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2.加工——工创赛新能源车

2023-03-23 14:59 作者:---子不语---  | 我要投稿
  •        昂贵的机加工是绝对的王道。通过优化节省加工费,在关键尺寸上打位置尺寸公差,并适当轻量化,是性价比最高的(无需打形状公差和表面粗糙度,默认即可)

  •        比赛工况下只需考虑车身的刚性与轻量化,对强度要求很低。因同种母材的刚性相同,故无需考虑不同牌号材料间的强度差异,选易加工、比刚度大的材料即可。车轮及凸轮需额外考虑表面硬度、摩擦系数。

  •        工艺精度比较:模具加工(精度稳定)≥定制加工打公差>现货标准件(00级)>定制加工不打公差

  •        小体量的机加工成本主要是(开机费+机器工时成本)和(沟通修图+编程操机的人工成本),普通耗材成本占比较低


2.1  车身数控加工

       1.轻量化推荐加工成本低的非金属材料,耐操、高硬度、高强度的POM,或者便宜的ABS;尼龙的高韧性用不上;铝合金较贵且偏重;碳纤维只有板材,有翘曲,铆接强度差,不适合做车身主体。

       2.拼板:用连接筋,将多个零件布置在一块原料上(筋不在关键形位面上,例如车轮的外圆),最后用线锯切割打磨,以减少夹装次数与对刀次数

       3.缩减外轮廓尺寸,用棒、条、板等廉价的型材,通过铆接或粘胶来弥补刚性。型材以碳纤维最优,钢、铝其次(嫌丑就喷漆)

       4.减少或避免:薄壁、加工深度大于铣刀有效长度的孔&槽、多维曲面等难加工的特征

       5.统一最小内圆角半径与最小槽宽,减少换刀次数;增大最小内圆角半径与最小槽宽,方便使用高效率的粗铣刀,减少工时

       6.将完全贯穿的大体积切削去除(如图2-1-1),改为”隔断槽+连接筋”(如图2-1-2),用线锯手动切断连接筋,减少工时。

图2-1-1
图2-1-2


       7.五轴加工,改为“三轴加工+二次夹装+三维位置尺寸公差”;低刚性的非金属材料不适合二次夹装,精度差且加工困难,小定单一般没厂子接

       8.“三轴加工+二次夹装+三维位置尺寸公差”(如图2-1-3),改为“三轴加工+球头铣刀做半孔+平面位置尺寸公差”(如图2-1-4),并在非装配面粘胶实现配合与约束,加工费便宜很多,且适合非金属材料

图2-1-3
图2-1-4

2.2 减速器选型加工

       1.现货标准件精度高,便宜(注塑件与粉末冶金属于高精度的模具加工)

       2.凸轮只驱动转向,不驱动前进,作用力小,做功少。故减速器对材质强度与传动效率的要求低,应优先追求传动精度与轻量化;

       3.齿轮组尽量材质相同、加工工艺相同,以保证品质与误差的一致性

       4.二级减速的高模数&大直径的齿轮,只能线切割加工,贵且需要打磨;建议使用小模数或三级减速

 

2.2.1平行轴圆柱齿轮

        1.直齿轮现货齐全,0.5模下14齿到160齿齐全,内孔3~12mm(受限于分度圆直径);定制方便

        2.斜齿轮少量现货,定制方便;连续啮合,精度高,有轴向力

        3.人字齿轮在斜齿轮的基础上消除了轴向力,但无法机加工,只适合3D打印,精度反低

 

2.2.2交错轴齿轮

        1.十字交错轴斜齿轮少量现货,传动效率不高

        2.直齿锥齿轮现货较全,定制方便

        3.螺旋锥齿轮现货少,以高模数的碳钢为主,定制困难;连续啮合精度高,但装配精度要求高,易卡死

 

2.2.3蜗轮蜗杆

        1.现货全,传动比多为2.5/5的倍数(取决于蜗杆头数)

        2.传动比大,尺寸紧凑,装配简单,传递级数少,精度高;但蜗轮蜗杆的轴线相互垂直,布局有一定难度

        3.单头蜗杆(60%效率)摩擦阻力较大,宜选用双头蜗杆(80%效率)。多头效率提升小

 

2.2.4带传动

        1.同步带精度高,几乎没有缓冲性能;现货较全,定制困难,模数较大

        2.塑胶/橡胶带有缓冲性,现货较多,部分有注塑口,需要打磨掉避免影响精度和平稳性。带轮可以随意自制

 

2.3  3D打印

       一堆问题,经费不够下的选择。

2.3.1 FDM

        1.重复定位精度0.1-0.2mm,最小层高0.05mm

        FDM玩得好,是增材制造中精度最高的。但需要找代打服务,沟通好并自行切片定参数(细喷嘴、低层高、粗支撑、高填充率等,需要深入了解和实际经验)

        2.刚性和强度较高;无收缩率,尺寸稳定可靠;内外轮廓线精度高,是车身首选工艺

        3.有均匀的层纹、接缝、凹陷,表面粗糙。可通过放大接触尺寸面来提高装配精度;为避免装配时的多点接触,建议涂抹螺纹胶(可拆卸)或结构胶(高强度),以填补层纹、接缝和凹陷,使得表面形位尺寸稳定,并改为面接触。

 

2.3.2 SLA

        1.精度0.1mm ,最小层高0.025mm

        2.点光源,按极坐标系的极轴扫描,内外轮廓线精度较差;模型默认按XY平面斜45度摆放。斜向摆放可能会导致层纹与支撑柱出现在影响精度的面上,具体请与打印的切片人员沟通。

        3.手动加硬支撑,减少悬空结构;不要选打磨等表面处理服务

        4.不同材料强度、刚性、硬度不同,但普遍性能不如FDM;

        5.普通材料在成形收缩率均在3.7%-4.7%,随1-2周的时间变化,还有0.5%-0.7%的额外收缩率,耐高温树脂的成形收缩率在2%。尺寸小的零件影响不大,尺寸大的车身尽量避雷

 

2.3.3 DLP

       1.精度0.02-0.05mm,最小层高0.025mm

       2.面光源,内外轮廓线精度较高,表面质量好。具体摆放方向与打印的切片人员沟通

       3.手动加硬支撑,减少悬空结构;不要选打磨等表面处理服务

       4.只有红蜡树脂,较脆,不耐温,成型收缩率在2%左右

 

2.3.4用不上的工艺

       1.TPU只适合打印轮胎胎面,以提高摩擦力和附着力

       2.LCD是SLA的变种,除了加工速度快外没有本质区别,主要用作家用,贵

       2.SLS、MJF贵,精度不如FDM,表面质量差且不均匀,高强度和高韧性用不上


2.加工——工创赛新能源车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