能在心底很久很久以至成为习惯。两三年前吧,找到《魁拔之书》点开来看,长久累积的思绪并没消解,宛若浮尘越来越多,为什么亏本以至没了后续?
我以为,历代魁拔的失败原因是缺乏完整的思想体系指导,以《魁拔之书》第四代魁拔迷麟为例,即便个人实力与人格魅力能吸引到身为反抗目标主体的天神成为爱人,以及各地区不同原因加入魁拔阵营的精英们,依然逃脱不了迷麟被消灭后已形成的庞大组织轰然倒塌的命运。只有枪必然会成为割据一方的武装力量,但不足以撼动元泱界从古至今的旧秩序,并且创造和维护这套秩序的敌人是拥有人界根本无法与之匹敌的天界诸神。如果失去魁拔,民众将失去精神支柱、安全保障,那么这个只在拥有魁拔才能对抗天神与人界诸国的“正义化身”必然只会成为闪耀一瞬的流星。
当蛮吉创造出一套,即便没有魁拔,民众也能继续抗争下去的思想与指导方法,卡拉肖克·潘将成为魁拔最有力的拥护者,如果爪云王子也在该有多好,魁拔身边缺少一个姓马或姓诸葛的人,不要再感叹了,不可能有后续了,即便有王川导演也不可能像《魁拔之书》暗喻的那样续写蛮吉的故事了。
可能这就是中国人对猴哥大闹天宫的执念,胜利,一定要胜利,因为我们已经走过了这条道路。
回到作品本身,瑕不掩瑜结合《魁拔之书》、三部动画电影与《妖侠传》,一个尚待挖掘刚刚开始的故事,便折戟。我十分期待甚至不甘, 就像《星游记》不再一般。如果不需要读《魁拔之书》看《妖侠传》就能了解细腻而又宏大的人物和故事,反响会不会更好?主动搜索并拼凑起一个完整故事的观众已经是稀有动物。即便再怎么将矛头指向掌握市场资源的私人资本也无力改变什么,我同大部分粉丝对风险巨大的电影项目持相近看法。这样广阔的世界观更适合连载动画,电影不是不行,也许做成《流浪地球2》或《哈利波特》、《魔界》系列那种长度才合适。
假如做连载动画,有《妖侠传》和《殊途》之间的画面,保持王川导演的故事风格,一定会有更多观众真金白银支持。当年《秦时明月》一至三部的画面进步就是在持续产出中拓宽受众,迎来更多机会,成为了今天莫得感情的动画代工场。当然,还有正面例子,前段时间若森《不良人》爆火了一阵,更是将《侠岚》纳入系列中,《星游记》没指望了,猛然发现魁拔官方账号诈尸!哇嗖论坛后新晋粉丝社区“妖侠都”隆重登场!上面有完整的《魁拔之书》免费看!我觉得又行了!去掉不再历史为骨,艺术为翼的玄机秦时明月,期待小蛮吉“哇咔咔!”
后面是对三部动画电影市场表现的一点主观看法。
有人说《魁拔》上映的年份,市场不成熟生不逢时才会大亏,这个“时”指什么?观众不会选好作品还是没得选?也有说宣发不好没人知道、剧情偏向成人等等,亏本原因千千万,说到底创作者不仅要知道观众喜爱什么作品,还要会很多与创作本身不相关的工作,因为这是在商品市场销售的商业电影。
大众艺术必然是商品吗?一定要商业性占主导,并迎合所谓市场潮流才能获得良好收益和观众认可吗?古已有之的戏曲、小说、评书、相声或许是这样,商业电影没什么不一样,都为满足人的需要而存在,多数观众不买单大概率不好,现在酒香也怕巷子深。以前那样是没办法,现在这样才更值得深思。
少数烂片不足以恶心所有人,一部《大圣归来》一部《魔童降世》改变不了什么,仅仅让人看到一点光——如果反之呢?
在信息闭塞年代《史记》也有很大概率失传,更何况其他文艺作品。旧时代散轶的原因多种多样,千古流传的更是精华之精华。旧时代人们对信息的筛选拥有诸多不可抗力制约,而当下时代对文娱作品的筛选方式,除本身质量外更多原因也是某种不可抗力吗?动画电影而言,《魁拔》的品质无疑是偏上水平,故事表达、画面语言我认为与《魔童降世》、《白蛇缘起》不相上下。旧时代的不可抗力是生产力落后的客观体现,而现代电影作品无法获得合理的社会认可与经济收益,也是诸多不可抗力叠加的结果吗?
年初,《深海》经受汹涌的两极评价,问题可能不在表达者和海平面上一些观众的不满里。观众与创作者本应自由——观众选择喜爱的作品,创作者描绘独一无二的作品,两者不应冲突,观众和创作者是一体两面相互依存相互给予精神关怀的共生关系,而非对立,所以创作本身与观众理应自由,但骨感的现实已经刻在人类短暂的历史中。不时出现正常影评外对作品,甚至对创作者的极端负反馈,这并不能像历代魁拔奋不顾身要改变旧秩序那样,根本上解决某种社会与大众心理的问题。
即便在电影业发达的美国也会出现环大西洋这种奇葩玩意,更何况国内手握电影业命脉的大型私企们。从西方学来的电影产业不一定完全正确,经济价值并非衡量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感谢观看,欢迎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