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平笙教授开讲攒点人气,致敬这位83岁的中国老人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在网上看到博士生导师何平笙发布的视频,心情豁然开朗,抹去了智库副院长储殷、副教授陈宏友、经济学家杨帆带来的心理阴影,原来这就是专家学者应该有的样子。

根据何平笙教授的自述,我们了解到,何平笙1940年出生在苏州,1949年4月27日年苏州解放了,当他打开大门的时候,发现非常多的解放军战士就睡在门外的大街上,这样的场景非常震撼,到现在仍然是历历在目,难以忘怀。何平笙经历过新中国成立以后所有的大事件大运动,抗美援朝、三反五反、工商业改造、大鸣大放大跃进,还下乡搞过四清。63年大学毕业又经历了国家的经济的复苏,到66年文化大革命,搞串联搞红卫兵运动。78年改革开放,国家走上了经济复苏的康庄大道。

1958年大跃进,成立了中国科技大学,也就在那一年,何平笙考上了这所名校。1963年大学毕业留校工作,经过助教、讲师、副教授,晋升为教授和博士生导师,直到2005年退休。在大学工作,首要的任务是教学,由于历史的原因,何平笙给工农兵学员教过几何、三角、初级化学等,也给大专班的学生讲大学英语,但是主要的教学工作是高分子科学。在大学教书的期间,何平笙1979年被首批派往英国做访问学者,还被国家委派出国访问在国外工作,先后在英国,芬兰,荷兰,比利时作为访问学者和访问教授,工作时间长达6年左右,在这个期间和国外的同行交流合作,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

教学是一门艺术,要精心地研究,因此何平笙在教学上开展了持续的教学研究工作,从1990年代以来一共发表了50篇教学研究论文,对于专业课的每一项每一节,都非常地仔细地来研究它的内容和来龙云脉。学生的反应是良好的,并且得到了学校的首肯。何平笙曾经得到过安徽省教学研究成果一等奖,教学成果特等,2005年得到了国家级的教学科研教学成果二等奖。

退休以后,何平笙继续从事教学研究工作,并且还写了更多的教材。退休以后到现在已经有18年了,这18年的退休生活中,何平笙没有参加所谓的老年大学的各项活动,而是专心地把自己积累的教学经验和科学研究的经验,撰写成专著和教材,包括本科生教材、研究生教材、实验教材和辅导教材等等,总计发表和出版了15部左右的教材和专著。为了保持旺盛的写作的劲头,何平笙注意锻炼身体,到现在仍然坚持每天打乒乓球一个小时,所以在这次新冠病毒中何平笙甚至都没有中招,没有阳过,非常幸运。

看看储殷、陈宏友、杨帆的所作所为,做人的差距怎么这么大呢?这些专家教授掌握的知识很宽广,他们有条件研究国家的变化和发展历程,给祖国的下一代讲述真实的历史,在时代传递正能量,消除西方文化对我国产生的负面影响。他们却反其道而为之,成为让人讨厌的一个群体,真的让人非常失望。何平笙教授的“何先生开讲啦”才刚刚开始,只有不到4000的粉丝。何玉笙教授虽然是83岁的老人了,但精神矍铄,思维清晰。相信随着新作品的发布,会有更多的人喜爱何平笙教授的故事,一定会成为年轻学子的人生导师,也会成为老年人学习的榜样。