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宁箫语·第68期·起音和句尾该如何处理?·20210908
根宁箫语是我的日常随笔,当然,内容主要是关于乐器和音乐的。

技术梳理
以往曾多次谈到与起音相关的内容,如有关轻吐的包括:
l 《根宁箫语·第17期·让轻吐更精彩》
l 《根宁箫语·第53期·轻吐进阶:吐嘟噜呶呼》(见公众号)
l 《简单而实用的学箫实验——舌法》
与气冲音、叠音、颤音相关的包括:
l 《气声技术的声学分析·合集》
l 《视频:气声技术演示》(见公众号)
l 《根宁说箫·第32期·叠音、颤音、赠音、打音》(叠音、颤音多用于起音)
l 《简单而实用的学箫实验——指法》
l ……
与音尾相关的内容则相对较少,如:
l 《根宁说箫·第32期·叠音、颤音、赠音、打音》(赠音通常用于句尾收束)
l ……
简单总结一下:
l 常用于音头的技术:轻吐、嘶音、气冲音、叠音、颤音等。
l 常用于句尾的技术:赠音、渐弱至无声、气冲音等。
技术运用
上述技术如何运用于起音和句尾?
1. 总的原则,当然还是“技术要服务于艺术表达”。比如,演奏独奏曲,要以作曲家给出的曲谱为蓝本,加上演奏者对艺术表达的个性化理解,以最有利于音乐情绪的表达为原则,去选择用于音头和句尾的技术;又比如,演奏歌曲旋律,则应以最能表达歌唱性为原则,去选择用于音头和句尾的技术。具体的方法——以前也多次谈到过——就是以不同的起音和结束方式来试奏、比较,从而选定最符合音乐情绪,或最富有歌唱性的方式。
2. 各种起音技术特点的总结:
a) 轻吐是最常用,也是功能最丰富的一类起音技术,在谱面未标明具体起音技术符号的句头,尤其是歌曲旋律演奏场景下的句头,轻吐的使用十分广泛;
b) 嘶音,就是舌头不动的轻气吐,在昆曲中有运用,可以表达含蓄自然的情绪,有其独特的使用场景;
c) 气冲音可以表达强烈的情绪,用于句头可以增强语气,表达萧杀、神秘等,是很有特色的起音技术;
d) 叠音一般可以结合轻吐使用,在江南丝竹、歌曲旋律等演奏场景中使用非常频繁;
e) 颤音,尤其是由慢到快的颤音,则常见于独奏曲的引子。
3. 各种结束技术特点的总结:
a) 渐弱至无声是绝大多数作品的结束方式,也是非常考验技术的难点。演奏渐弱至无声最常见的问题包括:音准不准确和不稳定、渐弱的时值太短、意外中断等,其原因是综合的,与气法、口法技术和音准分辨能力不足都可能相关;
b) 以赠音作为句尾,常见于江南丝竹风格的乐曲,也可用于某些特定风格的歌曲;
c) 气冲音也可用于句尾,能获取令人耳目一新的新鲜感受,如《登幽州台歌》的最后一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